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建筑的来讨论一下这次地震教学楼垮塌问题(原创)
ts_528
ts_528 Lv.2
2008年06月03日 10:49:16
只看楼主

这次地震看到这么多教学楼垮塌,百川中学、聚缘中学、连远离震中区的富新二小的137个幼小亡灵...都让我们心痛和反思。既然大家都是学建筑的都来讨论一下到底是些什么原因导致这么多教学楼如此轻易的垮塌,以后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尽量避免我们的下一代如此轻易的受到伤害我大概总结了几点大家讨论下哈。1、教学楼本身有自己一定的抗震先天缺陷,例如跨度比较大,纵墙上开窗面积较大横墙承重压力较大,有外走廊的教学楼外廊外挑具有一定的结构不稳定性,特别是在疏散的时候荷载更大等等。所以在同等抗震烈度设防下,教学楼本来较容易垮塌。

这次地震看到这么多教学楼垮塌,百川中学、聚缘中学、连远离震中区的富新二小的137个幼小亡灵...都让我们心痛和反思。
既然大家都是学建筑的都来讨论一下到底是些什么原因导致这么多教学楼如此轻易的垮塌,以后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尽量避免我们的下一代如此轻易的受到伤害
我大概总结了几点大家讨论下哈。
1、教学楼本身有自己一定的抗震先天缺陷,例如跨度比较大,纵墙上开窗面积较大横墙承重压力较大,有外走廊的教学楼外廊外挑具有一定的结构不稳定性,特别是在疏散的时候荷载更大等等。所以在同等抗震烈度设防下,教学楼本来较容易垮塌。
2、我也搞过施工,通过对照片和实地的分析。施工质量上还是存在很大问题。首先就是砂浆强度,配合比上看很多校舍都有不同程度的不达标现象,砂浆强度在抗震中起到很大作用。其次预制板的使用。然后就是建筑材料的不达标,钢筋强度,水泥标号,砌体强度等等。
3、年久失修,建筑维护上相关单位领导没尽到责任。
4、学校未组织培训进行灾难来临时的疏散逃生训练,使孩子们包括老师在地震来临时不知所措。

建议:1、提高学校抗震等级,可以把学校修成灾难来临时的临时避难场所。
2、严把质量关,从设计 监理 到施工 ...
3、拒绝建筑行业的腐败行为 审计 纪检单位发挥自己在这方面的作用。
4、学校自身加强灾难疏散方面的训练,老师提高自身的素质等等..
本人暂时总结这么多哈 各位高手多来指点一下 多补充一下 为了我们的孩子们做点事情...
免费打赏
zhaobiying2008
2008年06月03日 21:47:19
2楼
a
回复
zhaobiying2008
2008年06月03日 21:53:22
3楼
1、当地抗震设防烈定为7度。
2、设计时绝对按7度设防。
3、施工质量绝对往标准低限靠。
4、绝没想到会来8级地震。
5、学校人员密集,空间及跨度相对较大。
6、学校建设投入不足。用较少的钱办多多的事,拼命压低造价。
7、责任心比较差,对比一下最牛的汶川校长可知。
回复
zhangbei301
2008年06月12日 16:15:09
4楼
我觉得我们设计的是最遵纪守法的部门,如果后面的程序都像设计这样严格按照规范走的话,应该不会有倒的房子
回复
bijianhua2000
2008年06月14日 22:15:46
5楼
最近颁布了新的灾区重建条例,其实,对于学校也没必要提高一度设防,从这次地震可以看出,只要学校结构形式强制为框架,楼板必须现浇,都不会垮塌那么严重。如果能从政府机关的高标准办公楼中稍微省出一点,学校的标准就可以提高为框架了。
回复
zflzhlhysj
2008年06月28日 10:47:12
6楼
我觉得应该从规范上提高设防烈度,构造措施上得以加强,同时严格设计,施工,监理,监督,将一切不合乎规范和强制性条文的工程扒掉重建
回复
zhufang711205
2008年07月01日 17:53:50
7楼
我觉得应该从规范上提高设防烈度,构造措施上得以加强,同时严格设计,施工,监理,监督,将一切不合乎规范和强制性条文的工程扒掉重建
根源还是结构形式有问题,再深入点说是ZF投入不够多,设计师应该建议采用较优的结构方案
回复
lzdlmh
2008年07月03日 16:19:22
8楼
1、当地抗震设防烈定为7度。
2、设计时绝对按7度设防。
3、施工质量绝对往标准低限靠。
4、绝没想到会来8级地震。
5、学校人员密集,空间及跨度相对较大。
6、学校建设投入不足。用较少的钱办多多的事,拼命压低造价。
7、责任心比较差,对比一下最牛的汶川书记县长,教育局长可知。
回复
rene_gxd
2008年09月29日 12:45:52
9楼
看过一句话:不是天灾,是人祸。
或许有点夸张了,但是也道出了一些原因。
大震不倒的要求远远没有达到。。
回复
gxinhua1984
2008年11月08日 16:22:05
10楼
根源还是结构形式有问题,再深入点说是ZF投入不够多,设计师应该建议采用较优的结构方案
回复
sagta
2009年04月23日 17:44:44
11楼
:@ 可恶的豆腐渣工徎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