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户供热设计的建议
自性不迷
2005年05月13日 15:17:39
来自于采暖供热
只看楼主

供热系统的设计者们,向你们提一项建议;目前供热的形式趋向地热和分户供暖,当然地热也是分户工暖的一种。但有不少图纸把单元立管设计成异程的形式,而不是同程式的,在交付使用后就出现温度垂直失调的现象,既顶层温度低于底层。这样一来给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造成了很多的麻烦和损失。所以建议你们把个单元的立管设计成同程式的,无非每组立管多用一根管子吗! 还有就是黑龙江的中小城市的楼房有不少的立管不是放在管道井中,而是放在撑重墙里,这样一来给安装和后期的维修带来很多的不便。请为他人考虑一下。

供热系统的设计者们,向你们提一项建议;目前供热的形式趋向地热和分户供暖,当然地热也是分户工暖的一种。但有不少图纸把单元立管设计成异程的形式,而不是同程式的,在交付使用后就出现温度垂直失调的现象,既顶层温度低于底层。这样一来给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造成了很多的麻烦和损失。所以建议你们把个单元的立管设计成同程式的,无非每组立管多用一根管子吗!
还有就是黑龙江的中小城市的楼房有不少的立管不是放在管道井中,而是放在撑重墙里,这样一来给安装和后期的维修带来很多的不便。请为他人考虑一下。
免费打赏
lwjlwj
2005年05月13日 23:11:16
2楼
以下是引用shwyj54在2005-05-13 15:17:39发表的内容:

但有不少图纸把单元立管设计成异程的形式,而不是同程式的,在交付使用后就出现温度垂直失调的现象,既顶层温度低于底层。这样一来给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造成了很多的麻烦和损失。所以建议你们把个单元的立管设计成同程式的,无非每组立管多用一根管子吗!
楼主朋友所提出的问题不是下供下回双管异程分户计量系统造成的。另外,双管同程式也不是解决温度垂直失调问题的办法。
回复
chenx210
2005年05月14日 21:47:38
3楼
楼主,我是设计院的
我觉得异程式是完全可以满足的
利用自然作用压头,来抵消立管的阻力损失其实是最好的了
你怎么说会产生这种情况,现在很少作同程式了
就是分户计量的情况
回复
dlwyg
2005年05月16日 08:12:50
4楼
同意楼上二位关于立管异程的回复,这个问题我们以前曾经讨论过.
回复
自性不迷
2005年05月16日 09:45:43
5楼
三楼的朋友,我是搞施工的,我的一位朋友的家在顶层[共六层],他家比下面的温度要低得多,我查看了几个单元的情况,共有四栋楼都是2004年建的,温度都是从首层往上逐曾递减的。我没有看到图纸,但我查看了管道的情况,是异程式的,如果不是异程原因引起的?请指教一下,温度垂直失调的原因是因何引起的?多谢!
回复
wang_hongisme
2005年05月16日 11:01:02
6楼
楼上的几位朋友说的都有道理,我们也曾听说过着这种情况。我们传统的采暖方式都是上面热下面冷。现在分户计量里有的确实存在下面热,上面冷的情况,但是不是由于异程引起的,有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小温差大流量可以减轻温度引起的垂直失调。三楼说得也不错:利用温度引起的自然作用压力来抵消立管的阻力损失其实是最好的了。我最近听说:我们这里有的小高层存在这样的问题:上面跟下面效果都不错,可是中间层的效果到是不怎么好,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回复
zuocp
2005年05月18日 16:03:46
7楼
我设计的一六层住宅楼,户内部分上供上回双管式系统,共用立管下供下回异程式,五六层热,下面一二层不热,造成上热下不热的原因?是压差吗小吗?
回复
lwjlwj
2005年05月18日 22:43:04
8楼
楼上几位朋友的问题总的来看,有的是由于提供的用户压差不足,有的是立管排气问题,个别的是可能是立管或散热器片数计算不准确造成的,有的是户内系统调节问题。不过遇到类似问题,提高外网压差或对入户管进行重新调节是解决问题很有效的办法。
回复
思想集大成者
2008年01月30日 09:26:21
9楼
同意8楼的意见 加大压差
回复
hanqin-002
2008年01月30日 10:37:02
10楼
只要有足够的供水流量,保持一定的温度,即使产生一定的垂直失调,也是可以调节过来的!不过比较麻烦而已(我上周刚调了一个楼!其他楼让施工单位比照调节了!)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