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发展历史的长河中,对水的利用占有重要的位置。水对人类文明与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人类在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不断深化对水资源的认识。中国古代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就是变水害为水利的一个明显的例证。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和人口的激增,使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水资源始终制约和影响人类的生活与发展。研究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利用,是人类与水协调发展,共建地球文明的重要举措。因此保护地球的水的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对确保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深刻的现实和深远意义。
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和人口的激增,使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水资源始终制约和影响人类的生活与发展。研究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利用,是人类与水协调发展,共建地球文明的重要举措。因此保护地球的水的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对确保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深刻的现实和深远意义。
一、水资源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如果说20世纪是石油时代,那么,21世纪就是水的时代。
有资料显示,目前,全球有近80个国家约15亿人口面临原水不足,其中有近29个国家4.5亿人口完全生活在缺水环境。每年约500万人死于与水有关的疾病。水资源严重不足和人口发展的矛盾,将使人类对水的需求矛盾日益突出。而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温室效应,以及全球水资源中河流的地理配置和降雨时空分布的不均衡性,使水资源分布向两极化过渡。全球经济化、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所造成的污染以及对现有水资源生态环境良形循环的破坏,将使越来越多的人口面临水危机。
中国虽然拥有大量的江河湖泊,水资源丰富,但是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有水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水量的1/4。而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匀造成不同地区的水患与水旱相继发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使水资源供需矛盾进一步突出。
在我国目前近700座城市中缺水的高达400座以上,而其中有近100座城市严重缺水。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而目前农业对水资源的需求是一种依赖关系。记得中国20世纪60年代曾经有一句口号:“电力是工业的先驱、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由此可见,我国农业生产和水的关系是何等重要。特别是我国以占世界可耕地面积仅7%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人口22%的人民,水资源的利用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国四川都江堰工程,自秦朝以来至今仍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也是造就了四川作为天府之国的重要原因。
但是,由于总体水平落后的原因,我国目前在水资源利用上还存在许多不足。
具体表现在:l)农业用水利用率低,虽然农业用水目前每年水资源使用率占全国用水总量70%左右,仍有近300亿立方米的农业用水缺口。技术落后和对水资源的浪费,造成全国平均农业用水的水渠利用数仅为0.4-0.6。宝贵的水资源在输送过程中白白的损失。2)城市化过程中对水环境保护力度不足,造成水资源相对丰裕地区的因水质缺水而产生的水资源缺乏的矛盾以及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与当地水资源短缺的水源性缺水矛盾突出。3)工业化进程过程中工艺设备落后导致产品的单位耗水量增大;而工业水循环使用率偏低又造成对水资源的浪费。4)公共卫生和住宅用水因耗水设备落后和水价偏低,人均耗水指标激增与对水资源的浪费。
对水资源的供需关系失衡已成为我国城市化推进过程中的一个瓶颈。而中国水资源的现状和全球水资源状况具有类似情况。
因此用可持续发展理论,认真研究对水资源的利用,不但具有现实意义,更具有深远意义。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水资源利用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科学的发展观。其理论主张发展“不仅要满足当代人需求,而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造成威胁”。
这一科学发展观是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于1987年向联合国正式提出。它包含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必须满足当代人,特别是穷人发展的需要;二是今天的发展要有利于满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这一科学发展观已为世界各国接受并采用。
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是社会进步、消除贫困、促进发展、保护环境。水资源作为人类进步与发展的重要载体,以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对水资源利用的实践是一项最有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的工作。
水在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最有影响力的重要因素。物种的进化、气候的变迁、地貌的变化都与水的运动与循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行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人类对水资源的开采与利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类生活环境。但是,大规模的开发水资源和污染问题不仅破坏了原有的平衡,也产生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人类应按照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理论开发和利用好水资源,以确保人类社会在进步与发展中符合可持续发展理论。
由于水资源与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随着人类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呈直线上升趋势,全球水资源短缺矛盾将尤显突出。
三、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与利用的有效办法
人类在经济与发展的进程中,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增加,尤其是现代农业和现代工业发展对水的需求大幅增度增加;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明的进步加速了对水的需求增加;城市化进程和公共卫生工程加速了对水的需求增加。
用科学发展观来说我们应倡导合理用水、科学管理、综合发展和保持平衡的原则,科学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然而,这又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这一发展观应该奉行开源与节流并举的方针。开源是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节流是为了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开源上应开拓视野,除了大型远距离引水工程之外(如中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和美国加州的北水南调工程)还应在开发再生水资源(中水利用)、海水利用、雨水采集等方面采取积极有效、因地制宜的措施,通过这些措施去替代更为宝贵的淡水资源。如以再生水资源开发来取代部分的冲厕用水、景观用水、绿化用水、工业用水和农业、养殖业用水。过去,在对海水利用方面主要是沿海城市中利用海水对淡水资源的替代。如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冲厕用水就使用海水。我个人建议对这一方式应全面考虑,否则由此而派生出的污水处理方式的改变与排放目标的实现,可能导致污水处理成本居高不下。我个人认为用再生水冲厕方式成本较海水冲厕要低应优先考虑。另外,目前还应积极关注海水淡化处理工艺的发展,如果海水淡化成本可以从目前USD 0.7/m3降至USD 0.3/m3,那么市场前景将十分可观。关于雨水采集,对季节性缺水、干旱性缺水和区域性缺水地区是一项十分有效的工作。在节流方面,应从四个方面入手:①降低农产品、工业产品单位产品耗水量,提高工业水循环使用率和农业用水灌溉水渠利用率。②降低供水企业管网水损率和自用水率。③以新技术对生活配套设施进行改造,降低居民生活用水损耗,提高和满足使用效果。④以价格改革的经济杠杆作用,促进节水意识的提高。⑤加大对水资源管理的力度和环境保护力度。这就要求政府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监管体系,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制订符合发展观的政策,在管理和技术上给予支持,从而在社会上引发一场“用水革命”。
人类社会在进步与发展进程中,如何在对资源需求中找到平衡是确保对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当在某些地区或部分区域的资源失衡后,人类应该进行反思,并积极地作出补救,才能确保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