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厂生化池水质变差,水发黑,污泥很松散,颗粒状,也是黑色的,少量的污泥上浮(见上图)。我们采用间歇式运行,(类似SBR) 开2,3,4,5。 DO大约在 1.0以下。镜检出现大量钟虫,累枝虫,聚缩虫。这些纤毛虫大量出现,说明水质变好了。不应该出现上述情况的。我个人认为是沉淀也在氧化沟进行,污泥没有排出,使得污泥在氧化沟内堆积。(08.06至今没排过泥)微生物增多,暴气量还维持在刚培养阶段,所以DO降低,有点厌氧,导致污泥上浮的。我们厂长说,我们两次暴气间隔时间太长了。晚上会间隔3-4个小时。
近期我厂生化池水质变差,水发黑,污泥很松散,颗粒状,也是黑色的,少量的污泥上浮(见上图)。
我们采用间歇式运行,(类似SBR) 开2,3,4,5。 DO大约在 1.0以下。镜检出现大量钟虫,累枝虫,聚缩虫。这些纤毛虫大量出现,说明水质变好了。不应该出现上述情况的。
我个人认为是沉淀也在氧化沟进行,污泥没有排出,使得污泥在氧化沟内堆积。(08.06至今没排过泥)微生物增多,暴气量还维持在刚培养阶段,所以DO降低,有点厌氧,导致污泥上浮的。我们厂长说,我们两次暴气间隔时间太长了。晚上会间隔3-4个小时。
请教大家给点意见。
2楼
这种情况不要再间歇运行了,要加大曝气量,把推流器打开,先把池底沉泥搅起来。大气量维持1-2天,污泥状况应该有所好转。不要光图省电,先把系统恢复了再说。如果污泥浓度过高还要加大排泥。另外二沉池要正常运行,保证污泥回流。你的图片也太简单了,最好有照片和进出水水质、MLSS、SV30等指标说明,大家才能有针对性的给你提供帮助。
回复
3楼
如二楼所说,是局部厌氧,需要排泥和搅拌~
回复
4楼
象你所说,局部厌氧?
那氧化沟就是要在沟内形成,好氧区,缺氧区呀。这样才有利于去氮除磷呀。
当然还是要谢谢你的。本人是新手所以才罗嗦了,在向高手请教呀!:call:
回复
5楼
谢谢你呀!
我也刚毕业做这块,没人教呀。
COD 240~280 BOD5 100~150 MLSS没测过 SV 10左右
漂上来的 泥就象河底淤泥。
回复
6楼
是局部厌氧,需要排泥和搅拌~
回复
7楼
根据图上表述,似乎采用的是表曝机。水流推力不够,故又加了水下推进器。果真如此的话,问题太大了。
1、表曝机对水流有一定的提升力,却对水流几乎没有推力,溶解氧也满足不了生化需求。
2、水下推进器,在氧化沟内运转时,始终处于紊流状态,推力非常有限。再加上没有及时排泥,造成推进器10米前方污泥大量堆积,形成厌氧污泥上浮状态。
楼上几位朋友的建议,也有用。但我认为,治标不治本。
建议:
1、改变曝气形式,表曝机改成转刷曝气机,可以提供足够的水面主动推力与水下的被动推力,也可略微提高溶解氧。
2、拆掉水下推进器,因为对氧化沟而言,水下推进器毫无效果,白白浪费能源。水下推进器适合在圆形或方形的池子内,对角偏位安装,才会形成一定的回旋流态。
另外资金条件允许,贵公司领导同意的话,建议不妨改成鼓风曝气,可大大提高污水中的溶解氧浓度,如果再配合采用上海石化自主研发的“无剩余污泥膜法氧化沟工艺”可以即保证了足够的生物量,又具有明显的污泥减量效果,运转可靠,保证四年之内(我公司质保期四年,四年后不坏的话,可一直使用)一劳永逸,稳定运转。
1、“无剩余污泥膜法氧化沟工艺”是非常成熟的工艺,在中石化范围,非常普及。它的优点是:管理方便,运转费用低,运转稳定可靠。缺点是:一次性投入资金较大。
2、在曝气状态下不必担心水的流动性。进出水本身有一定的液位差,在满池的曝气状态下,水的流动性不会受到妨碍。通过曝气,还防止了污泥的严重沉淀。
3、曝气与厌氧或兼氧,可通过对分段控制空气量的阀门,进行现场手动或远程电控调节。
对我的建议如感兴趣,可来电话021-57971889
上海石化的林先生愿意协助你们公司对此装置进行彻底的改造。
[
本帖最后由 www.shlinyi.com 于 2009-3-2 14:24 编辑 ]
回复
8楼
是局部厌氧,需要排泥和搅拌~
回复
9楼
你应该连续曝气,刚开始曝气池内的DO一定很低,等到曝气池的污泥变成土黄色后,测量曝气池DO值,让DO维持在2.0左右,同时要向外排泥。
回复
10楼
可能是由于厌氧导致污泥上浮,同时污泥量是否过多,污泥浓度有多少?是不是该排泥了。需要再综合考虑一下。污水处理的效果怎样?也需要确定/
回复
11楼
我在7楼的建议,楼主看了吗!咋没有回复?:hug: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