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M中两种算法|“对于没有支撑的结构,应采用剪切刚度来计算层刚度比; 对于有支撑的结构,应采用剪弯刚度来计算层刚度比。 ”大家是怎么理解的?例如一框支结构,转换层在一层(4.5m处),带一层地下室,这样应该用哪种算法呢?
PKPM中两种算法|“对于没有支撑的结构,应采用剪切刚度来计算层刚度比;
对于有支撑的结构,应采用剪弯刚度来计算层刚度比。 ”大家是怎么理解的?
例如一框支结构,转换层在一层(4.5m处),带一层地下室,这样应该用哪种算法呢?
2楼
要用剪弯刚度法计算,转换层上部和下部的刚度比
用地震剪力与层间位移比法计算层间位移,及其他参数控制
回复
3楼
(一)地震力与地震层间位移比的理解与应用
⑴规范要求:《抗震规范》第3.4.2和3.4.3条及《高规》第4.4.2条均规定:其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上部相邻楼层侧向刚度的70%或其上相邻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
⑵计算公式:Ki=Vi/Δui
⑶应用范围:
①可用于执行《抗震规范》第3.4.2和3.4.3条及《高规》第4.4.2条规定的工程刚度比计算。
②可用于判断地下室顶板能否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
(二)剪切刚度的理解与应用
⑴规范要求:
①《高规》第E.0.1条规定:底部大空间为一层时,可近似采用转换层上、下层结构等效剪切刚度比γ表示转换层上、下层结构刚度的变化,γ宜接近1,非抗震设计时γ不应大于3,抗震设计时γ不应大于2.计算公式见《高规》151页。
②《抗震规范》第6.1.14条规定: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地下室结构的侧向刚度与上部结构的侧向刚度之比不宜小于2.其侧向刚度的计算方法按照条文说明可以采用剪切刚度。计算公式见《抗震规范》253页。
⑵SATWE软件所提供的计算方法为《抗震规范》提供的方法。
⑶应用范围:可用于执行《高规》第E.0.1条和《抗震规范》第6.1.14条规定的工程的刚度比的计算。
(三)剪弯刚度的理解与应用
⑴规范要求:
①《高规》第E.0.2条规定:底部大空间大于一层时,其转换层上部与下部结构等效侧向刚度比γe可采用图E所示的计算模型按公式(E.0.2)计算。γe宜接近1,非抗震设计时γe不应大于2,抗震设计时γe不应大于1.3.计算公式见《高规》151页。
②《高规》第E.0.2条还规定:当转换层设置在3层及3层以上时,其楼层侧向刚度比不应小于相邻上部楼层的60%。
⑵SATWE软件所采用的计算方法:高位侧移刚度的简化计算
⑶应用范围:可用于执行《高规》第E.0.2条规定的工程的刚度比的计算。
回复
4楼
不错啊,我喜欢
回复
5楼
楼主太给力了!!!!!!!!!!!!!!期待更好的!!!!!!!
回复
6楼
答复的很细致,可以读读.
回复
7楼
关于这个问题本人在研究了N天以后,终于渐渐明白了剪切刚度,剪弯刚度,楼层地震剪力与位移比的区别了,本人也是刚刚理解,给大家个引导吧。
剪切刚度和楼层地震剪力与位移比大家一般都熟悉,关键是剪弯刚度出现的不多,大家看看这个网址里的内容就知道了。还有就是如何在PKPM程序中体现的,RJX2是剪弯刚度,这个一般定义了转换层才会出现这个刚度,关于转换结构当转换层在2层以上时,需要同时满足《高规》E0.2和E0.3。
E0.2当转换层设置在第2层以上时,其楼层侧向刚度比不应小于相邻上部楼层的60%,这个就是转换层的剪弯刚度与其相邻上层剪弯刚度之比不小0.6就可以。
E0.3 当转换层设置在第2层以上时,尚宜采用图E所示的计算模型按公式E0.3计算转换层下部结构与上部结构的等效侧向刚度比γe2。注意是转换上下部结构之间的比值,是转换层下部几层的等效侧向刚度与上部几层的等效侧向刚度。这个如何在PKPM中体现的,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找到了:在结构设计信息WMASS.OUT 里的有一个:高位转换时转换层下部与上部结构的等效侧向刚度比,这个不好找啊,一般人看到前面几层的刚度比就不看了,其实在后面在顶层刚度输出的下面,希望大家心细,可以找找。
以上是这些天来研究转换层的小发现,仅供参考,有错误的希望大家多多指正,谢谢
网址在百度中属于关于剪切刚度,剪弯刚度,地震剪力与层间位移比值刚度的使用方法,说的较细。
回复
8楼
关于这个问题本人在研究了N天以后,终于渐渐明白了剪切刚度,剪弯刚度,楼层地震剪力与位移比的区别了,本人也是刚刚理解,给大家个引导吧。
剪切刚度和楼层地震剪力与位移比大家一般都熟悉,关键是剪弯刚度出现的不多,大家看看这个网址里的内容就知道了。还有就是如何在PKPM程序中体现的,RJX2是剪弯刚度,这个一般定义了转换层才会出现这个刚度,关于转换结构当转换层在2层以上时,需要同时满足《高规》E0.2和E0.3。
E0.2当转换层设置在第2层以上时,其楼层侧向刚度比不应小于相邻上部楼层的60%,这个就是转换层的剪弯刚度与其相邻上层剪弯刚度之比不小0.6就可以。
E0.3 当转换层设置在第2层以上时,尚宜采用图E所示的计算模型按公式E0.3计算转换层下部结构与上部结构的等效侧向刚度比γe2。注意是转换上下部结构之间的比值,是转换层下部几层的等效侧向刚度与上部几层的等效侧向刚度。这个如何在PKPM中体现的,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找到了:在结构设计信息WMASS.OUT 里的有一个:高位转换时转换层下部与上部结构的等效侧向刚度比,这个不好找啊,一般人看到前面几层的刚度比就不看了,其实在后面在顶层刚度输出的下面,希望大家心细,可以找找。
以上是这些天来研究转换层的小发现,仅供参考,有错误的希望大家多多指正,谢谢
网址在百度中属于关于剪切刚度,剪弯刚度,地震剪力与层间位移比值刚度的使用方法,说的较细。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