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海洋经济发展的振兴规划
yanyan20332033
2009年04月25日 16:41:30
只看楼主

  天津市海洋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1))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09-4-21 阅读:47次 天津市海洋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1) 21世纪是全面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世纪。天津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和中央直辖市,搞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海洋环境,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对于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国发[2003]13号)和市政府批转市发改委拟定的《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方案的通知》要求,制定了天津市海洋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本规划期限为2006-2010年,主要指标展望到2015年。

 
天津市海洋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1))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09-4-21 阅读:47次




天津市海洋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1)



21世纪是全面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世纪。天津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和中央直辖市,搞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海洋环境,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对于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国发[2003]13号)和市政府批转市发改委拟定的《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方案的通知》要求,制定了天津市海洋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本规划期限为2006-2010年,主要指标展望到2015年。

一、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海洋经济是开发利用海洋的各类产业及相关经济活动的总和,主要包括海洋渔业、海洋石油天然气、海盐及海洋化工、海洋船舶、海洋生物医药、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海洋交通运输和滨海旅游等产业。天津的海洋产业主要集中在滨海新区。经过多年开发建设,海洋经济的发展已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明确指出:“继续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的作用,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国务院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重大意义、功能定位和主要任务,标志着滨海新区已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为天津乃至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大的历史性机遇,也为天津海洋经济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滨海新区是天津发展海洋经济的主要载体,对天津海洋经济发展具有引导和支撑作用;海洋经济是滨海新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经济的加快发展将有力推动滨海新区新一轮开发开放,为天津乃至环渤海地区加快发展起到重要的带动作用。

(一)海洋经济发展基础
1.区位条件优越
天津位于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地带,依托三北,腹地广阔;面向东北亚,是我国北方十几个省市的出海通道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天津连接东北与华东地区,辐射中西部,地理位置优越,集聚辐射作用明显。天津还是欧亚大陆桥最近的东端起点,海陆联运条件较好。

2.海洋资源比较丰富
我市拥有海岸线153公里,所辖海域约3000平方公里,其中370平方公里的潮间带是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目前,已发现石油地质储量32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1900亿立方米。海盐年产量240多万吨,海水中多种化学元素可供开发利用,海洋生物和海岸带地热资源开发也有一定潜力。大沽炮台、潮音寺、北塘渔村、古海岸贝壳堤等人文、自然景观各具特色,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3.海洋工业初具规模
天津海洋工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较强的实力,形成了油气开采、石油化工和海洋化工三大优势产业,原盐、低盐重质纯碱、烧碱、聚氯乙烯等产品生产能力均位居全国第一。渤海化工、大港油田、天津石化等大型企业集团综合实力较强,在天津海洋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2004年,全市原油产量1443万吨、纯碱产量87万吨、烧碱产量86.3万吨、乙烯产量22.8万吨,成为我国重要的石油开采加工和海洋化工基地。

4.海洋科技实力和研发能力较强
拥有涉海科研机构10所,海洋科研人员2000多人,其中院士2名,中高级科研人员近千人,居全国第二位。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均设有海洋专业,人才培养、科研开发能力较强。近年来取得数百项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海洋科研成果,海洋油气、港口及航道、海水淡化、海洋信息、海洋观测以及相关海洋工程技术全国领先,聚氯乙烯、离子膜烧碱、重质纯碱、环氧氯丙烷生产工艺先进。设立了全国唯一的国家级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形成了海洋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载体。

5.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天津港已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贸易口岸。现有泊位108个,其中万吨级54个,正在建设30万吨级深水航道和泊位。2004年,港口货物吞吐量2.0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381.5万标准箱。口岸进出口总值已达678亿美元,其中2/3的货物和货值来自于北京和“三北”地区。天津港距滨海国际机场40公里,海空联运条件优越。铁路联通京山、京沪、京九、京秦等干线,京津客运专线直抵滨海新区。京津塘、津滨、唐津等八条高速公路已形成网络,信息通讯设施发达便捷。

以上条件有机组合,促进了我市海洋经济发展。2004年,我市海洋经济增加值实现407.8亿元,近四年平均增速超过20%,比同期全市GDP平均增速(13.7%)高6个百分点。海洋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9%,比2000年提高4.2个百分点。预计2005年海洋经济增加值实现500亿元,海洋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正在显现出来。

(二)存在问题
我市海洋经济虽然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但也面临一些问题。

一是海洋经济规模不够大,产业结构不尽合理。2004年,我市海洋经济主要产业产值占全国的7.7%,名列第六位,相当于广东的35.3%,山东的54.2%,福建的60.5%,上海的53.7%。海洋经济三次产业比例为1.1:75.6:23.3,第二产业比重偏大,有待进一步调整优化。

二是海洋资源综合开发效益不高。工业、港口、物流、旅游等产出效益高的产业占用海岸线不足三分之一。石油加工能力偏小,海洋生物技术与制药等新兴产业没有形成规模,集约化综合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不够。

三是近岸海域环境污染尚未得到根本遏制。由于流域污染未得到有效治理和渤海自净能力有限,蓟运河口、大沽排污河口和歧口河口附近等近海局部海域污染比较严重。海洋生物和渔业资源受到破坏,赤潮、风暴潮等灾害时有发生。

四是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不完善。海洋开发缺乏统一规划,布局分散,尚未明确海洋经济主管部门。缺少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决策、协调机制和配套政策,海洋科技力量没有形成合力,资源、技术及综合优势未能充分发挥。

二、海洋经济发展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我市发展海洋经济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为契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优化布局,合理开发利用海洋和海岸带资源,有效保护海洋环境,积极调整提升传统海洋产业,培育壮大新兴海洋产业,把天然的临海优势尽快转化为现实的海洋经济优势,使海洋经济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基本原则
——坚持体制创新。把深化市场取向改革放在重要位置,强化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宏观调控作用,既要加强管理,又要放开搞活,为各类企业参与海洋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政策环境。

——坚持开放带动发展。以天津滨海新区新一轮开发开放为契机,发挥新区多年来形成的开放优势,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着眼于更多地引进先进技术、资金和人才,扩大我市海洋经济规模,提高国际竞争力。

——坚持科技兴海。利用京津两个特大城市雄厚的科技人才力量,通过科技资源整合、加大海洋科技投入,加速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海洋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坚持海陆共同开发。整体考虑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与陆地开发建设,将海洋经济发展与海岸带布局调整优化结合起来,实现海洋经济与滨海新区经济优势互补、互动发展。

——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正确处理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注重保护性开发和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地降低海洋开发对海洋环境的负面影响,不断提高海洋环境质量,推进海洋经济循环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我市发展海洋经济的总体目标是:全面落实《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结合天津实际,大力发展与海洋相关的产业,到2010年把天津建成海洋科技研发和产业化基地、国家级石油化工基地、重要的海洋化工基地和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示范城市,努力成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强市之一。“十一五”期间,全市海洋经济增长速度年均递增20%,2010年海洋产业增加值达到1200亿元。2015年,实现海洋产业增加值超过2000亿元。

2.具体发展目标
——港口:完成集装箱、煤炭、原油、液化天然气等大型专业化码头和南疆、北疆两个物流中心工程建设,形成30万吨级深水航道。2010年,天津港实现货物吞吐量超过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000万标准箱。

——海洋工业:建设三大海洋工业基地,发展四大骨干行业,形成技术先进、联系紧密、结构合理的海洋工业产业链。2010年,海洋工业产值达到22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6%;工业增加值620亿元,占全市工业的19%。

——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发展海水淡化设备,做强海洋工程业,成为重要的海洋科技研发与产业化基地。到2010年,海洋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25亿元。

——滨海旅游业:逐步形成体现自然生态、海洋特色、文化品位、滨海新貌的旅游产业体系,建成我市复合型海洋旅游基地。到2010年,接待海内外旅游者突破3000万人次,旅游收入350亿元。

——海洋渔业:发展海水增养殖,扩大远洋捕捞规模,搞好水产品深加工,建设环渤海中心渔港。到2010年,实现海洋渔业产值27亿元,年均递增15.7%。海水养殖产量达到3万吨;远洋捕捞船只达到40艘,年产量3万吨。

——海洋环境保护:有效削减各类陆源排放口污染物的入海总量,到2010年主要陆源污染物排海量比2000年减少10%以上,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达标率大于60%;基本遏制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轻度污染海域面积控制在760平方公里、中度污染海域面积控制在30平方公里;监控区内的赤潮发现率要达到100%;建立海洋特别保护区,使重要生境逐渐得到修复。

三、海洋经济发展重点
(一)港口等基础设施
努力建设成为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管理科学、运行高效、文明环保的现代化国际深水大港,成为面向东北亚、辐射中西亚的集装箱枢纽港,中国北方最大的散货主干港,形成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和符合国际惯例的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体系。

1.建设国际化深水大港
码头。建设北港池集装箱一、二、三期工程,南疆神华煤炭码头工程、通用散货码头工程、专业化煤码头工程,30万吨级原油码头工程、2号30万吨级原油码头工程,滚装码头改造工程,液化天然气码头工程。到2010年,天津港将新建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2个,新增能力13800万吨(其中集装箱900万TEU),港口设计通过能力达到29000万吨(其中集装箱设计通过能力达到1285万TEU)。

公用基础设施。适应船舶大型化和深水码头建设需要,将航道由-17.4米浚深到-19.7米,形成30万吨级深水航道,新建4号锚地工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深水港。建设北航道工程、南北防波堤东延工程、南疆东部港区北围埝工程、南疆公路桥扩建工程、港区道路调整及环境整治工程。通过疏港造陆等措施,到2010年,天津港港区面积从30平方公里扩展到100平方公里。

物流中心。建设南疆散货物流中心和北疆集装箱物流中心。南疆,完成商贸区、南扩区基础设施的开发建设,建成矿石分拨中心,形成26.8平方公里的煤炭、焦炭、矿石等散装货物的交易、运输、储存、加工、配送、分拨和服务等现代化综合性散货物流园区和贸易基地。北疆,建设堆场三期工程、集装箱海铁换装中心工程、物流大厦工程,完善主干道路及市政配套工程。

东疆保税港区。通过疏港造陆,建设天津东疆保税港区,为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保税加工和保税物流提供服务。

同时,相应发展海河内河、临港工业区、天津中心渔港等港区。

2.完善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
公路。加快建设京津塘高速公路二线、三线、津汕高速、海滨大道等工程,改造京津塘一线,形成“四四五一”的快速路网骨架,实现与三北和华东地区的便捷交通和集疏港运输与城市公共交通分离。加快建设滨海新区核心区内、中、外三环路,构筑“十横八纵”的快速路网体系。

铁路。建设天津港输港铁路战略通道,形成沟通周边和腹地的便捷、高效的客、货运铁路交通网。适应西部大开发的需要,建设霸州至保定铁路,形成由天津港直通西部的铁路通道。加快建设黄万铁路、蓟港铁路复线,实现港区铁路与大秦线和朔黄线贯通,形成南北集疏港铁路通道。加快建设京津城际铁路客运专线,连接北京和天津两个国际机场,并尽快延伸至滨海新区,建设天津至通州的轻轨铁路,形成京津客运快速铁路通道。强化天津铁路枢纽功能,建设铁路集装箱物流中心站。
免费打赏
yanyan20332033
2009年04月25日 16:42:34
2楼
3.搞好海洋信息服务
促进滨海新区电信、计算机、有线电视等网络资源融合,加快互联网宽带接入能力建设,提高传输速率和网络交换能力,实现通信网络的宽带化、数字化和综合化。搞好网络信息服务,发展电子口岸、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完善天津港EDI、海关报关系统、管理政务系统等信息网络,建设教育、旅游、娱乐、交通、医疗卫生等公用信息资源网络。推进海洋环境监视监测与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化服务,实现社会公共服务信息化。

(二)海洋交通运输和物流业
发挥区位、产业优势,依托深水航道和码头,大力发展海洋交通运输和国际物流业,吸引更多的国际著名企业落户,形成航线众多、航班密集、市场活跃、信息畅通、服务优良的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

1.大力发展海洋运输
航线。适应北方航运业快速发展需要,开辟新的国际、国内班轮航线,以集装箱和大宗散货为重点,扩大远洋运输规模。开通天津至韩国和日本,天津至大连、青岛的快速旅游客运专线,形成海上快速客运通道。

海洋运力。加快海洋运输船舶运力结构调整,逐步形成吨位结构配置合理,适应市场需求的海运船队。“十一五”期间,全市远洋船队更新船舶60—80万载重吨,形成大型散货船队、近洋支线集装箱船队、LPG船队、LNG船队和油船队相结合的运输能力。到2010年,全市拥有自有船舶及光租、租赁船舶达到200万载重吨。

航运服务。采取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方式,建成40万平方米的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中心,拓展交易大厅功能。按照国际标准,实行船务代理、商情信息、货物通关、银行结算等一体化服务,形成聚集辐射国内外的贸易服务链。做强现有航运企业,吸引国际、国内大型航运企业入驻。

2.培育壮大现代物流业
物流设施。加快建设天津港集装箱物流中心、散货物流中心和保税区海空港物流基地等物流基地建设。配套建设为国家物流服务的集散、中转、存储和加工配送中心,形成健全的物流供应体系。

运输形式。以天津港为中心,保税区、物流园区为依托,加速港区一体化进程,发挥公路、铁路、海港、空港优势,发展海空、海铁、陆空等多式联运,促进转口贸易、过境贸易和服务贸易发展。

物流信息。规范物流标准,推行统一的物流软件,加强硬件标准的兼容性。推广条形码、电子订货系统、电子数据交换等物流技术,建立与国际对接的物流平台,形成强有力的社会公用信息服务系统、商业配送服务系统和物流信息服务系统。制定物流法规,建立物流诚信机制。

物流企业。积极吸引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落户新区,重点培育100家物流企业,争取10家进入全国物流百强行列。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引导物流企业向规范化、集团化和国际化发展。支持管理好、经营好、成长潜力大的物流企业上市。

物流平台。按照建设国际物流中心的要求,搭建面向东北亚的国际性大物流发展平台。每年定期召开相当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的天津国际物流大会,举办国际性物流交易会和世界高端物流论坛,吸引国内外物流资源向新区集聚。建立国际性的物流企业家联合会,引导、规范和服务物流企业发展。

(三)海洋工业
以建设乙烯炼化一体化、渤海化工园建设及天碱搬迁改造、新港船厂异地新建等重大项目为突破口,调整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集中度;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工程、海洋生物技术与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搞好科技攻关,推进产业化进程,加快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共同打造技术先进、联系紧密、结构合理的海洋工业体系。

1.建成三大海洋工业基地
大港石化产业基地。一期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以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为核心,发展石油化工、海洋化工和聚酯化纤,开发中下游产品。同时,发展石油储备,在独流减河南岸,适时启动建设石化专用码头。

临港工业基地。规划建设20平方公里。抓紧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加快实施新港船厂、渤海化工园、LG-VCM、台湾见龙发泡聚苯乙烯等重点项目,发展化工和修造船等产业,建成具有国际水平的、集海洋化工、船舶制造以及石化产品、原油进出口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海洋产业基地。

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建设以北疆电厂为依托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一期建设2×100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和20万吨/日海水淡化国家循环经济试点项目,形成以北疆电厂为核心,集发电、海水淡化、浓盐水制盐、盐化工、土地整理、废物资源利用为一体的循环型经济系统,成为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示范工程。远期形成4×100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和20万吨/日海水淡化规模。同时,利用现有基础,适度发展高科技含量的精细化工。

2.构建四大骨干行业
油气资源开采。提高天津海岸带和渤海海域油气资源的勘探水平,扩大开采能力。提高港口石油的接卸能力,争取建设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重点抓好长芦、板桥等四个油田的开发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快开发蓬莱19-3油田,力争渤西油田油气资源就近在天津上岸,就地加工。到2010年,原油产量达到2800万吨,天然气达到12亿立方米,产值达到500亿元。

石油化工。加快百万吨级乙烯炼化一体化、蓝星化工新材料基地、百万吨级聚酯等大型石化项目的建设,提高石油加工能力,发展油漆、染料、涂料、化学助剂、顺酐、苯酐、环氧树脂等下游产品,形成石化产业集群。到2010年,炼油能力达到3000万吨,乙烯生产能力120万吨,聚酯生产能力100万吨,石化工业产值1500亿元。

海洋化工。加快渤海化工园建设,加强海洋化工、石油化工、煤化工的紧密结合。利用石油化工改造传统氯碱工业,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发展聚氯乙烯、重质纯碱、环氧丙烷、环氧氯丙烷等产品。积极开发功能性、特种专用聚氯乙烯树脂,2010年聚氯乙烯生产能力达到160万吨。实施天津碱厂向临港产业区的搬迁改造,采用联碱法纯碱工艺,消除碱渣污染,形成80万吨纯碱、30万吨合成氨、50万吨甲醇等生产能力。扩大精细化工规模。到2010年,海洋化工产值达到300亿元。

造船业。抓住国家支持船舶工业发展的历史机遇,结合临港产业区的建设,加快实施新港船厂搬迁改造,建设50万吨级和30万吨级船坞各一座,从修造中小型船舶向大型船舶发展。2010年,造船能力达到150万吨。

3.发展四大海洋高新技术产业
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建成开发区2万吨/日级低温多效工艺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和大港新泉海水淡化工程,建设塘沽海晶集团、北疆电厂等海水淡化工程。发展浓海水制盐及海水化学资源提取等海水综合利用产业,扩大海洋精细化工产品规模,提高钾盐、镁、溴生产能力,保持海水综合利用技术与产业水平国内领先优势;建设天津碱厂1万吨每小时海水循环冷却示范工程,逐步在临港工业区石油、化工建设项目中扩大海水循环利用规模,在大港电厂二期扩大海水直接利用规模。到2010年,全市淡化水能力达到日产50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海水淡化基地,年利用海水规模达到30-40亿吨。同时,发展海水淡化设备,成套设备生产能力达到20万吨建成我国最大的海水淡化设备制造基地。

海洋生物技术与制药。加强海洋生物活性物质、胡萝卜素系列产品、蓝藻基因工程制备抗癌药和重点海洋生物药品与保健品的研究与开发,建立中试基地和海洋生物物质资源库。建设海洋生物技术产品与药物生产基地,扩大盐藻养殖和盐藻天然胡萝卜素制品的产业化规模,完善天津泰达华生生物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功能。加强卤虫、沙蚕开发技术和高效健康海水养殖配套技术研究,发展鱼类增殖技术、工厂化养殖技术、病害检疫和控制技术、近海生物控制和生物修复技术、珍贵海产品繁育和养殖技术等,尽快形成产业化。2010年,贝类产量达到1万吨、沙蚕1万吨、盐田卤虫产量5000吨。

海洋监测产品生产与海洋工程技术利用。加强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水声技术、浮标技术和潜标技术、海洋遥感技术的研究,开发相关的仪器设备,形成独具特色的海洋监测仪器制造产业。加快技术成果转让、促进产权交易和产业研发结合,全面推进海洋监测技术产业的发展。发挥我市海洋工程技术优势,支持鼓励海洋新技术的集成,实行强强联手,更多的承揽国内外海洋工程,为天津和全国的港口建设、围海造陆、河口治理等工程提供优质服务。

海洋信息服务体系。重点开发应用计算机网络、卫星定位、海洋卫星遥感遥测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建立海洋图件检索制作、海洋物流数据交换、海洋环境监测、海洋灾害预测预警、海洋工程项目用海评估、海洋资源与环境评价、海洋工程咨询服务、海洋信息技术支持等信息服务体系,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海洋信息服务中心。

(四)滨海旅游业
以京津大城市为依托,与海河旅游开发相呼应,整合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和海洋等旅游资源,形成沿京津发展轴和海岸带相互衔接交汇,集绿色走廊、人文景观、生态组团、海洋文化、亲海娱乐于一体的区域性滨海旅游中心,努力成为国际旅游的目的地。

1.全面整合旅游资源
在滨海新区重点开发建设四个旅游集聚区,打造八个旅游品牌。四个旅游集聚区即:建设国际游乐港、主题公园、天津中心渔港、北塘渔人码头、海滨旅游度假区及游艇项目,打造海滨休闲旅游度假集聚区;建设响螺湾公园、大沽炮台遗址公园,打造海河下游休闲旅游教育集聚区;保护和开发古海岸与湿地、北大港湿地、官港森林公园等生态旅游资源,打造生态旅游集聚区;开发建设东丽湖、黄港水库景区,打造水上旅游度假集聚区。八个旅游品牌即:大型海滨旅游项目群为依托的亲海休闲游,“大沽烟云”为主的爱国主义教育游,天津港和游艇基地为主的游轮游艇游,开发区为主的工业游,综合服务设施为依托的商务会展游,解放路商业街、洋货市场为依托的滨海美食购物游,湿地、湖泊、森林为依托的生态游,滨海特色养殖区和种植区为依托的渔业、农业观光游。

2.搞好重点景区建设
建设海滨休闲旅游区,通过多种方式,重点建设国际游乐港、影视主题公园、北塘渔人码头、响螺湾公园、大沽炮台遗址公园、海滨旅游度假区、官港森林公园等项目,规划建设游艇会、黄港水库景区、七里海湿地生态旅游度假区等旅游景区,形成特色突出的海滨休闲旅游度假区。

3.完善旅游配套设施
依托大型旅游景区,重点建设一批星级高档酒店、会展中心、购物场所等设施,完善旅游区交通道路、停车场、餐馆、供排水、公共卫生等设施。建立并完善旅游信息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旅游信息服务,提升滨海新区国际化旅游服务水平。
回复
yanyan20332033
2009年04月25日 16:43:05
3楼
1.全面整合旅游资源
在滨海新区重点开发建设四个旅游集聚区,打造八个旅游品牌。四个旅游集聚区即:建设国际游乐港、主题公园、天津中心渔港、北塘渔人码头、海滨旅游度假区及游艇项目,打造海滨休闲旅游度假集聚区;建设响螺湾公园、大沽炮台遗址公园,打造海河下游休闲旅游教育集聚区;保护和开发古海岸与湿地、北大港湿地、官港森林公园等生态旅游资源,打造生态旅游集聚区;开发建设东丽湖、黄港水库景区,打造水上旅游度假集聚区。八个旅游品牌即:大型海滨旅游项目群为依托的亲海休闲游,“大沽烟云”为主的爱国主义教育游,天津港和游艇基地为主的游轮游艇游,开发区为主的工业游,综合服务设施为依托的商务会展游,解放路商业街、洋货市场为依托的滨海美食购物游,湿地、湖泊、森林为依托的生态游,滨海特色养殖区和种植区为依托的渔业、农业观光游。

2.搞好重点景区建设
建设海滨休闲旅游区,通过多种方式,重点建设国际游乐港、影视主题公园、北塘渔人码头、响螺湾公园、大沽炮台遗址公园、海滨旅游度假区、官港森林公园等项目,规划建设游艇会、黄港水库景区、七里海湿地生态旅游度假区等旅游景区,形成特色突出的海滨休闲旅游度假区。

3.完善旅游配套设施
依托大型旅游景区,重点建设一批星级高档酒店、会展中心、购物场所等设施,完善旅游区交通道路、停车场、餐馆、供排水、公共卫生等设施。建立并完善旅游信息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旅游信息服务,提升滨海新区国际化旅游服务水平。

4.扩大区域和国际间旅游合作
与周边省市联手打造旅游精品项目和线路,统一开发旅游市场,促进京津冀旅游一体化,形成天津——大连——青岛海上观光旅游“金三角”和中——日——韩东北亚旅游“金三角”。与区域旅游景区联合,实行旅游服务一卡通,实现环渤海地区旅游资源共同开发和信息共享。

(五)海洋渔业
加大渔业结构调整力度和产业化发展步伐,提高整体素质和综合生产能力,初步形成健康高效的养殖业、先进发达的捕捞业、精深的加工业、繁荣的水产品商贸业、新兴的休闲渔业相结合的现代渔业体系。

1.扩大海水工厂化养殖规模
工厂化养殖。因地制宜地发展滩涂、浅海名特优新水产品养殖,提高渔业设施化水平。完善塘沽、汉沽、大港现有工厂化养殖设施,提高科技含量,扩大海水工厂化养殖规模。以天津市现代渔业工程技术中心为龙头,建设占地14万平方米的海水工厂化养殖产业园区。2010年,全市工厂化养殖车间总建设规模发展到50万平方米,海水养殖产量达到3万吨。

苗种繁育。有针对性的引进国外名特优新品种进行育苗,通过试验一批、生产一批、推广一批,储备一批,形成品种优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将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应用于传统产业,扩大苗种繁育规模,使我市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名特优苗种繁育中心。2010年,海水苗种年生产能力100亿尾,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2.发展远洋渔业
加快发展远洋渔业,组建天津市远洋渔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扩大远洋渔船队规模。到2010年,远洋渔船由22艘增加到40艘,年产量3万吨,年产值5亿元。引导渔民更新改造100艘渔船,转移外海渔场作业,实现近海渔业“零增长”。

3.拓展水产品加工业
以占地17万平方米的金水海洋食品科技园为主体,建成全国最大的金枪鱼加工基地,2010年加工金枪鱼制品1700吨,其它海洋水产品3800吨,年创产值2.5亿元。充分利用闲置冷库开展来料加工和半成品、方便食品、休闲食品、方便菜肴等新品种的加工,扩大水产品加工总量和种类。积极发展鱼糜制品、蛋白饲料、医药品、保健品等水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医药品和保健品加工的比例,2010年全市水产品加工量达到5万吨,精深加工率达到30%。

此外,加强水产品市场建设,形成以天津空港为依托的国际鲜活水产品批发市场和以陈塘庄万吨冷库为依托的区域性水产冷冻品批发市场,成为辐射三北的水产品集散地。大力发展休闲渔业,有效开发利用和保护渔业资源。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
回复
gyyx
2011年07月09日 09:56:54
4楼
感谢楼主的无私奉献,挣扎在画图的第一线上,需要很多资料,感谢楼主的分享希望楼主继续发扬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继续努力努力再努力
回复
yangqizhangmeng
2013年10月08日 13:30:48
5楼
了很多的工夫哦,我正好在做这类的方案,下来学习一下了,看来以后得努力了
回复
yxqdi
2014年05月16日 13:02:07
6楼
资料不错,谢谢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