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 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 主持防汛周会商时指出 当前仍处于防汛关键期 据预报本周西南局地将发生强降雨过程 受其影响,西南地区发生 山洪泥石流、堰塞湖风险较高 需要紧盯风险 那么,为何西南地区容易发生堰塞湖呢? 这要从当地的地质特点说起
8月5日
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
主持防汛周会商时指出
当前仍处于防汛关键期
据预报本周西南局地将发生强降雨过程
受其影响,西南地区发生
山洪泥石流、堰塞湖风险较高
需要紧盯风险
那么,为何西南地区容易发生堰塞湖呢?
这要从当地的地质特点说起
根据《气象地理区划规范》
西南地区包括
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四省(直辖市)
(西藏单独列为一个一级地区)
西南四省(直辖市)
这里是我国地形最为复杂的地区之一
由高原、山地与盆地、丘陵、平原
共同组成
纵观西南地区地貌便会发现
此处高原、山地面积最广
二者差不多占全区总面积的86.5%
中国西南地区位置和地形空间分布
特别是
地形独特、地质环境脆弱的西南山区
还受到亚洲夏季风、副热带高压、西南涡等
多尺度系统影响
暖季降雨集中且短时强降雨过程频繁
这也导致了西南地区成为了
我国地质灾害成因最复杂、数量最多、
灾情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发育出我国近30%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每年因暴雨引发的地质灾害
多达数千起
堰(yàn)塞(sè)湖
“堰”是指较低的挡水建筑物
“塞”意为堵、填充空隙
堰塞湖的湖盆,多数为河谷
当因山崩、泥石流或熔岩形成的
滑坡体堵塞河谷或河床时
就会有足够的水量蓄积成湖
从而导致堰塞湖的产生
堰塞湖是一种天然形成的蓄水体
形成堰塞湖的堵塞物并不稳定
其所蕴含的灾害性
不仅存在于形成过程中
在形成后还会对上、下游
带来次生灾害
由崩塌、滑坡、泥石流堵塞河床
形成的堰塞湖
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
和藏东南地区的河流峡谷地带
历史上有记载的
堰塞湖灾害超过了400 个
其中85%以上均位于
长江上游和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西南诸河
西南地区
可谓是堰塞湖灾害的高发区
根据《堰塞湖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按堰塞湖规模大小、堰塞体危险级别、
堰塞体溃决损失严重性分级等
综合确定的堰塞湖风险等级
共分为Ⅰ、Ⅱ、Ⅲ、Ⅳ级
堰塞湖处置分为3个基本阶段:
应急处置阶段、后续治理阶段
和后期整治阶段
一般情况下
在堰塞湖产生后的1~3个月期间
应完成堰塞湖的应急处置
在其后1~2年内
应完成堰塞湖的后续治理和后期整治
根据《水利部堰塞湖
应急处置工作规程(试行)》规定
当堰塞湖险情发生后
水利部将第一时间
组织研判堰塞体基本情况
对堰塞湖风险等级进行初步研判
做出工作安排
堰塞湖应急处置期间
水利部还将根据安全性评价、
溃坝洪水分析成果以及
险情处置进展等信息做出安排部署
针对堰塞湖洪水风险及时
向地方和相关部门、单位发出通知
及时启动应急响应
强降雨多发的防汛关键期
警惕堰塞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