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组正在进行一项实验,采用的三相流化床,运行模式为序批式,其实也就是一种SBBR(序批式生物膜法)的形式,我们按曝气(好氧2小时)、停止曝气(缺氧1小时)的模式操作,我们在分析一个周期的pH变化时发现一个怪现象,在好氧段pH不仅没降,反而升高了,原水pH只有7.2左右,但2小时好氧过后,却达到了8.4左右,之后的缺氧段pH变化不大。这个现象令人费解,因为我们处理的是含氨氮的自配水,按道理发生硝化作用是个产酸的过程,pH该下降才是。哪位高人能给我们一个合理的解释吗?谢谢。我们的原水配方是:葡萄糖、NH3Cl、NaHCO3、KH2PO4、K2HPO4,后面两种成分少量,原水pH7.2左右。起初以为是NaHCO3造成的,但是通过减少NaHCO3配量,还是差不多的效应。
本小组正在进行一项实验,采用的三相流化床,运行模式为序批式,其实也就是一种SBBR(序批式生物膜法)的形式,我们按曝气(好氧2小时)、停止曝气(缺氧1小时)的模式操作,我们在分析一个周期的pH变化时发现一个怪现象,在好氧段pH不仅没降,反而升高了,原水pH只有7.2左右,但2小时好氧过后,却达到了8.4左右,之后的缺氧段pH变化不大。这个现象令人费解,因为我们处理的是含氨氮的自配水,按道理发生硝化作用是个产酸的过程,pH该下降才是。哪位高人能给我们一个合理的解释吗?谢谢。我们的原水配方是:葡萄糖、NH3Cl、NaHCO3、KH2PO4、K2HPO4,后面两种成分少量,原水pH7.2左右。起初以为是NaHCO3造成的,但是通过减少NaHCO3配量,还是差不多的效应。
2楼
试验进行了多长时间了?水中各种配方的浓度是多少?
回复
3楼
是不是水解的问题,氨氮经过硝化后浓度降低了,导致pH升高了
回复
4楼
这才是糊涂理论呢
回复
5楼
是不是因为NaHCO3的浓度过高,曝气时水解了呢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