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下游用长江的水 黄河就清了
hk-andrew
hk-andrew Lv.4
2009年09月25日 12:14:34
来自于水土保持
只看楼主

下游用长江的水 黄河就清了个人的想法:黄河小浪底以下河段用一部分长江的水,中上游大兴淤地坝、坡改梯工程,坚持10-20年的小流域治理,引长江水汇入黄河下游,上游分流干旱的西部省区获得更多的水资源补给,支持中上游地区生态建设,黄河就清了。当然这个“清”也不可能是彻底的清;由于“黄土高原地质结构又呈垂直节理发育,直立性很强,土质为粉粒成分,结构松散,透水性强,遇水易崩解,抗冲击性弱,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其生态系统是相当脆弱性的,即使植被覆盖率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乔灌植被根系对其边坡土壤稳定性也存在一定的影响,遇到强降雨天气局部山体崩塌、树木倾倒的情况也还会时有发生,因此小流域治理应该是带有长期性的。

下游用长江的水 黄河就清了

个人的想法:黄河小浪底以下河段用一部分长江的水,中上游大兴淤地坝、坡改梯工程,坚持10-20年的小流域治理,引长江水汇入黄河下游,上游分流干旱的西部省区获得更多的水资源补给,支持中上游地区生态建设,黄河就清了。

当然这个“清”也不可能是彻底的清;由于“黄土高原地质结构又呈垂直节理发育,直立性很强,土质为粉粒成分,结构松散,透水性强,遇水易崩解,抗冲击性弱,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其生态系统是相当脆弱性的,即使植被覆盖率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乔灌植被根系对其边坡土壤稳定性也存在一定的影响,遇到强降雨天气局部山体崩塌、树木倾倒的情况也还会时有发生,因此小流域治理应该是带有长期性的。

从黄河水系图上清楚的看到,千百年里下游悬河已将黄淮海平原一分为二,河道成了南北平原的分水岭,原来可能存在的平原支流分配给了淮河海河,除流经泰山得到少量水源补充外,下游几乎没有什么支流汇入,这已经是一条很不正常的,很不健康的的河流。在经济高速发展、全流域工农业用水全面提高的今天,强制以局部服务全局,使降水不足的中上游水源来保障的降水条件相对较好的下游区域供给,中上游流域在保证黄河不断流的总体要求下,承担巨大生态压力,无论怎样解释治黄成就,都是牵强的,只有设法增加下游水量,相对增大其流域集水面积才是科学合理的治黄之道,增添黄河下游支流,从三峡调水济黄在情理之中。

三门峡、小浪底联动调水调沙,向下游间歇式输沙,一年里、多年里大部分时间黄河是清的,三门峡水坝-----有意义!

黄河水系图.jpg

hk-andrew
2009年09月25日 12:15:53
2楼
下游有了新增水源补充,小浪底排沙所需的水量也就有了保障,调水调沙频率可以得到提高,小浪底水库寿命得到延长,实现长期使用,永久使用;不上西线黄河也能清,当然并不是说不需要上西线了,大西线调水解决的是整个中国北方发展问题。

中上游生态环境改善了,水土保持做好了,入库泥沙大幅度减少,调水调沙工作减缓,完全没有泥沙下来也是不可能的。上游黄土流失区沿线全部改成梯田比下游长年筑坝固堤有意义。水利部的十年坡改梯计划全部用于黄土高原都不为过,3.59亿亩坡改梯应当只看作是一个开端。
回复
hk-andrew
2009年09月25日 12:16:29
3楼
维持黄河下游不淤高,水沙配比是关键,天然堰塞湖溃堤就是间歇式排沙的一种表现形式,人工定期排沙,比常年保持下游粥样水流更能服务经济建设。
下游如果没有人为的干预,黄河会在黄淮海平原地区时而入海、时而四处漫游,最终将区域整体抬高,就是原生态发展趋势,这个原生态黄河相信国人是无法接受的。
楼主主张当前利用黄河泥沙在莱州湾围建个淡水湖,实现这一目标后就将黄河分流改道入黄海,将来调水调沙直接排沙入黄更好点,在渤海里造地没有意义。
回复
hk-andrew
2009年09月25日 12:17:06
4楼
三门峡是苏联人搞得,一边倒政策造成的,但其负面作用一出现就整改了,实际上也没起到多大作用,水库从来没有在设计水位蓄水;现在看没有三门峡,小浪底调水调沙功效没那么好,歪打正着,塞翁失马。渭河平原被抬高了,将来大西线建成了,可以从上游调些水来冲一冲,能解决。
回复
hk-andrew
2009年09月25日 12:19:25
5楼
真正需要穿越黄河的是西线
http://bbs.co188.com/viewthread.php?tid=1345811&page=1#pid14848570

中国政府不应刻意回避雅鲁藏布江调水的问题,大西线要天天讲、年年讲,让入侵者寝食难安,直到精神崩溃为止呵呵,至于什么时候干,那是我们自己的事。
回复
hk-andrew
2009年09月25日 13:46:47
6楼
黄河不断流是死扛,不是科学成果
回复
hk-andrew
2009年09月27日 10:41:18
7楼
黄河泥沙来源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风沙”、“水沙”、“滩沙 ”,“风沙”主要集中在上游,由沙尘暴裹胁、搬迁,流沙侵入河道,受沙漠分布影响,宁夏内蒙一线应是重灾区;“水沙”主要集中再中游河道,暴雨侵蚀黄土高坡形成水沙流;“滩沙”主要集中在下游河道,洪水侵蚀堤岸河滩所致,当然“三沙”分布情况这样表述并非是要一刀切。

应对办法就是沿河防风固沙林带,坡改梯、淤地坝,做好水土保持,以及下游传统河道治理,解决悬河问题,急进的做法就是划分河道、集水攻沙,可参照《再论三条黄河建设》。

风灾区、沙尘暴频发地,要像保护铁路公路交通线那样保护黄河河道。绿化带沿河分布、夹江而行,并需要一定的纵深宽度,缺水是很难实现的。
回复
hk-andrew
2009年09月29日 13:08:50
8楼
下游增水、中上游水保、水库联动输沙是个在互动作用下、此消彼长的演化过程,不能将其割裂来看,下端有了水源补充,小浪底可增设抽水蓄能功能,水位有了保障,提高调水调沙频率成为可能,至少从一年一次可提高到一年两次。

下游用“一部分”长江的水,中上游获得更多的水资源补给,支持中上游地区生态建设。中上游水土保持工作做的好,下泄的泥沙大幅度减少,下游的枢纽泥沙压力减轻,间歇式输沙成为可能。

航运问题可等到黄河健康了、正常了,设法解决。
回复
yczy
2009年10月05日 21:26:45
9楼
治黄是个长期的过程.要有心理和技术上的准备
回复
hk-andrew
2009年10月08日 16:38:26
10楼
20年后黄河将名存实亡-没有沙了,国人要有心里准备,呵呵
回复
hk-andrew
2009年10月08日 16:42:16
11楼


也许是30年。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