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联合创始人、主持建筑师孟凡浩受业主委托,作为项目主创及总建筑师率领团队主持成都老城区核心地块城市更新项目——“卓越 · 点将台79号”综合体,并整合协调建筑、室内、景观、幕墙及灯光等多专业协同工作,全过程把控最终效果 。 项目于今年四月正式开工,目前低区即将封顶,预计于2025年底陆续建成。
“成都有着强大的包容基因,国际化和烟火气,毫不违和地在这片土地上共同生长,生机勃勃。我希望在这次的更新计划中,不仅仅是物理空间层面的肌理缝合,更重要的是能融入当代生活消费场景,以复合多元的混合街区进一步提升老城活力。”
——孟凡浩
项目地块位于成都锦江区,临近牛王庙、点将台等成都历史事件坐标。其所在的东大街片区在历史上曾是成都最繁盛的商贸中心,孕育出了太古里、春熙路等现代商业中心。据记载,清代以来成都的商品市场已经逐步发展出了集合作坊、集市等专业化和复合性功能的街巷模式。其中,东大街是最能反映晚清成都独特商业文化和景观风貌的街区,街道两旁“肆店宽敞,高轩绮窗。檐头悬各种招牌,长短参差,金碧炫目”,很好地传承了唐宋以来西南地区精湛的商业文化传统。
△ 区位图
△ 图左:1920年的东大街上 图片来源:锦江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图右:1980年的成都东大街 摄影:鲍安华
△ 热闹繁华的 太古里、春熙路商业中心 图源网络
面对承接历史与现代化发展的双重城市性诉求,line+提出了“肌理缝合,街区共生”的老城更新理念。
△ 东南角鸟瞰实景融入
一方面通过协调相宜相异的建筑尺度,缝合城市肌理,在新旧之间创造对话,实现新老街区的共生;
另一方面,将传统商业空间模式与现代商业业态融合发展,即在新消费场景中融入传统的空间体验,为城市提供一处混合场景、多元业态的新型商业综合体。依托点将台,交子等历史文化地标,延伸打造了天府锦城“八街九坊十景”的重要文化特色。
设计首先在地块中划出一条贯通东西的主街,串联一环路与牛王庙北街及街角花园,作为向城市开放的内界面;其次,在面向街区的东西方向各打开一个转角广场,由更小尺度的街巷串联,分布在主街两侧,由此生成具有传统街巷尺度的低密街区。
△ 生成分析
街区内的商业组团由三种基本单元体块组合而来,彼此之间相互连接、错位、围合,形成不同尺度的院落,兼顾商业活动、生产工坊、城市会客等多种场景,创新传承历史商业街巷的复合性特征。
位于地块两端的超高层塔楼完全“漂浮”于整个街区,以保证底层街区肌理的完整性;底层空间的悬挑架空,在牛王庙北街、点将台东街与一环路之间形成视觉通廊,建立对话联系,减少城市界面的压迫感。
精致时尚的超高层塔楼彰显着城市发展的雄心,而通过最大限度地释放底层空间,则是对城市公共空间的有效补偿,在与商业街区的协同作用下,制造城市商业机遇,重塑城市活力,以达到真正的城市更新目的。
△ 设计策略
超高层塔楼的立面设计,横向上通过台阶状处理矩形形体,圆角柔化角部,以减轻巨大体量的压迫感,同时最大程度优化内部视野。竖向上,采用金属材料的"拱券"划分建筑形体,融入竹子节节高升的意象,以当代材料呈现出典雅韵味。
△ 立面生成分析
在line+全面数字化的Rhino-Revit工作平台上,设计团队得以高效灵活地解决超高层塔楼玻璃幕墙的墙身节点等复杂难题,在提高设计灵活度的同时精细化控制方案全阶段的设计表达和颗粒度,保证项目高品质实施落地。
在城市更新中,line+始终思考着传统与现代如何融合发展的议题。在本项目中,设计以传统商业街巷为空间原型,延续空间形制上的历史意义,并创新地提出开放的组织方式,创造其城市功能上的现代意义,由此新生于旧,向史而新,创造城市混合街区的新范式。
项目名称:
成都 “ 卓越 · 点将台79号” 城市更新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