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住建部12月5日联合发布了《 关于抓紧报送城市地下管网管廊及设施建设改造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件上标注了“ 特急 ”二字,要求各地按规定编制项目建设改造方案并于12月27日17:00前提交,如未按时提交则视同自愿放弃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 这份通知透露出两个信号,一是政府的钱要赶快花出去,二是项目的投资要赶快搞上去,如此才能保证GDP的增量并进一步稳住中国经济。
国家发改委、住建部12月5日联合发布了《 关于抓紧报送城市地下管网管廊及设施建设改造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件上标注了“ 特急 ”二字,要求各地按规定编制项目建设改造方案并于12月27日17:00前提交,如未按时提交则视同自愿放弃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
这份通知透露出两个信号,一是政府的钱要赶快花出去,二是项目的投资要赶快搞上去,如此才能保证GDP的增量并进一步稳住中国经济。
因城市地下管网管廊及设施建设改造主要涵盖在基建、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等项目范围内,因此我们认为中国将迎来新一波的建设热潮。
以上海为例,徐汇区枫林街道的东安一、二村旧城区改建项目于10月18日举行了集中搬迁仪式。这是上海史上最大单地块一次性征收项目,搬迁规模超过6000户,共约1.5万人,实际动迁补偿接近15万/㎡,拆迁总成本约500亿。住建部、财政部11月15日联合印发通知“部署各地进一步做好城中村改造工作”之后,市场方面认为上海将很快进入大规模旧改时代。
具体到市场和业务方面,我们近期发现了以下几个明显的变化:
一是很多地方政府、地方国企和城投平台开始全力恢复项目的投资,尤其是新基建和产业项目的申报、审批数量大增,落地速度也明显加快,这意味着国家还是选择通过基建等投资大力拉动经济增长,对我们这些做国企和城投项目投资的机构来说是一大利好。
二是我们在目前的业务中发现广东、福建、浙江等偏南方城市的城投平台,在银行、信托、融资租赁等方向的融资中,越来越多地采用招标的方式,包括一年期银行流贷也采用招标方式,这无形中加剧了资金机构间的内卷,不过我们还是选择将前端的工作做扎实,最后能不能成功则只能看谁能卷到最后。
三是在地方化债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城投债的额度越来越难抢,很多城投都要求券商先帮忙解决一部分非标融资需求才给到券商一些发债额度(主要是为了维续存量债务和新增项目投资),这对于我们这些偏向做城投非标产品投资的机构来说也算是个不小的利好,至少证明了城投非标业务短期内还是有实实在在的生存空间。
对于上述市场和业务动向,上周出台的政策给予了很好的佐证。《时事报告》杂志12月5日刊登了国家财政部部长蓝佛安的署名文章《 加快落实一揽子隐性债务化解政策 》,该文章强调了一揽子隐性债务化解政策对地方政府(包括了地方国企和城投平台)的“一石二鸟”作用:
一是解决地方政府、地方国企、城投平台“燃眉之急”,缓释地方当期化债压力,大幅减少地方的利息支出。经初步估算,五年累计可节约利息支出总计6000亿元左右。
二是通过实施债务置换政策,帮助地方将原本用来化债的资源腾出来,用于促进发展、改善民生;将原本受制于化债压力的政策空间腾出来,更大力度支持投资和消费、科技创新等,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和结构调整;将原本用于化债化险的时间精力腾出来,更多投入到谋划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去。
从逻辑上来看,地方政府主要是用更长期限、更低利率的地方政府专项债等置换原来期限短、利率高的各类债务,尤其是地方政府(包括城投平台)的隐性债务,腾出的资源、精力和节约的利息支出则投入到地方经济的建设和发展中去。
我们前段时间经常提到,以传统基建、房地产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将逐渐落幕,地方政府和城投平台也将进入存量维护和存量盘活时代,但新质生产力中短期内却无法取代基建和房地产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那这个过渡期该如何解决经济增长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12月5日发布的《 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 》给出了答案。 在新质生产力还无法取代传统基建、房地产并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之前,新基建将承担非常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尤其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型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
财新12月6日报道称,此前一直由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共同审核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或将试点给予省级政府审核自主权。财新近日从多名省级发改委、财政厅人士获悉,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审核自主权试点或将推开,拟落地浙江、山东等12个省份,待正式文件下发后进入实操。
如果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真的能按上述预期给到省级政府自主审核,那地方化债的进程肯定将进一步加快,地方新基建和产业项目的建设也将全力提速,这对于当前经济困境的突围来说已显得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