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生的任务
z148440365
z148440365 Lv.2
2008年04月23日 11:23:54
来自于学生专栏
只看楼主

一边做着大师的模型,一边研读着大师的传记与著作,学建筑的人虽累,但乐在其中矣!第一次模型作业,我选择了赖特这位神话般的人物作为自己建筑生涯的开始。品着流水的神思妙想,不禁向大师索问着许多不惑之题。几个月的思考,终挤出如下些许胡诌的只言片语。诚如梁思成所说:建筑三要素之中首重合用。我想倘若一位建筑学的学生5年间勤奋刻苦治学,必可学精“合用”之法,成为一名合格的建筑师,但毕竟平庸,建筑最需要的还应是人文知识的积淀与哲思。

一边做着大师的模型,一边研读着大师的传记与著作,学建筑的人虽累,但乐在其中矣!第一次模型作业,我选择了赖特这位神话般的人物作为自己建筑生涯的开始。品着流水的神思妙想,不禁向大师索问着许多不惑之题。几个月的思考,终挤出如下些许胡诌的只言片语。

诚如梁思成所说:建筑三要素之中首重合用。我想倘若一位建筑学的学生5年间勤奋刻苦治学,必可学精“合用”之法,成为一名合格的建筑师,但毕竟平庸,建筑最需要的还应是人文知识的积淀与哲思。

无论是赖特,柯布,亦或密斯,大师的作品无不散发着强烈精神内涵的气息,期间对宇宙的哲思,对时代的品咂,对文化的探索,决不逊色任何一位文学巨匠,只不过他们所擅长的表现形式是建筑。以赖特为例,一个虔诚的无神论者,主张返璞归真的有机建筑,凭借着自己天才般对文化敏锐的嗅觉,为迷茫的美国人找到了精神的归宿······凡此种种,无不说明一位建筑师所应具备的素质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赖特的美国风住宅自成一体,把美国建筑从折衷主义的迷茫中拯救出来,使美国人脱离了一味效仿欧洲的境地,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气息,拉伸的屋檐、温暖的壁炉、流动的空间,暗合着美国人渴望温暖家庭的民族情结,赖特的伟大也正在与此。于是不禁反问,作为中国的建筑求学之士,是否应该更注重对本国文化的研究与探索,摒弃那些对西方现代主义的盲目追捧呢?答案是肯定的!

也许有人会嗤之以鼻,认为中国的古典建筑已被时代所摒弃,其实不然。有人将当今的世界形象地比作“像万维网一样崭新的先进技术与像约旦河畔古老的、扭曲的、粗糙的橄榄树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说,当今世界不仅仅是网络和市场,还有男人女人,他们有着稀奇古怪的习惯、传统、要求和各种各样的渴望。再看建筑这一领域,无论是赖特、迈耶、安藤忠雄、贝聿铭还是其他种种,他们的作品都必然是符合本国的民族情愫的。香港人深信风水,而贝聿铭的中银大厦就对风水做了最好的诠释,香港人认“水”为“财”,所以富豪们在浅水湾大兴土木,但倘若让李嘉诚住进流水别墅,每每在那小踏步上目送“水”汩汩流去,岂不成了黛玉葬花般悲痛?所以建筑师的成功,无不始于对本国文化的研究与探索。而那些一味追慕时尚的建筑人士,就如同年轻一代的哈日哈韩族,显得轻薄幼稚。建筑说道底并不是一门自然科学,而是实实在在的艺术。既为艺术,就不光要有技巧,还要有内涵,而这内涵并非简单的创意,一时的妙想,而是经过长时间的文化沉淀和缜密的思考所迸发的灵光。

至于怎样去探寻中国文化的内核,各有各的方法与途径。以下拙见,仅茶余饭后聊以谈笑罢了。

首先,必应有一只敏于文化嗅觉的“鼻子”,即认识世界万物的方法,而这方法非哲学不能道明,所以对哲学的研究必不可少,他是一双眼睛,并非简单的肉眼,而是洞穿事物的明目。其次,研读经典古籍,千百年来,生根并传承于民族内心的莫过于儒、道,所以必问之于仲尼、老聃。当然,中国建筑多样,分布广泛个个穷究,非人力所及。从一处着手,推而广之,虽纷繁芜杂,不过是不同形式的表现而已,其内涵必全部指向文化的终极内核,而这内核正是我们上下而求索的东西。然而纸上得来终觉浅,唯有实实在在地贴近土地,不畏艰辛地实地探索,才能求取真经!所以,实地的考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关键环节。中国文化源远流长,非一日之功可及也,唯孜孜以求之士,勤劳务实之人可以与之言矣!

行文时突恍然大悟,想我天大冯骥才研究所的设计,岂不就是一次古典园林与现代建筑结合的很好尝试?真是代代有识之士皆为此而奋斗啊!放假前和朋友说暑假想去乡间体验生活之意,可惜不解我语。真是挚友难求。所以写此文之意更兼“莺鸣以求友”,但求一二挚友,共同秉烛夜读,游学天下!冬日得闲游走于山川大河,夏季无事求索于乡间小路!为共同的事业而上下求索!
免费打赏
wuziyouwangyi
2009年08月18日 23:03:21
2楼
冬日得闲游走于山川大河,夏季无事求索于乡间小路!为共同的事业而上下求索!___lihai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