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灾过后,满目废墟,人们哀痛生命的消逝之后,最先提出的问题,则是关于建筑的质量。在网上,有关灾区建筑的讨论铺天盖地,而一些建筑物抗震效果之强、其中的人们居然毫发未伤的奇迹更是令人惊奇不已,其实,所谓奇迹,原本就在我们的历史智慧之中,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所谓奇迹,就是你在十年前盖房子的时候,能想到十年后的事情”,与这句话想对应,地震灾区的羌族先民,确实想得很远很远。与脆弱的现代建筑相反,建于清朝的羌寨碉楼安然无恙。对于历史建筑如何抗震防灾?方振宁想起手头一本2000年出版的《中国羌族建筑》,从中发现了羌寨有许多用石块砌成的村寨,官寨,碉楼和民宅都非常坚固,特征是相互咬在一起,墙面呈坡状,特别是寨中防御用的碉楼,可以说是羌寨中的高层建筑,都是石砌,所谓碉楼如同堡垒,一般高达三四层,底层圈养生畜,中层住人,上层储藏粮食,屋顶为平台,功能极为合理。碉楼建造时都是采用现地建材,以土石为原料,不用绘图、吊线,全凭传统世代相传的技艺和经验,碉楼层次不一,结构严密,不仅坚固、耐久、实用,而且冬暖夏凉,从平面上看多呈六角,八角甚至多达十二角,这些角翘出来,就好像是建筑物主体的筋,起加固作用。
与脆弱的现代建筑相反,建于清朝的羌寨碉楼安然无恙。对于历史建筑如何抗震防灾?方振宁想起手头一本2000年出版的《中国羌族建筑》,从中发现了羌寨有许多用石块砌成的村寨,官寨,碉楼和民宅都非常坚固,特征是相互咬在一起,墙面呈坡状,特别是寨中防御用的碉楼,可以说是羌寨中的高层建筑,都是石砌,所谓碉楼如同堡垒,一般高达三四层,底层圈养生畜,中层住人,上层储藏粮食,屋顶为平台,功能极为合理。碉楼建造时都是采用现地建材,以土石为原料,不用绘图、吊线,全凭传统世代相传的技艺和经验,碉楼层次不一,结构严密,不仅坚固、耐久、实用,而且冬暖夏凉,从平面上看多呈六角,八角甚至多达十二角,这些角翘出来,就好像是建筑物主体的筋,起加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