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交通与路网规划原则: 1.顺而不穿,保持居民生活完整与舒适。 1)吻合居民通勤交通主要流向,避免产生逆向交通流。 2)道路线型设计尽可能顺畅 3)防止不必要的交通穿行或进入住宅区 4)使居民出行安全、便捷到达目的,避免穿行。 2.分级布置,逐级衔接 根据道路所在位置、空间性质和服务人口,确定其性质、等级、宽度和断面形式,不同等级的道路应该尽可能地做到逐级衔接。 3.布局合理,建设经济
1.顺而不穿,保持居民生活完整与舒适。
1)吻合居民通勤交通主要流向,避免产生逆向交通流。
2)道路线型设计尽可能顺畅
3)防止不必要的交通穿行或进入住宅区
4)使居民出行安全、便捷到达目的,避免穿行。
2.分级布置,逐级衔接
根据道路所在位置、空间性质和服务人口,确定其性质、等级、宽度和断面形式,不同等级的道路应该尽可能地做到逐级衔接。
3.布局合理,建设经济
根据基地形状、地形、人口规模、居民需求和居民行为轨迹规划,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的用最低限度的道路长度和道路用地
4.功能复合化,营造人性化的街道空间
营造街道生活。街道:各类服务设施集中地段的生活性道路,具备适宜位置、良好通达性、丰富而有特色的景观、舒适的空间比例与尺度等街道要素。
5.空间结构整合化,构筑居住区交通、空间、景观网络
将住宅、服务设施、绿地等区内外的设施联系为一个整体,并使其成为属于其所在地区或城市的有机部分。
6.避免影响城市交通(案例分析)
避免在城市的主要交通干道口设出入口或控制出入口的数量或位置,并避免居住区的出入口靠近道路交叉口位置。
7.关注交通的通达性
上下班(学)、公交路点位置与距离、购物交通便捷、自行车停车场位置与距离、宅门到城市道路距离、消防救护救灾通道、人车分流、安全性。
交通噪音的防治
内部防治:有效控制机动车随意进入居住区内部,特别要注意防止城市交通穿过,控制交通流量是减少内部交通噪声的关键。
外部防治:
1.住宅退离红线45m——上海番瓜弄
2.沿街布置公共建筑——利用临街建筑防止噪声
3.恰当的布置沿街住宅——垂直时,噪声降低很慢;平行时噪声降低稍快
4妥善控制噪声源——禁止拖拉机进入居住区;公共汽车首末站不设在居住区内部
居住区划用地分级中的四级
该分级应主要针对车行路,道路的宽度按等级来确定
1.居住区级道路:
居住区内外联系的主要道路,红线宽20—30m,山地不小于15m,车行道宽7—9m,通行公交时10—14m,人行道路2—4m
2.居住小区级道路:
居住小区内外联系的主要道路,道路红线宽10—14m,车行道宽6—9m,人行道宽1.5—2m
3.居住组团级道路:
居住组团内外联系的主要道路,联系居住小区内各个住宅群落,红线宽度为8—10m,路面宽3—5m,大部分情况下不需要设专门的人行道。
4.宅间小路:
进出住宅及庭院空间的最末一级道路,路面宽2.5—3m,连接高层住宅高度不宜小于3.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