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持续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在乡村振兴中,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持续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在乡村振兴中,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坚持以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多种手法与策略应对乡村地域文化和历史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以人为本,弘扬建筑的功能性和可持续性,并不断创新和融合新的技术和理念。
清华设计院近年的乡村振兴作品 包括刘村骑手之家更新改造、海南排港村村落改造、响堂集贤山庄、 浮梁县西湖乡新乡村社区、 北京十三陵德胜河谷乡村振兴规划、上海浦东新区新场集中居住村落、大庙峪旧村改造、河北省雄安新区容城县八于乡薛庄村风貌提升、龙游县奔富新村等多个优秀项目。
△西湖新居建成照片
项目位于江西省最北部的景德镇市浮梁县西湖乡,该地区在唐宋两代曾是著名的茶叶产区与贸易集散地。2019年,浮梁西湖乡在实现全面脱贫之后,开始推动全域乡村振兴。本项目旨在通过公路沿线新乡村社区建设,吸引深山交通不便的离散村民出山居住,就近享有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集聚支撑乡村旅游与农林产品加工产业与就业。
规划布局尊重原有的自然山水格局,竖向设计随山就势,形成不同标高的台地,尽量减少山体挖方和护坡。在依山用地组团中,保留原有山体冲沟延续至场地内形成公共开放空间,既保持了原有泄洪渠道,也体现了山地景观特色并为村民提供了室外活动场所;在滨水用地组团中,重点营造滨河景观步道与节点,并通过多条贯通场地的滨河景观通廊,将河道水系景观引入到社区内部。
住宅户型分为两种宅基地规格,255平方米户型下店上宅,多布置在沿街两侧。180平方米户型则设有前后庭院,多布置在浅山区。建筑遵循传统民居形式,采用了跳色瓦坡屋面与内置天井的设计手法。
促进本土教育集聚的乡村校园
乡村学校与幼儿园往往存在着教育经费短缺、师资力量薄弱、硬件条件滞后等问题。本项目采用幼、小、初12年一贯制的教学协同体模式,将教学资源与空间资源共建共享。
在外侧,所有教学空间沿着街道界面串联起来,以竹片幕墙为屏挡,半通透的幕墙后是孩子们的每日学习休憩场景,形成了一幅从3岁到15岁的成长画卷。校园还利用连续的屋顶设置种植平台,作为全龄儿童的本土自然教育基地。
在内侧,幼儿园、小学、初中以及师生宿舍均通往立体复合的文体活动空间与景观庭院,在300米田径运动场地的下方,将原始地形的高低起伏基础上稍加修整,使之成为风雨球场、剧场、报告厅、餐厅等公共空间。
△庭院空间
除了安全的生活空间和便捷的公共服务外,文旅与相关农林产品加工产业的持续提升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动力。项目在二期工程高山茶园与农林产品加工园区建设之前,先行完成了湖心岛溪汀酒店、综合治理服务中心等文旅基础设施工程。
溪汀酒店
以退台叠落的造型融入自然环境,同时形成面向山水的屋顶观景平台。建筑采用8.4米标准柱网以及4.2米的基本客房单元,通过模块化的设计提高建筑的使用灵活性,平面曲折轮廓很好的拟合了岛屿的形态。门厅与中央景观庭院则取意于传统民居的四水归堂。
乡村综合治理服务中心
整合了乡政府、邻近村委会以及警务工作站等政务管理与服务功能,同时将多功能会堂及会堂前区作为可开放区域朝向景观水面,为村民与来访者创造一个可以进行丰富的公共活动的场所,承载节庆演出、露天电影或展览展示等。
△ 九年一贯制学校及幼儿园平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