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力循环澄清池运行管理 自来水厂沉淀池的处理工艺有很多,针对中小型水厂采用水力循环澄清池是一种高效的水处理工艺。水力循环澄清池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当时人们为了提高水处理效率,开始探索各种方法来加速悬浮物的沉降过程。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对水处理要求的提高,水力循环澄清池的设计不断优化,逐渐演变成了现代的形式。其设计旨在通过物理和化学过程去除水中的悬浮颗粒和杂质。下面我将对水力循环澄清池由来和运行特点及原理进行介绍:
浅谈水力循环澄清池运行管理
自来水厂沉淀池的处理工艺有很多,针对中小型水厂采用水力循环澄清池是一种高效的水处理工艺。水力循环澄清池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当时人们为了提高水处理效率,开始探索各种方法来加速悬浮物的沉降过程。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对水处理要求的提高,水力循环澄清池的设计不断优化,逐渐演变成了现代的形式。其设计旨在通过物理和化学过程去除水中的悬浮颗粒和杂质。下面我将对水力循环澄清池由来和运行特点及原理进行介绍:
一. 水力循环澄清池的特点:水力循环澄清池也是泥渣分离型澄清池,其驱使泥渣循环的动力不是机械而是水力循环澄清池分离室上升流速一般为0.7~1.0mm/s,总的停留时间为1~1.5h。为保证水力提升器正常工作及排泥,水力循环澄清池下部采用锥形,其斜壁与水平夹角为45,因此,水力循环澄清池总高度较高,适用于中小型水厂,其原水进水浓度一般小于 2000NTU。传统的水力循环澄清池具有构造简单,不需机械设备,操作维护简便等特点。但存在着絮凝条件欠完善,池深和池径比例受限制,排泥耗水量大等不足。为了更好地适应原水浊度高、泥砂颗粒比重大的特点,往往作进一步改进,如调整各部分尺寸、加大喷嘴直径、减小出口流速;延长絮凝室停留时间;改变喷嘴布置方法,使喷嘴出口从切线方向进入第一絮凝室,使水体在第一絮凝室形成旋流状态,即充分利用快速混合、泥渣回流和旋流絮凝等水力条件,使水力循环澄清池具有更好的处理效果,降低排泥耗水量,突破池径与池深比例限制等特点,从而改善絮凝效果。
二. 水力循环澄清池的运行管理
1.初期运行:将喉管与喷嘴的间距调节到等于喷嘴直径2倍的位置。进水量控制在设计水量的三分之一,若原水浊度在200NTU以上时,絮凝剂投量为正常投量的2倍,可不加黄泥。
2.若原水浊度低于200NTU时,可将质量较纯、杂质少、粒径均匀的黄泥加一部分于第一絮凝室内后再开始进水,水量为设计水量的三分之二左右,黄泥投加量视原水浊度而定,絮凝剂投加量为正常投量的2~3倍。
3.澄清池出水时,仔细观察分离室与反应室的水质变化,如水质不好,应排放掉不能让其进入滤池。如发现分离区的悬浮物产生分离现象,并有少量矾花上浮而面上的水不是很浑浊,而第一絮凝室水中泥渣含量却有增加,则认为投药、投泥量较合适。如第-絮凝室中泥渣量下降,或加黄泥时水浑浊,而不加时水变清,则认为投泥量不足,需加大投泥量。当分离区有泥浆水上涌,悬浮物不能分离,则为投药不足,宜加大投药量。
4.沉降比是控制澄清池运行的重要参数之一,若喷嘴附近泥渣沉降比增加较快,而第一絮凝室出口处却增加较慢时,说明回流量过小,应调节喉嘴距,增加回流量以达到最佳状态。若两处泥渣增加不相仿,则泥渣回流量适宜,可停止加泥,并逐渐把投药量调至正常投量,此时,澄清池进入正常运行状况。
三、水力循环澄清池正产运行时注意事项
1.水力循环澄清池对气温、水温、流量、水质等变化较敏感,故在生产运行管理中应勤检测、观察和调节。根据需要增加检测次数。通过烧杯搅拌试验,确定最佳投药量。
2.当原水 pH 值过低或过高时,应采取加石灰或烧碱和氨调整 pH 值至适当的范围。
3.定时(1~2h)测定第一絮凝室出口与喷嘴附近的沉降比。当原水浊度高、水温低时,沉降比要小,反之,则大。通常沉降比达到20%时,应及时排泥,使池内泥渣保持平。排泥历时不 能过长,以免排空活性泥渣而影响正常运行。
4.防止进水量过大而影响澄清池出水,或水压过高、过低影响泥渣回流量,进水量可根据进水压力控制。
四、水力循环澄清池停运后注意事项
四. 停池后再重新运行时,应先开启池底放空阀门,少量排出池底混渣,使底部混渣松动,然后进水,同时要适当增加絮凝剂投量,待出水水质稳定后,再恢复到正常状态。
五、水力循环澄清池运行存在问题
1.矾花细小、轻而上浮,出水水质浑浊,泥渣水呈乳白色,则为絮凝剂投量不足或碱度不够,应采取增加絮凝剂投量或加碱措施。
2.当矾花大量上浮、泥渣层上浮(俗称“翻浑”)或泥渣层浓度下降,则要分清原因,采取相对措施。
3.如果是由于回流泥渣量过多引起,则要缩短排泥周期或延长排泥历时如因进水量超设计负荷,则要适当减少进水量。
4.如为原水水质变化,如藻类大量生长繁殖,则需预加氯杀藻。
5.如因进水与池中水水温差导致异重流而造成悬浮层膨胀,则可在第一絮凝室出口处投加石灰或粉渣,并适当增加絮凝剂投量,最根本办法是消除水温差。
6.如清水区的水清澈透明,可见2m以下泥渣层并出现白色大粒矾花上升,则为絮凝剂投加过量,需降低投加量。
7.排泥后第一絮凝室泥渣含量下降,则为排泥过量或排泥阀未关紧,应延长排泥周期或关紧排泥阀。
8.有气泡从池底冒出水面,时有大块泥渣上浮,说明池内泥渣回流不畅,沉积池底且日久腐化发酵,应彻底放空清除积泥。
六、水力循环澄清池对低浊度高腐殖物的处理
当原水浊度低(10NTU以下)、腐殖质含量较高而不易处理时,会出现泥渣上浮矾花不易沉降,此时需适当投加黄泥,使矾花变得重而结实,加速沉降;对腐殖质含量高的处理,则需适当投氧化剂(如氯)对腐殖质进行氧化,促进絮凝,或投加助凝剂(如PAM,聚丙烯酰胺),使矾花结实而重沉淀,改善出水水质。
总的来说,水力循环澄清池通过其独特的设计和工作原理,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提高水质。这种设备不仅适用于各种规模的水处理工程,而且由于其高效的处理能力和较低的运行成本,成为了现代水处理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力循环澄清池作为一种高效的水处理技术,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在实际应用中展现出了良好的处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