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网建设中“两山”理论转化路径研究
山河边城
2024年09月19日 15:37:41
只看楼主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在国家水网布局的大框架下,各地区积极推进省级、市级、县级水网建设。在综合考虑防洪、供水、水生态、智慧水利等功能的基础上,水网建设中还应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 “两山”理论转化的科学内涵和模式 “两山”理论的科学内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于自然演化的产物,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为,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在国家水网布局的大框架下,各地区积极推进省级、市级、县级水网建设。在综合考虑防洪、供水、水生态、智慧水利等功能的基础上,水网建设中还应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

图片

“两山”理论转化的科学内涵和模式
“两山”理论的科学内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于自然演化的产物,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为,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的基础,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金山银山是绿水青山的保障,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要将附着在“绿水青山”上的自然财富、生态财富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财富、社会价值,就是要通过治理和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自然价值、增值自然资本,就是要大力发展以良好生态环境为基础的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生态服务业等生态经济,让生态资源成为生产资料参与经济活动,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共同富裕是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统一。绿水青山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优势,金山银山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引擎。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最终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
图片

“两山理论”的基本内涵

两山”理论转化的模式分析
模式一:以夯实绿水青山根基为核心的生态价值实现模式
一些生态环境本底较好的地区充分依托优势生态资源,将其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并以持续提升生态资产为核心,推进生态建设,将“生态本金”源源不断地储蓄进“绿色银行”,实现生态环境补绿增绿与生态资产储值增值,并将生态资产不断累积变现。浙江丽水市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重要萌发地和先行实践地,是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近年,丽水市结合自身优势,全面拓宽“两山”转化通道,加快建设以“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为显著特征的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GEP稳步增长,GDP年均增长7%。全市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跃居浙江省第一;农村居民收入增幅连续13年位居浙江省第一。
模式二:以提升生态要素价值为典型的本底资源增值模式
一是充分依托乡村的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生态服务业等,打响生态化、高端化的区域特色品牌;农产品走精品化和定制化生产路线,提高产品标准化品牌化水平。二是对于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地区,利用好“生态+文化”的手段,通过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相互融合,充分挖掘传承“红色”文化、诗词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等,搭建文化传承平台,创建文化旅游教育基地,让绿水青山焕发人文生命力与活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丰富多元优质文化旅游产品体系。打造特色文旅康养、艺术创意等产业,实现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的有机融合,促进产业链转型和价值链升级。
模式三:以绿色产业融合发展为核心的内生动力驱动模式
精准发力,地区立足特色资源发展优势产业,形成多业态融合的发展模式。比如推进规模种植与文化、旅游、康养、教育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农业+文旅、农业+康养、农业+研学等多业态发展态势,构建多要素聚集、多业态发展的产业融合格局,推动实现产业绿色转型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按照“产业融合化、园区景区化、乡村旅游化”思路,打造民族文化博物馆、研学基地、休闲农庄等乡村旅游基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有机融合。
模式四:以生态产品市场交易为牵引的“两山银行”建设模式
为破解生态产品“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等问题,通过搭建政府引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生态资源运营服务体系,探索实践“生态资产权益抵押项目贷”模式、生态产品资产证券化路径和模式等,变生态资产为真金白银。浙江安吉县率先于2020年4月开展“两山银行”试点建设。按照“资源摸底确权—收储交易—策划提升—招商运营—生态反哺”的运作过程,全县生态资源统一规划、统一收储、统一开发,让生态产品价值数字化转化更有成效,生态环境保护更有动力,群众更有获得感。浙江常山县聚焦生态资源资产管理和转化的低效闲置、增收乏力、招商落地难等难题,于2020年9月成立并实体化运作“两山银行”(现已更名为“两山合作社”),搭建区域内资源集聚、资产交易、信用担保、招商对接、农业投资和生态补偿等六大平台,让“沉睡”的资源变资产、资金、资本,走出了一条“数字赋能、挖潜增效、抱团经营”的生态价值有效转化路径。
图片
水网建设中实现“两山”理论转化的路径分析
水网的功能分析
水网的基本功能包括完善水资源配置和供水保障体系、完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完善河湖生态系统保护治理体系,水网高质量发展涉及推进安全发展、推动绿色发展、加快智慧发展、统筹融合发展等方面要求。在省市县级水网规划的编制和水网工程的谋划中,对水网的概念和功能都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探讨和实践。
面向中国式现代化,水网建设需要更加系统、更加协同、更具韧性、更加绿色、更加智慧。 特别是在市县一级的现代水网谋划和顶层设计中,除了要系统体现水网的三大基本功能外,需要进一步增加水文化、水景观、水美乡村、水活经济等方面的功能,通过“现代水网+”的谋划有力推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水网建设转化为水经济动力的基本思路
通过水网建设,可以逐步实现水美、水富、水活。 水美是指以河流、水库、湿地、湖泊等为核心进行文化景观建设,提升水域景观的观赏性。水富是指依托优质水源培育优质水生态产品,提升水生态产品的附加值,带动农民致富。水活是指把水资源作为重要生产要素,充分发挥与当地水经济相关的产业优势特色,形成以水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化、可持续、多元业态发展格局,全方位带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上述目标,具体可以通过打造水文旅融合新路径、构建水农融合新业态、创建“两山”理论转化新模式等三大路径,将形态更高级、基础更牢固、保障更有力、功能更优化的水网转化为水经济动力,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打造水文旅融合新路径
新时期需要发挥文化赋能作用,把加强水文化建设同新阶段水网建设结合起来,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水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利用为基础,谋划一批富含文化元素,集水利、生态、文化、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精品水文化工程与水文旅融合路线,以水带动文旅行业发展,打造水文旅融合新路径。
图片
水文旅融合转化路径
将区域的“绿水青山”解构为“水域资源、水生态资源、水文化资源、水利工程资源”四大资源载体,通过开发滨水空间、激活亲水空间、活化水文化价值、盘活水利工程新功能,将自然的山水资源和工程文化资源转化成为可观、可游、可购、可体验、可度假的旅游要素,打造亲水活力大乐园、滨水文化研学天地、生态旅游新地标等,从而明确水文旅融合的转化路径,实现涉水资源变现生态经济的能力。
构建水农融合新业态
依托水网建设中城乡供水一体化、高效节水、水土保持、水环境治理、水系连通和水美乡村等一系列项目,打造集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观光、采摘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休闲观光示范园、田园综合体、生态农业示范工程等,为水生态产品的生产和价值实现提供了最基本的水网物质基础和空间保障,向公众提供更多的生态产品与服务,促进一二三产融合,激活地方造血机能,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图片

水农融合体系示意图

在水网建设中创建“两山银行”新模式
“两山银行”是将碎片化的资源、资产进行规模化收储、专业化整合、市场化运作,实现资源、资产价值创新与再造的服务平台。 通过“两山银行”整合山水林田湖草等碎片化生态资源、农村存量资产、人文资源等,搭建“资源—资产—资本—资金”转化平台,进行规模化的收储、专业化的整合、市场化的运作,有利于盘活资源和资产价值,使资源和资产得到整体保护和高效运营,实现资源、资产的增值和效益变现。
“两山银行”有助于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换通道。 一方面,将碎片化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存量资产等生态家底通过市场手段整合成具有更高价值的业态综合体,推动GEP转换为GDP,让人民群众吃上“生态富民饭”。另一方面,利用创造出的经济价值加大对生态系统的投入,产出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GDP转换为GEP,从而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转化、双增长、可循环、可持续。
在水网建设中,通过建立各类“新资产”的线上线下运营体系,大规模收储并开发生态资源,搭建运营服务体系,实现“两山”的转化。“两山银行”运营体系需要建立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组建一个专业运营机构,负责摸清生态资源家底,评估生态产品价值,提升整合生态产品,建立生态产品项目库,维护生态资源交易平台;二是建立一套支撑服务体系,引入金融机构、运营团队、咨询机构等,参与运营平台的经营管理,实现市场化运营和产业化提升;三是完善一套全过程监管制度,制定资源收储、价值评估、资产交易、资产运营、金融服务等工作制度,建立风险预警防控、信息管理等安全管理机制,做好安全预警防控和应急处理,强化各流程监督管理,确保运营管理依法依规、公平公开;四是建立一套生态产品产权制度,在产权界定、产权配置、产权交易和产权保护等方面进行改革,为“两山银行”建设提供产权制度保障;五是构建一项共建共享发展机制,通过社会企业与村集体、乡村合作社、家庭农场、村民农户等的合作,创新企业、集体、村民合作参与机制,推进村民“基础收入+股份红利”的收入机制,明确收益分析机制,实现村强民富的目标。

图片

“两山”理论转化的青岛实践
依托青岛市“山、水、湾、城、河、文”兼具的资源禀赋优势,在建设高质量防洪、供水、排水、水生态、智慧水务等五大水网体系前提下,以实现“水美、水富、水活”为发展理念,打造水文旅融合新路径、构建水农融合新业态、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新模式为三大抓手,构建高品质水文化景观网。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发力、社会共建共治,将水文化景观魅力转化为水经济动力,形成“两山”转化青岛样板,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青岛市水文旅融合新路径
“点、线、面”立体发展
以水网重大工程为核心,以大沽河及九条重要河流生态廊道为脉络,结合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工程,构建水文旅“点、线、面”立体发展新格局。
一是单点提升,打造一批特色水文化景观工程 立足历史文化、山水格局等资源禀赋,通过水生态治理与修复、水利工程生态化改造等措施,打造一批彰显“水+文旅”融合特质的重要节点。以现状23座大中型水库、在建官路水库、产芝灌区、尹府灌区等为载体,打造集自然观光、生态科普等功能于一体的水文化景观工程。
二是串点成线,构建“一河一湖皆成景”的文旅魅力长廊。 通过整合自然生态资源、人文资源和产业资源等优势资源,依托大沽河、南胶莱河、北胶莱河、小沽河、五沽河、墨水河、白沙河、洋河、白马河、泽河等重点河流生态廊道建设,在实施滨水过渡生境带修复、破碎裸露岸线生态化建设、沿河亲水绿廊建设的基础上,进行分段、分主题、分特色的保护性开发,构建“融入自然、品味文化、共享健康”的景观与休闲游憩长廊,建设高品质休闲场地。
三是连线成面,创建独具特色的“青”名片。 在打造西海岸新区、高新区、即墨西北部、胶州、平度五大片区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基础上,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和水文化资源本底,以“水脉”串联“文脉”,充分挖掘乡村水韵特色,因水制宜发展新型农业、全域旅游,培育更多“亲水型”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产业融合、城乡融合发展的乡村业态综合体。
策划骨干旅游线路
打造青岛全域黄金水旅游通道,推出一系列高品质的具有水利特色、富含文化内涵、符合时代审美、贴近现实需求的水文旅精品线路。以大沽河文化、黄金海岸、齐长城历史、田园采摘、温泉康养为主题,搭建水文化融合发展平台,打造青岛水旅融合新高地。骨干旅游线路初步设计有:①大沽河生态文化休闲游。大青山森林公园—产芝水库—即墨故城遗址及六曲山墓群—少海湿地—大沽河博物馆。②黄金滨海岸时尚度假游。雄崖所—田横岛—崂山风景区—五四广场—高新区生态海堤—大沽河湿地公园—灵山湾森林公园—大珠山风景区。③齐长城历史文化研学游。珠山国家森林公园—齐长城—铁山水库—白马河—琅琊台景区。④大泽山游玩采摘体验游。南姚家胶莱河古水闸遗址—刘谦初故居—双庙水库—双山水库—茶山风景区—大泽山风景区—淄阳水库。⑤溴盐温泉康体养生游。青岛水务博物馆—山色峪采摘园—即墨古城—即墨溴盐温泉酒店—莲阴河。
青岛市水农融合新业态
创建优质水生态产品农业基地
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多元化主体、市场化运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依托青岛现代水网为农业生产基地提供优质灌溉水源,加快培育创建一批环境友好、生产规范、质量认证、效益明显的生态、养生精品种植基地、生产基地等,打造具有青岛特色的水生态农业基地。创建崂山区、西海岸新区、即墨区、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等6处生态精品农业基地,提高农产品精品化生产与销售。积极构建和优化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发展联合农业科研机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集科研、种养、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新平台。
打造产业集群,培育优质特色水生态产品体系
按照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推进产品标准化生产、集约化、品牌化经营思路,开发崂山绿茶、山色峪樱桃、胶南蓝莓、金口芹菜、胶州大白菜、大泽山葡萄、马连庄甜瓜等特色水生态产品。立足各区(市)特点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推进“一区一业”,建设“乡村旅游后备箱”,打造“绿色品质、世界共享”青岛农产品品牌矩阵,让好产品卖出高价钱,走出一条符合青岛实际、生态循环的产业发展路子。
加快发展面向中高端市场的饮用水,特别是市场需求量大的高品质包装饮用水,强化“崂山矿泉”品牌。统筹区域良好的农林生物资源,加大面向美容和医疗等特殊领域、母婴等特殊消费群体用水的研发生产。结合青岛丰富的樱桃、葡萄、草莓和茶叶等资源,开发具有水生态资源优势的特色饮品,改变以天然饮用水为主的单一水产品局面。
创建青岛“两山银行”
探索因地制宜建立青岛“河流廊道银行”、青岛“生态产品银行”等各具特色的“两山银行”,发挥市场供求两端特色优势,解决资源变资产、变资本的问题。

图片

“两山银行”运作示意

青岛“河流廊道银行”
政府通过授予社会投资主体对河道部分区域的开发经营权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河道治理工程。通过打造休闲项目,按照“以河带地、以地养河、滚动开发”的原则进行运作,促进当地人居环境、投资环境改善,吸引市场资金、调动社会资本投入河道治理工程建设和旅游开发,实现河道治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青岛“生态产品银行”
建立特色农产品管理、开发、运营平台,整合形成特色农产品资源库,通过鼓励支持农产品加工与休闲、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努力构建农村产业绿色发展的生态链、产业链、价值链,打响“青岛生态产品”知名品牌,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农业种植收益。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