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至简: 一座漂浮的光晶—— 南医大常州医疗健康科技园图书综合楼
harrisonding
2024年06月05日 10:11:34
只看楼主

南医大常州医疗健康科技园图书综合楼 TJAD4教育文体 ▲ 校园 北侧鸟瞰图 这是一片水气氤氲、远离喧嚣的城市新兴发展带,南医大常州医疗健康科技园位于常州市武进区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内,距离常州市中心城区约15km,坐落在西太湖北岸,被大片田野和林地环绕。没有太多城市肌理和文脉印记,这片开阔的场地图景有着原生朴素的自然氛围,为我们提供了同样广阔的创作空间。


南医大常州医疗健康科技园图书综合楼

TJAD4教育文体


▲ 校园 北侧鸟瞰图

这是一片水气氤氲、远离喧嚣的城市新兴发展带,南医大常州医疗健康科技园位于常州市武进区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内,距离常州市中心城区约15km,坐落在西太湖北岸,被大片田野和林地环绕。没有太多城市肌理和文脉印记,这片开阔的场地图景有着原生朴素的自然氛围,为我们提供了同样广阔的创作空间。

图书综合楼作为园区核心建筑,其功能涵盖图书阅览和行政办公。业主南京医科大学素有以“天元”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综合以上多元背景,我们从校园文化的延续融入、空间场所的特质、建筑本体精神的营造等维度展开设计。


▲ 项目区位图



 

 

 

 

 
00  

 

 

 

 

 

  引子
时空之外

当建筑师第一次踏入场地,其空旷平整而缺乏参照的原生自然和朴素自然感扑面而来,与“天元”文化蕴藏的宇宙学内涵,及图书馆本身代表的知识符号,共同交织出一种跨越时间、超脱空间和地域的洪荒感。  


这些条件提供了建筑师追求理想化本体的一次绝佳机会—— 以极简的基本几何形态,营造一种独立于时空之外的永恒感和精神性空间。

▲ 泥塑模型效果




 
01  

 

 

 

 

 

    天元华光
一座漂浮的光晶

南医大以“天元”为校园文化内核。“天元”一词最早出于《史记历书》:“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顺承厥意”。 这里“天元”意指万物之本源、起始。  


设计以“太初灵气,天元华光”为概念。 在立方体的建筑主体中央,镶嵌了一枚巨大的六边形切割玻璃体,结合图书馆内部空间的纵深感和玻璃体表面覆盖的半透明百叶,以一种深邃缥缈的发光感,表现万物创世之初的“天元”灵气与光华。玻璃体中心距地坪28.8m高,下边缘距地坪约两层楼高,犹如一座漂浮的晶体,发出遥远星云般的光芒。

▲ 薄雾中的黄昏鸟瞰

建筑中央的漂浮晶体外墙呈现出折面玻璃幕墙形态,由于玻璃倾斜角度的变化从而形成丰富的光泽效果。幕墙外部设置横向半透明的穿孔金属百叶,在营造缥缈朦胧感的同时作为遮阳构件以改善室内光热环境舒适度。建筑上部玻璃幕墙逐渐收分,与上部小进深的房间相匹配,力求达到室内采光的最大化;下部玻璃幕墙逐渐扩大,避免了在阅览空间中出现眩光和强烈的直射光。

▲ 墙身大样图

▲ 玻璃的倾斜角度不同形成变化的光泽效果

▲图书馆阅览区室内效果


02  

 

 

 

 

 

    大美至简
 一座漂浮的光晶

图书馆以 立方体塔楼+底层基座 构成。 建筑师追求一种简约的秩序感,而对称性则是最佳的法则。 图书馆塔楼平面呈正方形,简练的线条勾勒出60m*60m*50m(H)的立方体形态。 塔楼四个立面完全一致,同时立面在竖轴方向和水平轴向上皆呈对称状态。 通过多重的对称性去消除差异冗余,寻求简约下的秩序,以 一座超对称的立方体,去诠释一种超脱时空、大美至简的普世美学。

超对称的立方体塔楼

▲超脱于时空的超对称的立方体


03  

 

 

 

 

 

    力的法则
结构的理性与挑战

结构是建筑本体的内核。建筑师追求 结构形式的一体化 表达,希望建筑的形式即可传递出清晰的受力逻辑,是一种真实理性的结构表达,看似理性的需求其实更多是一种挑战。

简洁的建筑形态中最显著的即是四根巨大的K形角柱和中部凸起的玻璃切割体。 四根角柱的灵感依然来源于“天元”,因它亦指岁时运行之理,即中国古代历法中代表年、月、日、时的“天干四柱”(年柱、月柱、日柱和时柱),旨在体现医学遵循自然运行之理的本质。

▲南侧湖畔夜景效果

四个角柱采用 “钢框架+混凝土剪力墙角筒” 的钢混结构,与中庭四组交通核形成内外双层8个核心筒的竖向支撑体系。由于中心镶嵌的玻璃切割体中部突出的缘故,角柱在腰部收窄呈K形。在这一受力薄弱区,结构恰好利用玻璃切割体外凸的中部设置整层腰桁架,加强的同时也成为水平抗侧力的核心。再利用腰桁架(结合顶部桁架)对楼板进行下挂上托,从而实现内部空间纯净无柱的效果。最终形成 内外双层钢混角筒+腰桁架上托下悬的复合结构体系,其力的传递逻辑亦与建筑形式高度契合。

▲整体结构分析图

▲“天元”概念与承重结构体系


 
04  

 

 

 

 
和而不同
对称下的不对称,场景的多样性塑造

尽管图书馆塔楼四面对称,但其所面对的环境却各不相同。设计根据环境特点,结合基座的差异化处理,从而在对称性之下营造不对称的多样性。

图书馆东立面正对校区主入口,其正前方100m(W)x 180(L)的前区广场尺度加强校园空间的礼仪性和纵深感,两侧纵列林荫大道。图书馆塔楼的标志性立方晶体,成为整个校园的制高点。

图书馆南北皆有水系环绕,师生可经由基座之上进入图书馆平台层门厅。梯形的草坡由基座伸出向水畔延伸,师生可通过地景草坡上至屋面,视野开阔,水系蔓延,自然的校园景观映入眼帘。

图书馆西立面基座在底部完全打开,展露出塔楼四角巨柱与玻璃切割体向下收分的底部形态,将举重若轻的漂浮感和与基座的相对关系展露出来,同时塑造人与自然景观的无界感。基座西南角伸出一座混凝土连桥,跨过水系与对面生活区相连,一水之隔的便是山丘起伏的草坡食堂。晚餐前后,师生可以在食堂草坡之上眺望落日辉光中的图书馆。

▲各朝向建筑立面
▲西侧景观绿丘上的图书馆



05  

 

 

 

 
大有可观
宏大之下的自然尺度,空间的动态感知


简洁的立面形式和宏大的体量所展现的是图书馆永恒感和精神感,但这并不是建筑师想要表达的全部。在简约之中、宏大尺度之下,设计希望展现的是一个丰富而细腻的亲人尺度空间。图书馆塔楼坐落在约80m见方的底层基座之上,围绕中心的塔楼立方体,基座中设置了一系列小尺度的庭院空间,犹如一圈环绕的 “护城河” 守护着知识的核心。由于基座的存在,由外部进入图书馆自然形成了 地面层 基座层 上下 两条路径 。基座层路径犹如 “过桥” ,通过庭院上的廊道进入平台层门厅;地面层路径则犹如 “潜行” ,好似从桥下穿过,可以领略环形庭院的精巧与图书馆巨大体量间的空间对比,再步入地面门厅,直面高耸通达的图书馆中庭。整条路径皆为营造一种 收放自如、抑扬交替、起承转合的戏剧性空间动态感知。  

▲宏大尺度下的小尺度庭院空间

▲图书馆建筑空间剖面  
▲场景① 主入口前院空间  
场景②  主入口门厅  
场景③  门厅和中庭的过渡空间  
场景④  图书馆中庭空间  

▲从东侧广场进入图书馆中庭空间



06  

 

 

 

 
简中之繁
简约之中的丰富性,流动的内部空间

建筑师希望在极简对称的外壳之中注入一种丰富性,意在创造一种反直觉的印象反差,使内部空间更具趣味性,也更符合作为使用者的人性需求。同时,设计希望来访者建立一种动态的空间感知,令空间连续地流动起来。

图书综合楼的室内中庭呈九宫格形式布局,四角作为核心筒,中庭围绕中心进行90°旋转,不同的阅览层形成丰富且均衡的空间形态。中庭空间纵横交错,犹如四时运转,室内的对称性与室外的建筑形体一体化表达,意在突出“天元”所蕴含的向心与归一的核心精神;同时这一旋转让中庭的空间连续的流动起来,使人在空间的动态感知中,在意识中逐步建立起空间架构的模型。

▲回转中庭图解

▲图书馆中庭空间



07  

 

 

 

 
岁月留痕
还原时光的足迹

在建筑外立面材质的处理上,我们希望营造一种时间流逝、四时流转所留下的时间印记。通过塑造一种粗砺的清水混凝土横向肌理,去还原岁月积淀的层积岩石感。

为了实现外立面特殊的肌理与质感,并综合考虑方案的可实施性,对于横向肌理的尺度进行了优化设计,选择了以50mm为模数的间隔距离进行肌理效果控制,使凹凸部位混凝土能够浇筑密实且便于脱模。

▲ 建筑外立面肌理设计效果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