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六合渡江胜利公园纪念馆
无聊的牛腩
2024年06月18日 14:32:08
来自于公装设计
只看楼主

来源:有料设计市集

|

作者:ADINJU

          ? 侯博文  


 

 


 
 
  ? 侯博文  
公园设计利用原有场地高差,通过地表高度的变化营造功能性的场所空间,地表的抬高、下沉、掀起、切割自然地描述出芦苇荡、音乐台、雕塑、纪念馆的空间起伏,使各功能体块成为地形重塑的一部分。  

 


渡江胜利公园位于长江南京段水系下游,栖霞山对岸,划子口河口处,龙袍新城滨江地带。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在此打响,人民解放军34军在划子口等地战斗、渡江并成功登陆栖霞。因此在2020年建党百年之际,为纪念渡江战役同时服务新城市民,龙袍政府启动该项目的建设。


▲项目概览:塔、建筑、雕塑和芦苇  ? 侯博文

▲长江栖霞山段卫星地图 & 渡江胜利公园区位分析  
? 周凌工作室

项目规划用地约4.4公顷,包含公园、纪念馆和标志塔。其中纪念馆总建筑面积3690㎡,占地面积2610㎡,包含历史展陈、专题展陈、红色主题教育、互动参与、休闲、办公等功能。建筑高度为14.8米,观览者于二层悬挑空间可以远眺栖霞山和长江。展示构筑物位于纪念馆西侧,面朝长江四桥,高49.421米,为铭记渡江战役胜利的历史时刻。

▲夜间远眺栖霞山  ? 侯博文

▲纪念公园、胜利纪念馆和展示构筑物 & 总平面图  

? 周凌工作室

▲剖面视野下的栖霞山、长江、长江四桥、龙袍新城

和渡江胜利公园     ? 周凌工作室

▲从龙袍新城方位看渡江胜利公园  ? 侯博文

▲从长江方向鸟瞰渡江胜利公园  ? 侯博文

▲夜间亮化设计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隐喻  ? 侯博文

公园设计利用原有场地高差,通过地表高度的变化营造功能性的场所空间,地表的抬高、下沉、掀起、切割自然地描述出芦苇荡、音乐台、雕塑、纪念馆的空间起伏,使各功能体块成为地形重塑的一部分。

▲木船和船帆的隐喻  ? 侯博文

▲从江堤看胜利纪念馆  ? 侯博文

▲悬挑下的对景  ? 侯博文

▲悬挑下对栖霞山的框景  ? 侯博文


▲建筑悬挑形态  ? 周凌工作室

▲悬挑下碎石模糊的轮廓  ? 周凌工作室

纪念馆采用“大地耕作”[1] 的设计策略,使地表裂开,建筑从地面缓缓升起,呈现北低南高、向前冲锋的趋势,整体犹如一条向栖霞山挺进的木船,直冲江面,象征着胜利之舟、人民之舟、伟大复兴之舟。形体的设计回应了习主席在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考察时强调的:“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

▲形体生成  ? 周凌工作室

▲功能流线分析  ? 周凌工作室

▲低俯的建筑形态  ? 侯博文

▲纪念馆主入口夜景  ? 侯博文

▲建筑体态的折叠  ? 侯博文


▲锈钢板幕墙立面  ? 周凌工作室

观览者进入纪念馆,首先呈现的是巨型三角天窗下高大的门厅兼序厅;再进入基础展厅体验战争火光下真实历史场景的营造;步入二层悬挑处的红色文化展厅,在这里远眺栖霞山和长江;接着穿过二层沿廊,是虚拟体验互动展厅,也是展览的尾声;从一层门厅出来,绕行至悬挑下,远处栖霞山坐落在薄薄的江面上,日落的光辉穿过悬挑的缝隙映射在地表的碎石上。从光辉、昏暗、曙光到明亮,观览者在此体验了从备战、渡江、胜利、纪念的时间叙事。

▲从展示构筑物看纪念馆  ? 侯博文

▲三角巨形窗的逐步呈现  ? 侯博文

▲从悬挑下看栖霞山  ? 周凌工作室

▲展厅和大厅之间的走道  ? 侯博文

▲通向二层悬挑空间的大楼梯  ? 侯博文

▲从二层悬挑处远眺栖霞山  ? 侯博文

▲芦苇丛中看渡江胜利公园  ? 侯博文

▲从下沉音乐台看纪念馆和展示构筑物  ? 侯博文

▲长江四桥和渡江胜利公园的对景  ? 侯博文



项目图纸和模型


▲山水格局下的渡江胜利公园  ? 周凌工作室

▲形体空间分析  ? 周凌工作室

▲结构分析  ? 周凌工作室

▲空间体量分析  ? 周凌工作室

▲平面图  ? 周凌工作室

▲立面图  ? 周凌工作室

▲剖面图  ? 周凌工作室

▲立面幕墙展开图  ? 周凌工作室

▲悬挑处墙身大样  ? 周凌工作室

▲标准墙身大样  ? 周凌工作室


项目名称/渡江胜利公园(Yangtze River Crossing Campaign Memorial Park )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