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回路初步了解
zangjian901
2008年11月10日 13:36:21
来自于电站工程
只看楼主

二次回路的定义  由二次设备互相连接,构成对一次设备进行监测、控制、调节和保护的电气回路称为二次回路。   在词典中的解释:  在电气系统中由互感器的次级绕组、测量监视仪器、继电器、自动装置等通过控制电缆联成的电路。用以控制、保护、调节、测量和监视一次回路中各参数和各元件的工作状况。   用于监视测量表计、控制操作信号、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等所组成电气连接的回路均称为二次回路或称二次接线。

二次回路的定义  由二次设备互相连接,构成对一次设备进行监测、控制、调节和保护的电气回路称为二次回路。

  在词典中的解释:

  在电气系统中由互感器的次级绕组、测量监视仪器、继电器、自动装置等通过控制电缆联成的电路。用以控制、保护、调节、测量和监视一次回路中各参数和各元件的工作状况。

  用于监视测量表计、控制操作信号、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等所组成电气连接的回路均称为二次回路或称二次接线。
二次回路的组成  指对一次设备的工作进行监视、控制、测量、调节和保护,所配置的如:测量仪表、继电器、控制和信号元件,自动装置、继电保护装置、电流、电压互感器等,按一定的要求连接在一起所构成的电气回路,称为二次接线或称为二次回路。

  一次回路的组成由发电机、变压器、电力电缆、断路器、隔离开关、电压、电流互感器、避雷器等构成的电路,称为一次接线或称为主接线。
二次回路的分类   A、按电源性质分:交流电流回路---由电流互感器(TA)二次侧供电给测量仪表及继电器的电流线圈等所有电流元件的全部回路。

  交流电压回路---由电压互感器(TV)二次侧及三相五柱电压互感器开口三角经升压变压器转换为220V供电给测量仪表及继电器等所有电压线圈以及信号电源等。

  直流回路---使用所变输出经变压、整流后的直流电源。蓄电池---适用于大、中型变、配电所,投资成本高,占地面积大。

   B、按用途区分:测量回路、继电保护回路、开关控制及信号回路、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电气闭锁

  回路、操作电源回路。

  操动回路---包括从操动(作)电源到断路器分、合闸线圈之间的所有有关元件,如:熔断器、控制开关、中间继电器的触点和线圈、接线端子等。

  信号回路---包括光字牌回路、音响回路(警铃、电笛),是由信号继电器及保护元件到中央信号盘或由操动机构到中央信号盘。
二次回路识图  常用的继电保护接线图包括:继电保护的原理接线圈、二次回路原理展开图、施工图(又称背面接线图)、盘面布置图。

   (1)、看图:

  A、"先看一次,后看二次"。一次:断路器、隔离开关、电流、电压互感器、变压器等。了解这些设备的功能及常用的保护方式,如变压器一般需要装过电流保护、电流速断保护、过负荷保护等,掌握各种保护的基本原理;再查找一、二次设备的转换、传递元件,一次变化对二次变化的影响等。

  B、"看完交流,看直流"。指先看二次接线图的交流回路,以及电气量变化的特点,再由交流量的"因"查找出直流回路的"果"。一般交流回路较简单。

  C、"交流看电源、直流找线圈"。指交流回路一般从电源入手,包含交流电流、交流电压回路两部分;先找出由哪个电流互感器或哪一组电压互感器供电(电流源、电压源),变换的电流、电压量所起的作用,它们与直流回路的关系、相应的电气量由哪些继电器反映出来。

  D、"线圈对应查触头,触头连成一条线"。指找出继电器的线圈后,再找出与其相应的触头所在的回路,一般由触头再连成另一回路;此回路中又可能串接有其它的继电器线圈,由其它继电器的线圈又引起它的触头接通另一回路,直至完成二次回路预先设置的逻辑功能。

  E、"上下左右顺序看,屏外设备接着连"。主要针对展开图、端子排图及屏后设备安装图。原则上由上向下、由左向右看,同时结合屏外的设备一起看。

   (2)、原理图:对于与二次回路直接相连的一次接线部分绘成三线形式,而其余部分则以单线图表达。原理图多用于对继电保护装置和自动装置的原理学习和分析或作为二次回路设计的原始依据。

  A、原理图的仪表和继电器都是以整体形式的设备图形符号表示的,但不画出其内部的电路图,只画出触点的连接。

  B、原理图是将二次部分的电流回路、电压回路、直流回路和一次回路图绘制在一起;特点是能使读图人对整个装置的构成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并可清楚地了解二次回路各设备间的电气联系和动作原理。

  C、缺点:对二次接线的某些细节表示不全面,没有元件的内部接线。端子排号码和回路编号、导线的表示仅一部分,并且只标出直流电源的极性等。

   (3)、展开图:展开图和原理图是同一接线的两种表达方式。"直观性好"

  A、将二次回路的设备展开表示,分成交流电流、交流电压回路,直流回路,信号回路。

  B、将不同的设备按电路要求连接,形成各自独立的电路。

  C、同一设备(电器元件)的线圈、触点,采用相同的文字符号表示,同类设备较多时,采用数字序号。

  D、展开图的右侧以文字说明回路的用途。

  E、展开图中所有元器件的触点都以常态表示,即没有发生动作。

   (4)、安装接线图(屏背面接线图):以展开图、屏面布置图、端子排图为依据。(由制造厂绘制)

  A、屏背面展开图---以屏的结构在安装接线图上展开为平面图来表示。屏背面部分装设仪表、控制开关、信号设备和继电器;屏侧面装设端子排;屏顶的背面或侧面装设小母线、熔断器、附加电阻、小刀开关、警铃、蜂鸣器等。

  B、屏上设备布置的一般规定---最上为继电器,中为中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下部为经常需要调试的继电器(方向、差动、重合闸等),最下面为信号继电器,连接片以及光字牌,信号灯,按钮,控制开关等。

  C、保护和控制屏面图上的二次设备,均按照由左向右、自上而下的顺序编号,并标出文字符号;文字符号与展开图、原理图上的符号一致;在屏面图的旁边列出屏上的设备表(设备表中注明该设备的顺序编号、符号、名称、型号、技术参数、数量等);如设备装在屏后(如电阻、熔断器等),在设备表的备注栏内注明。

  D、在安装接线图上表示二次设备---屏背面接线图中,设备的左右方向正好与屏面布置图相反(背视图);屏后看不见的二次设备轮廓线用虚线画出;稍复杂的设备内部接线(如各种继电器)也画出,电流表、功率表则不画;各设备的内部引出端子(螺钉),用一小圆圈画出并注明端子的编号。

   (5)、接线端子---连接同一屏(除特殊信号联络外)上不同设备电路。

  A、试验端子---用于需要投入试验仪器的电流回路时可用到,主要利用它可校验电流回路中的仪表和继电器的准确度,可保证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在测试中不会开路且又不必松动原来的接线。

  B、连接试验端子---同时具备连接端子和试验端子的功能,常用于需要彼此连接的电流试验回路中。

  C、特殊端子---用于需要很方便地开断回路的场合。

   (6)、配电应用电缆截面积(铜芯):

  电流回路≥2.5MM2,长度较长时应≥4~6MM2

  电压回路、控制回路、信号回路≥1.5MM2
morekerdon
2008年11月12日 15:25:29
2楼
施 工 技 术 措 施
一、原料及器材质量检验
1、电力线路工程所使用的原材料和器材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有该产品的出厂质量检验合格证明书;
1)有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各项质量检验资料;
2)对无检验资料的产品或对产品检验结果有疑问的均应重新抽样,并经检验合格,方准使用。
2、原材料及器材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必须重做检验:
1)保管超过期限规定者;
2)因保管不良有变质可能者;
3)试样代表性不够者。
3、预制砼构件及现场浇筑基础,砼使用的碎石或卵石、砂石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有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普通混凝土有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中的有关规定。
4、现场浇筑混凝土宜用饮用水,即使条件不允许,所使用的水中也不得含有油脂或有害化合物。
5、混凝土掺用的外加剂,应采用符合标准的产品,首次使用应经试验符合质量要求后,方可使用。
6、掺入基础的大块石不得有裂缝,夹层,其强度不得低于混凝土用石标准,尺寸宜为150-250mm,且不得使用卵石。
7、焊条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其品种牌号必须与所使用的钢材的化学万分和机械性能相当,并应具有良好的焊接工艺性能,使用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气焊条表面不得有油脂、污秽、腐蚀等;
2)电焊条无药皮剥落,受潮的电焊条必须按焊条说明书规定的温度经过干处理,应再经工艺性能试验,鉴定合格后,方准使用。
二、电杆、拉线基坑及基础埋设
1、据杆高确定电杆埋设深度,杆高10米埋设深度为1.7米,杆高12米埋设深度为1.9米。允许偏差为+100mm、-50mm。
2、若坑深误差超过+100mm应按以下规定处理:
1)砼杆基础,偏差在+100、-300时,其超深部分以填土夯实处理,超过+300时,以铺实灌浆处理。
2)凡不能以填土夯实处理的水坑、流砂坑、淤泥坑,超深部分以铺石灌浆处理。
3)拉线基础坑,坑深不允许有负偏差,当超深后对拉线基础的安装位置有影响时,应填土夯实处理。
3、电杆基础的回填土应夯实。夯实变数按土质、坑深而定,一般不少于三遍,松软土质还需增加夯实变数。如坑内有水,应将水排出,然后填以干土或碎石。
4、新埋设的电杆基础应做好防沉台,台面应高出原地平面300毫米。
5、接地沟的防沉台应高出地面200mm。
三、电杆的组力与绝缘子安装
1、电杆顶端应封堵良好,直线杆横向位移不应大于50毫米。
2、直线杆的倾斜,杆头的位移不应大于杆头直径的1/2。
3、终端杆立好后应向拉线侧预偏,紧线后不应向受力侧倾斜。
4、线路单横担安装,直线杆应安装于受力侧;分支杆、90度转角杆(上、下)及终端安装于拉线侧。
5、横担安装应平直,绝缘子安装应牢固,连接可靠,防止积水。安装时应清除表面灰垢。
四、拉线安装
1、拉线棒与拉线盘应垂直,连接处应采用双螺母,其外露地面部分的长度应为500~700毫米。
2、拉线坑应有斜坡,回填土应将土块打碎后夯实,拉线坑宜设防沉层。
五、导线架设
1、导线截面在60平方毫米以上且距离在5档以上,进行方线和紧线时,应使用滑车,滑车直径应大于导线直径的10倍以上,滑轮应转动灵活,轮沟光滑。导线在展放过程中,不应有磨伤、断股、扭弯等现,不得将导线直接放在瓷瓶、横担上拖引,以免卡伤导线和瓷瓶。
2、为补偿由于滑车磨擦造成的前后档、弛度的不平衡,紧线时应进行过牵引,然后松回,反复几次直至前后弛度一致为止(在耐张段中无转角杆时,可采用同时提动导线)。
3、紧线施工前在每个耐张段导线的反向侧装设临时拉线。
4、耐张段的长度大于300米时,过牵引长度宜为20厘米。耐张段小于200米时,过牵引长度不能超过10厘米。
5、架线驰度应在挂线后随即进行检查,其误差不应大于+5%、-5%,
六、杆上变压器的安装
1、一、二次引线排列整齐,绑扎牢固。
2、油枕、油位正常,外壳干净。
3、接地可靠,接地电阻值符合规定。
4、套管压线、螺栓等部件齐全。
5、杆上变压器台距地面高度一般应为2.5~3.0米。安装变压器后,变压器台的平面坡度不应大于1/100。
6、变台高压引下线、母线的相间距离,不应小于0.35米。高压引下线与低压导线间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0.4米。
七、电缆敷设:
1、施工前应做好图纸会审及技术交底工作,了解工程特点和设计意图,严格按图施工。
2、接到电缆后应做一次抽查,测试面阻值及内部层间部位的鉴定。
3、电缆埋深不小于0.7米,电缆弯曲半径应大于电缆本体的15倍。
4、施工电缆用机械牵引时,时速不超过每分钟15米,长度不超过50米,外皮不得发生伤害,杜绝过牵引。
5、电缆与热力管道之间净距平行不小于1米,电缆沟内应摆放整齐;支架绑牢。
6、直埋电缆上下部位应不小于100MM厚的软土或沙层,两侧敷盖宽为50MM,上层保护用红砖或盖板,杜绝用石块或其它硬质杂物回填,接头处,转角处,进入建筑场处就设方位标志,电缆回填前应做一次绝缘测试。
7、制做电缆头,剥削电缆时应连续作完,尽量缩短绝缘暴露时间,剥切电缆时不应损伤线芯和保留的绝缘层,所装配件应清洁干净。
8、电缆终端处的金属护层,必须接地良好,每项铜屏和钢铠应用锡接地线。
9、电缆测试回填完工后,经高压试验合格方可搭接投运。
10、配电室出入口处应用水泥封闭或采用石类等密封。配电箱进出口用绝缘护套密封。
11、遇有图纸同现场不符时,未经主管或监理同意、施工单位不得自行改变设计。
12、工期中应做好质量自检、互查工作,每项分部工程需经质检检查合格后再行下步工序,对不合格的分部工程必须返工。
13、电缆保护管管口无毛刺和尖锐棱角,制成喇叭形,用角铁保护时埋入地下部分不得小于200MM。
14、电缆埋在沟内时,应略呈S形,留有伸缩余地,拐角及上下坡处应留有余地不能太紧。
14、电缆外皮至地下构筑物基础净距不得小于0.3m,至地面深度不得小于0.7m,当位于车行道或耕地下时,应适当加深且不宜小于1m。
15、直埋敷设的电缆与公路或街道交叉时应穿保护管,且保护范围超过路基、街道路面两边以及排水沟边0.5m以上。
16、电缆在敷设完后做一次检测,合格后方可铺沙盖砖。
17、及时填写各种报验单,请专责监理到现场进行检查验收,做到实物与资料相符。
八、接地工程
1、接地体安装必须严格按规定尺寸,如果地表有异物时可横向移动。
2、接地体焊接后,焊口处要做防腐处理。
3、变压器台接地体完成后,其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4欧姆。
4、真空断路器接地体完成后,其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0欧姆。
5、低压线路的重复接地(零线):变压器总容量100KVA以上时重复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0欧姆,变压器总容量100KVA以下时重复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30欧姆,且重复接地不少于3处。
九、降低成本措施
1、严格原材料管理,在采购材料、运输、保管、使用等环境中严格管理,统筹安排,以节约材料费。
2、在工作中严格要求,在生活上处处关心职工,增加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最大限度的提高职工工作积极性。
3、保证机械设备在完好状态下工作,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杜绝误工,及往返取料和换料。
6、强质量管理,避免返工损失。
回复
zcliang_007
2008年12月01日 12:18:20
3楼
学习一下,谢谢楼主啊。
回复
renxingwuwei
2014年05月26日 18:45:29
4楼
谢谢楼主 很全面
回复
yao467121420
2015年01月04日 13:11:50
5楼
:handshake
回复
sw3636844
2015年01月15日 18:49:43
6楼
学习学习,谢谢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