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真正需要穿越黄河的是西线
hk-andrew
hk-andrew Lv.4
2009年05月18日 17:43:14
只看楼主

真正需要穿越黄河的是西线近期相关媒体报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因投资不足,长江水进京推迟四年”,“征地拆迁、移民补偿以及生态配套等问题,导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项目投资出现不足,是长江水推迟进京的重要原因。”其实中线没必要做穿黄工程,小浪底水库正常高水位275M,设计水位270.5M,北京平地海拔高度在20-60M,调水取自小浪底最好,水头有保证,水流速度快。黄河下游水量不足可以从丹江口调取来补充;小浪底坝高160M,坝顶高程280M,坝底高度大约应该在120M,丹江口原设计正常水位为157M,240KM的距离,30-40M的落差可以满足为小浪底水库下游增水的要求,又有利于从三峡调水,免去了提扬调水能耗。由三峡-丹江口向黄河洛阳以下河段增水,等于给黄河增加了一条支流,上游水量不足可以从金沙江调水,金沙江可以向雅鲁藏布江调水。有三峡水库做保障,丹江口水位稳定在155上下是可以实现的;加高大坝蓄水为增至170米,接近三峡水位真是没必要,等于在给后期从三峡调水制造障碍;高位蓄水,只为获取千里调水水位高差,淹没太多、移民搬迁工作压力大,干线隧道施工,综合成本低,仅预算的穿黄工程、水坝加高工程、丹江口移民工程三项资金足以支持汉江-黄河的水系联通;三峡至丹江口的距离也就在170KM左右,增大库容汉江流域水资源总量并没有增大,大西线调水工程早晚要上。

真正需要穿越黄河的是西线
近期相关媒体报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因投资不足,长江水进京推迟四年”,“征地拆迁、移民补偿以及生态配套等问题,导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项目投资出现不足,是长江水推迟进京的重要原因。”其实中线没必要做穿黄工程,小浪底水库正常高水位275M,设计水位270.5M,北京平地海拔高度在20-60M,调水取自小浪底最好,水头有保证,水流速度快。
黄河下游水量不足可以从丹江口调取来补充;小浪底坝高160M,坝顶高程280M,坝底高度大约应该在120M,丹江口原设计正常水位为157M,240KM的距离,30-40M的落差可以满足为小浪底水库下游增水的要求,又有利于从三峡调水,免去了提扬调水能耗。由三峡-丹江口向黄河洛阳以下河段增水,等于给黄河增加了一条支流,上游水量不足可以从金沙江调水,金沙江可以向雅鲁藏布江调水。有三峡水库做保障,丹江口水位稳定在155上下是可以实现的;加高大坝蓄水为增至170米,接近三峡水位真是没必要,等于在给后期从三峡调水制造障碍;高位蓄水,只为获取千里调水水位高差,淹没太多、移民搬迁工作压力大,干线隧道施工,综合成本低,仅预算的穿黄工程、水坝加高工程、丹江口移民工程三项资金足以支持汉江-黄河的水系联通;三峡至丹江口的距离也就在170KM左右,增大库容汉江流域水资源总量并没有增大,大西线调水工程早晚要上。
真正需要穿越黄河的是西线,小西线调水目标地选址大渡河支流、鲜水河、雅砻江干流,后期期延伸至通天河,调水总量170亿,从侧坊引水至雅龙江浪多,经阿达--阿安--贾曲入黄河, 490KM的距离。先期工程7座30米~190米的大坝和320公里的长隧洞,调水90亿,后期从通天河调水80亿立方,隧道平均埋深500M,最大埋深1100M。海拔3500M左右筑坝,入黄高度3445M,而通天河-雅砻江(浪多)的三期工程隧道起止应当在海拔3800-3700米,今后再想从怒江、澜沧江上游支曲调水以实现其600亿的远期目标就的选择通过海拔更高上游河段筑坝,按照这个走势等于都避开了西南四江的丰水河段,根本就取不到多少水。
如果由通天河下游的金沙江菠萝段调水,开凿青海高原贯穿隧道,穿越德昂段黄河从切木曲入黄,隧道总长410KM,最多2个水坝就能解决问题,而水坝工程大为减少;隧道平均埋深1000M左右,局部最大埋深1800M(位于雀儿山东侧边缘),贯穿隧道埋深相对小西线虽然大一点但都在施工技术范围,同锦屏山隧道埋深2300、2500M相比还不算一个量级,增加部分竖井工程,隧道建设距离则可以缩短近80KM。
“170亿”满足不了西部生态建设、经济建设的需要,小西线调整方向,出口向左调转,三期并一期,即可突破困局,不给大西线调水制造任何瓶颈,为后期向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帕隆藏布调水铺平道路;避免重复建设可能造成的不必要的巨额建设资金浪费。

金沙江-黄河汇流VS小西线.JPG

免费打赏
hk-andrew
2009年08月03日 18:15:28
22楼
察雅-白玉遂道竖井不能为后期所用沿途可利用的低谷不多,竖井深度增大,多处井深达到1200M,但总体工程消减量可观。
回复
hk-andrew
2009年08月03日 18:24:58
23楼
瑞士新圣哥达遂道贯通
回复
hk-andrew
2009年08月05日 12:50:50
24楼
东线调水距离长一些,海拔低、竖井浅,施工便利干活不累,集水面积大,应对能力强,双层遂道、雅江大峡谷调水并非一步到位,国力允许的前提下工程量大一点也没什么,增加几个施工段而已,系统升级可以用时间去解决。气候再变化多端,只要海洋继续存在,降水就不会停止,时空分布不均而已,贯穿隧道既可南水北调又可北水南调,能够应对任何异常。
回复
hk-andrew
2009年08月05日 12:51:31
25楼
如果是有几户人家分布在几百、上千公里的沿线,自然繁衍形成村落,小村落搞得桃红柳绿的,人们会说那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世外桃源。
一个地下工程,遂道可长可短,可深可浅,对地面是扰动很小的,沿途增加几个水库,增加一些沟谷台地而已,库容也是可大可小的,有助于提高环境承载力,安置人口,环境好了生存条件改善了,宜居了连鸟兽都会自发的迁来,不要说人了;就局地而言,一处环境条件的改善,生命承载力相应提高,人口的迁入又减缓了迁出地环境的压力,从这个河谷迁到另一河谷充其量就是个置换关系,从大环境将没有什么改变。
高原环境也不可能停留于现状,排除移民问题,就本地人口会继续增加,建国之初人口才多少,现在是多少,将来人口还会成倍增长,还要面对前所未有的局面,就是不搞调水工程,其他城乡建设工程也会继续,开山破土的事情少不了,与其无序发展,不如超前规划,服务大局,分散布局。
回复
hk-andrew
2009年08月05日 12:51:48
26楼
西线深埋调水遂道工程本身其实并没有什么不良影响,沿途增建的聚居村落也只相当于驿站,其对环境的影响与散落其他地方的村落没太大区别,有政府管理背景,甚至好过一般自然村,关键是建成后采取什么样的水资源管理政策以及政策执行的时效性、连续性,一个地方环境改造得再好,过渡扩张也会打破新建起的生态平衡,限定规模、控制进程、适度发展, 人与自然才能和谐相处,通过多年运行西部局地生态修复了,水资源循环实现均衡良性发展局面,环境改善了,承载能力增强,调水工程也就成为了一份环境安全保险,一份永久的国家固定资产,即使处于半运行状态甚至一个时期停运状态,也要精心管理好,维护好,需要的时候能高效运行就达到目的了。按照楼主的想法,大西线充其量就是个集雨器,集成了的都江堰。

需要研究的是北方地区水多了有哪些好处,多到什么程度有害处,西南江河水能调多少水出来。
回复
hk-andrew
2009年08月05日 12:52:05
27楼
工程施工本身对高原生态环境的有限影响如果可以接受,那么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完全可以边施工边论证。

北方缺水是肯定的,但不见得非要一下子调上千亿的水来,毕竟上千亿立方的水调过来需要相当大的过流量,前期能开2-3孔直径12M的遂道就了不得了,就是通水后也应该是慢慢放水,合理配水,长期观测、认真研究,探索环境气候影响。

后期需要增加调水量可通过贯流提速加以解决,运行百年、200年估计没问题,研究论证明白了、真正需要上千亿立方水了技术又有了新的突破,条件好了,国力增长了,实施系统改造、升级,利用建成的现有的资源基础,再增建几条大断面遂道。

西线调水内流为主,通过引水分流补充地下水,湖泊湿地调节局地气候,蒸发参与水循环,增加降雨,有600亿够了,最多1000亿,北调江水顺着河道再流进大洋就失去了意义。
回复
hk-andrew
2009年09月25日 12:19:36
28楼
中国政府不应刻意回避雅鲁藏布江调水的问题,大西线要天天讲、年年讲,让入侵者寝食难安,直到精神崩溃为止呵呵,至于什么时候干,那是我们自己的事。
回复
hk-andrew
2010年01月09日 16:00:49
29楼
水利部如果舍不得将小西线扔掉,建议小作调整,采取三层隧道垂直发展,下潜100M工程费用降低。

一期隧道下潜100M左右,取水雅砻江,经久治穿越黄河,欧拉方向入黄,水坝减低,井道分流,工程费用减少。二期依托竖井,垂直发展,取水金沙江之白玉,隆务河入黄,后期可延伸至澜沧江、怒江,为今后的大西线创造条件;第三层隧道直取藏布江,如有必要。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