走进场所感受精神
zhuomadezhuoma
2009年12月06日 00:25:11
只看楼主

所是关于环境的一个具体的表述。我们经常说行为和事件发生,事实上,离开了地点性,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没有意义的。场所是存在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那么,场所一词到底如何解释呢?很显然,它不仅意味着抽象的地点,而且它是由具有材质、形状、质感和色彩的具体的事物组成的一个整体。这些事物的集合决定了“环境的特性”,而这正是场所的本质。总之,场所是具有特性和氛围的,因而场所是定性的、“整体”的现象。简约其中的任何一部分,都将改变它的具体本质。

所是关于环境的一个具体的表述。我们经常说行为和事件发生,事实上,离开了地点性,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没有意义的。场所是存在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那么,场所一词到底如何解释呢?很显然,它不仅意味着抽象的地点,而且它是由具有材质、形状、质感和色彩的具体的事物组成的一个整体。这些事物的集合决定了“环境的特性”,而这正是场所的本质。总之,场所是具有特性和氛围的,因而场所是定性的、“整体”的现象。简约其中的任何一部分,都将改变它的具体本质。
¬————诺伯格* 舒尔兹

随着挪威建筑学家诺伯格* 舒尔兹从20世纪60年以后一系列研究成果的发表,“场所”一词已经成为当代建筑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建筑将松散、自在的环境合建起来,共同构成一个具有特性的、内在同一的整体,这就是场所。各种不同的建筑组成的场所也就表现出了不同的场所精神。
记得小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奶奶老家对面的那片场院。那里堆放着一堆堆的麦秸、玉米秸什么的,于是它便成了我和小玩伴们放学后玩耍的场所。后来长大了,环境也慢慢改变,儿时的记忆一点点淡忘,而那个陪我度过很多快乐时光的小场院却依然记忆犹新。
现在有幸学了建筑学,对场所、对建筑有了更新更成熟的认识,但也因此更加觉得走进一个场所所体会到的最初感动才是最真最美的。国庆期间去天津玩了两天,最让我震撼的应该算是五大道风景区。那里汇聚着英、法、意、德、西班牙等国各式风貌建筑230多幢,名人名宅50余座,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会”。
那天不要同学和家人陪伴,我一个人倔强地拿着天津地图朝五大道方向走去,我想我是去对了,因为这一趟似乎让我从观念上改变了对天津的看法。前两天走在天津街头,觉得天津是个寂寞的城市。表面上看,天津在中国的直辖市中是最没有特点的一个,既缺少北京那种宏伟大气的庄重,又没有上海那种城开不夜的繁华,也不象重庆那样山重水复。但是从走进重庆道那一刻起,我仿佛找到了天津独有的特色——小洋楼。
从成都道到常德道、大理道、睦南道,我都是一人走着过来的。不过我很庆幸一个人来这里了,这样我可以以一种平和自如的心境和心态在几大道上闲溜达。觉得最漂亮最有特色的便是大理道的陈光远故居,该楼为一座二层、局部三层的欧式现代风格建筑。黄色硫缸砖墙体,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二层凸出与三层,二层上有一大型露台,三层楼顶有一八角凉亭,建筑风格独出心裁,端庄中透着豪华壮观。
五大道路两旁有着浓郁异国情调的小洋楼,重新粉刷的墙壁门窗,掩不住旧时岁月的风霜,而让人着迷的正是那现代时光背后隐约的沧桑。翠绿招展的是叫不上名字的高大树木,白里泛黄的许就是海棠。低调、静谧、安详,五大道里的名人故居给我这样的感觉,虽然地处市中心,但与商业区的喧杂相比,更显得安静。这是五大道的建筑和环境所限定出来的场所,进入这种场所,让人沉静中又不得不思索——百年风云中,仁人志士、军阀官僚、阔佬遗少、三教九流演绎了多少历史故事………
不过美中不足的是这么有风格有特色的几条街,却每家每口都斜插一红旗。不知道这是为庆祝国庆呢,还是在表彰红军在那个年代对于这些洋楼主人的意义。不过不管是为了什么,总觉得这是不协调的,有点破坏这种场所原有的宜人感觉。
以上便是我对场所的认识,建筑将松散、自在的环境合建起来,共同构成一个具有特性的、内在同一的整体,这就是场所。场所和场所精神的体现和表达需要建筑来加以修饰和限制,作为建筑学的我们,更应该去关注场所和场所所体现出的精神。
免费打赏
liu_lijjxf
2010年01月30日 11:54:07
2楼
非常好的图图 学习了
回复
liu_lijjxf
2010年03月14日 13:46:58
3楼
在这里,我不得不提到大学里的课程设计,可以说是千奇百怪,无奇不有,啥样的都有,有的设计的大多数人都买不起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