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村落景观设计赏析
诗酒趁年少啊
2024年06月19日 16:59:11
只看楼主

乡村振兴                                      村落景观设计赏析    

乡村振兴  
                                  
村落景观设计赏析  
 




图片

图(1)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一次大的转变。在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如何做好传统村落的保护、更新和发展,再现传统村落质朴之美,是设计行业的重中之重。博维筑成通过对韩洪沟村及计家墩村两个传统村落景观改造的赏析,深入探索乡村振兴背后所蕴含的社会价值,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践,焕发乡村独特价值。




 
图片  

01


Cases Appreciation

案例赏析




Han Hong Ditch Village

 韩洪沟村   



图片

图(1-1


 项目背景:


韩洪沟老村位于山西省沁源县沁河镇,处于县城东部的城郊结合地带,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至今已经有600多年。不仅是抗日战争年间太岳行署的所在地,也是抗战时期太岳军区后期部队的所在地,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历史资源,这也为韩洪沟村未来发展提供了支点。


图片

图(1-2


 当地文化景观:


沁源县有建于唐宋明清时期的古建筑46处和1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景点景区有灵空山、沁河源头、花坡、芊林背、龙凤峡等自然景观;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抗日围困战纪念馆等红色文化景观,圣寿寺、菩提寺等宗教文化景观,百草文昌楼、介公庙等人文景观。全镇复建了北元介神庙、北石渠龙王庙、闫寨八路军旧址三处名胜古迹。而韩洪沟村有古民居遗址和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



●古民居遗址:


图片

图(1-3


村内古民居高低错落,有坡屋顶夯土墙古民居和窑洞两种不同风格,村中保留有古树、古护坡等历史痕迹,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


图片

图(1-4


韩洪沟村留存有太岳行署总部以及武装部、生产部、运输部、锄奸部、司法科、总务科、警卫连、卫生队、枪械修理部、仓库等革命遗址。这里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历史留存。



? 红色文化景观的改造与利用:

图片

图(1-5


●改建军械库变身咖啡馆:

图片

图(1-6


村口的场地曾是抗战时期太岳军区枪械修理局所在地,原建筑已经坍塌,现存几棵古树和严重 损毁的夯土 建筑,场地中间有一颗严重倾斜的老树,这是村内孩童们攀爬玩耍的基地。


设计师保留了院内原有的老树和颓垣,利用场地现有条件建立了具有现代感的咖啡馆,庭院内地面铺装使用的老旧材料,为整个院子增添了一丝韵味。


图片

图(1-7

新建筑的功能是咖啡厅,建成后成了村民和游客们休闲的地方。屋外的荷花池和沙地,也吸引了小孩子在此处玩耍。


●古民居窑洞变身村史馆

图片

图(1-8

窑洞在现状基础上修整,保留了建筑内部的麦秸泥墙面,室内空间被作为展厅,里面收集了村中的老物件、照片和其他有历史意义的物品,弘扬了红色文化精神。



大槐 树场地变身小剧场


图片

图(1-9

乡村记忆——大槐树:村史馆外面的广场边上有一棵千年树龄的大槐树,至今仍然枝繁叶茂,如同神灵般守护着村庄,听村里老人介绍,大槐树下一直是村民集会的地方,以前是韩洪沟老村重要的公共空间,也是村庄的精神之地。


图片

图(1-10

乡村情怀——大槐树剧场:台阶式看台:外喷红色面层的看台与台阶相结合,满足双重功能,并与毛石挡墙的材料形成“新”与“旧”的视觉冲击。铺装场地内采用碎石铺装,避免了大面积场地整铺的沉闷感,凸显了乡土特色。


图片

图(1-11

构筑物:“大红伞”一半从看台上穿出,一半落在院内广场上,弱化了看台与广场的高差感和边界感。顶部是大小不一的圆形拼接在一起,其中增加了镜面材质,给整个构筑物增加了灵动性。



●革命 老区造币局民宿


图片

图(1-12

造币局民宿场地原先曾是红军银行所在地,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结合古村落修缮恢复,这里被改造成了特色主题民宿区。


图片

图(1-13


庭院景观: 庭院内采用了石材铺装和防腐木铺装,院落围合采用垒石矮墙和土坯墙,整个庭院的铺装简单却不失韵味。


图片

图(1-14

院内保留了原有的土坯建筑和院子中间的老树,树下采用大块嵌草砖铺装,另一边则用矩形石材离缝铺贴,缝内撒草籽,铺装整体充满了自然田园的气息。



? 乡土乡味的延伸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重要的历史资源。通过挖掘当地文化景观,延用建筑风格、乡土材料等,大大提升了当地民宿与本土文化的配适度,也使得大槐树剧场更加自然地融入当地人文风土。红色遗址与现代建筑,相互依托,相互映衬,最终形成了互通互融“古老+现代”的融合景观。




Ji Jia Dun Village

 计家墩村   



图片

图(2-1



? 项目背景:


计家墩村位于江苏省昆山市锦溪镇,全村由两个自然村合并组成,村子是八九十年代建造的,空心化严重,面临搬迁。家墩村东邻上海,西接历史文化名城苏州,西南7公里处有“中国第一水乡”周庄边则挨着锦溪古镇是一处典型的江南水乡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巨大的经济腹地为其提供了较大的发展潜力


●水乡肌理:

图片

图(2-2


计家墩整村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肌理,在城镇形态上不是中国传统的规则整齐、讲究对称等布局,而是顺应河道,建筑鳞次栉比,街巷、水巷逶迤,划分地块单元,家家临水,户户通舟,外围阡陌农田环绕,表现出独具特色的江南韵味。

●水乡建筑文化:


图片

图(2-3


前院后屋,白墙灰瓦,依 水势 而建,错落有致。

●船文化:


图片

图(2-4


计家墩当地有着悠久的造船文化历史,如今村落的河道上还停泊着当地人制造的船,游客可以租赁,泛舟游览。   

●植物特色:


图片

图(2-5


茂密的香樟树是农田与村舍之间的天然分界线,两三条水道穿村而过,稻田相拥,河道环绕,家家户户都有一方小院,院里种有月季、绣球、柿子、柑橘等植物,江南水乡的意韵犹在。


? 乡土元素在景观中的运用


●白墙、黛瓦、小窗:


图片

图(2-6

原建筑结构和尺度不太能适应新功能的需要,设计师在保留村里原有房屋的空间尺度和江南水乡风貌肌理的基础上,进行修缮和改造。提取当地传统建筑中的”白墙、黛瓦、小窗“元素,将本土的人文精神和自然景观、古朴建筑和现代生活相融合。


图片

图(2-7

白墙不仅与灰黑色瓦顶、栗褐色门窗有着鲜明的色彩对比,而且能衬托出山石、竹丛和花木藤萝的多姿多彩。墙上设漏窗、空窗和洞门,形成虚实、明暗对比,且在不同的光线照射下可产生各种富有变化的阴影,使平直呆板的墙面显得活泼生动。


●老石板,老青砖,老木头的使用让空间变“重“,让时间“凝固”:

图片

图(2-8


采用砾石汀 步、瓦片、原道路拆卸混凝土块、仿古小青砖、弹石、防腐木、碎瓷片等充满乡土气息的材料,作为 庭院铺装,为场地原本老物件及废弃材料赋予了新的价值。




●无舟韵不江南:


图片

图(2-9

提炼当地历史悠久的船文化特色,通过不同形式进行船主题小品塑造,将乡村丢弃的船只利用起来,植入建筑门口,形成标识系统的一部分,古朴又有韵味。原舍阅水庭院内置小舟,假仿古画意境,以石铺为水,土丘为岸,树林葱茂,屋舍掩映。室内的装置吊灯以舟的龙骨为原型,悬置堂中,飘逸空灵,道出几分水乡情。


●建筑与树木”共生”:

图片

图(2-10

植物营造以竹、栀子、香樟、柿树以及当地乡野地被及灌木为主要植物类型,与硬质空间极好地融合,柔化道路及广场的边界。


图片

图(2-11


“长着树”的会客厅: 为了保留计家墩村的小香樟林,采取建筑与树木共生的原则。 用框架结构做现 浇屋顶,留出树洞,树干穿洞而过,让房子“长”在了树林里,增添了不少生趣。

●稻香蛙鸣:


图片

图(2-12

村口百亩稻田,结合幽长的木制栈道和观景帐篷,成为网红打卡地。


? 乡土乡味的延伸

在遵循江南传统建筑形制和园林布局设计理念的基础上,通过微介入+局部更新的方式进行改造,采用现代化环保材料与古法工艺相结合,为老旧村落导入了新鲜的生活方式。




02


Summary & Review

总结与思考



Comparison

 关于两个村庄的对比   



图片

不同点:韩洪沟充分挖掘自身红色遗址资源、依托旧村改造,落实县委红色加绿色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红色文旅和特色民宿产业,让整个老村焕然一新。

计家墩以民宿为带动引擎,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民宿集群,并完善相关配套,形成以民宿业态为带动引擎,整合文化商业、主题餐饮、休闲体验、有机农业等多元文旅休闲业态而形成的文旅业态集群。

相同点:韩洪沟与计家墩都抓住了乡村振兴的机遇,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都以发展特色乡村游为目的,利用自身文化、历史、环境等有利因素整合资源,完善相关配套设施,逐步走上了成功之路。


免费打赏
tumux_84044
2024年06月19日 17:10:04
2楼
乡村振兴村落景观设计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领域。我觉得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特色,将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乡村景观。在设计中,还需要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还需要考虑村民的需求和利益,让村民参与到设计中来,提高他们的参与感和满意度。我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真正符合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的村落景观。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