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绝碑”的前世今生——郑州黄河河务局惠金黄河河务局
朝气蓬勃的毛衣
2024年06月05日 10:50:22
只看楼主

  黄河“三绝碑”的前世今生 郑工合龙处碑,记述了清代最大的一次堵口事件,此次堵口工程共花费白银约1200万两,约占当时朝廷年收入的四分之一,史称“郑州大工”。堵口工程还首次使用水泥、电话、铁制轨道运土车等,开近代黄河抢险引进新型材料和先进技术之先河。当时负责堵口的河东河道总督吴大澂还是清代著名的大书法家、金石家,亲自撰写碑文。郑工合龙处碑因其兼具极高的历史、科技与艺术价值,被称作黄河上的“三绝碑”。    



  黄河“三绝碑”的前世今生


郑工合龙处碑,记述了清代最大的一次堵口事件,此次堵口工程共花费白银约1200万两,约占当时朝廷年收入的四分之一,史称“郑州大工”。堵口工程还首次使用水泥、电话、铁制轨道运土车等,开近代黄河抢险引进新型材料和先进技术之先河。当时负责堵口的河东河道总督吴大澂还是清代著名的大书法家、金石家,亲自撰写碑文。郑工合龙处碑因其兼具极高的历史、科技与艺术价值,被称作黄河上的“三绝碑”。    


初立

     
01
      

     

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八月,黄河在郑州下汛十堡(今花园口镇石桥村)决口南泛,夺溜由贾鲁河入淮,15州县受灾,灾民约180万人,为害严重。朝廷前后委派多位高级官员到工督修,均未成功。吴大澂临危受命接办堵口工程。由于对堵口工程筹划有方,措施得当,终于在光绪十四年(1888年)十二月按期合龙。合龙后,吴大澂撰文立碑以示纪念。

郑工合龙处碑通高2.86米、宽0.76米。碑首为高浮雕二龙戏珠图案。并有阴刻楷书“皇清”二字,碑肩为浅刻云水图案。碑身阳面正中阴刻篆书“鄭工合龍處”五个大字。碑身阴面为满幅篆书文字,共8竖行,满行最多18字,计128个字。其铭文用笔圆润,且遒劲有力;整体风格结构严谨,行列紧凑,遒丽有致;字体既疏朗稳重,又古雅端庄。碑文为:郑工堵筑决口,经始于光绪十三年十二月二十日,讫光绪十四年十二月十九日竣工。钦差督办礼部尚书高阳李鸿藻、前署河东河道总督义州李鹤年、前河东河道总督觉罗成孚、河南巡抚望江倪文蔚、今河东河道总督吴县吴大澂勒石纪之。而系一铭,铭曰:兵夫力作劳苦久,费帑千万堵兹口。国家之福,河神之佑,臣何力之有?

郑工合龙处碑,最初立于郑州市惠济区花园口镇石桥村西的黄河大堤背坡上,原有四角碑亭,造型端庄,后来碑亭被毁,只剩四根石柱。


迁徙
02

     
     


1980年代,当地建碑林征集石刻,准备将郑工合龙处碑纳入其中。当时,黄河大堤还不是标准化堤防,堤顶没有硬化,专业设备无法在其上面作业,人们只能用钢丝吊拽石碑,不料将石碑拉断。此后,征集单位不敢再移动石碑,只得将它留在原地。后来,在黄河大堤淤背工程建设时,石碑被淤埋在大堤下面。

1992年,黄河博物馆与黄委档案馆、《黄河志》总编室等单位合作,进行古代水利遗址、遗迹及文物调查时,发现埋藏于地下4米的清代重要治黄文物——郑工合龙处碑。随后,黄河博物馆会同河南黄河河务局对该碑及碑亭进行了挖掘清理,将碑挖出后,前期放置在郑州邙金黄河河务局(今惠金黄河河务局)后院。1993年,黄河博物馆向黄委打报告要求收藏此碑并获批。1995年,在河南黄河河务局、郑州邙金黄河河务局的协助下,郑工合龙处碑被移至黄河博物馆妥善保存。

2014年,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时,黄河博物馆专门邀请河南省文物鉴定专家组对馆藏历史类文物进行鉴定与定级,郑工合龙处碑因其历史价值、科技价值和艺术价值三合一的独到特色,被专家组一致评定为国宝级一级文物,成为黄河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重建


     
0          3
     

     
近年来,惠金黄河河务局为搜寻遗失的黄河记忆,弘扬璀璨的黄河文明,从文化挖掘、景观打造等方面着手,科学谋划,高质量开展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局。      
2022年以来,惠金黄河河务局查阅史书资料,走访黄河博物馆、黄河档案馆等各类文史场馆,并查阅了《郑州黄河志》《黄河河防词典》《黄河水利史述要》等史料书籍。深入挖掘“郑工堵口”历史文化资源,切身感受那段被遗忘的历史岁月,从而全面掌握了“郑工堵口”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据此,惠金黄河河务局打造了“郑工堵口”文化景点。竣工后的“郑工合龙处碑”静静矗立在申庄险工133坝(对应郑州市惠济区花园口镇石桥村西)的坝头之上,在灿烂的阳光照射下显得格外庄严肃穆。      
此次重建的“郑工合龙处碑”是在原来的位置以1:1比例复刻的,设置在毛石文化墙内。毛石文化墙是采用与黄河备防石相同材质的块石建造,长10米、高3.69米、宽1.5米,墙面安装的14块锈板版块,正面7版展示了“郑工合龙处碑”简介及决口、惩治、堵口、影响等历史事件,临河侧7版为“遥堤”“缕堤”“月堤”“格堤”“夹堤”等黄河堤防历史文化展示,使游客休闲游玩之余,就能了解其中历史,解答心中疑问。      
郑工堵口,意义重大。如今,惠金黄河河务局探寻黄河遗失的历史遗迹,将“郑工堵口”从消逝的边缘带回,架起一座跨越百余年的时空之桥,让今人充分了解和感受古人的治河良策和才华智慧。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