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我们将迎来第32届联合国“世界水日”,今年将以“Water for Peace”为主题,聚焦水资源在维护和平、解决冲突与促进国际合作中的核心作用。每一滴水都是生命的源泉,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与此同时,我国将于3月22日至28日启动第37届“中国水周”,各地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区纷纷响应号召,围绕“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的主题,开展一系列深入人心的宣传教育活动。
3月22日,我们将迎来第32届联合国“世界水日”,今年将以“Water for Peace”为主题,聚焦水资源在维护和平、解决冲突与促进国际合作中的核心作用。每一滴水都是生命的源泉,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与此同时,我国将于3月22日至28日启动第37届“中国水周”,各地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区纷纷响应号召,围绕“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的主题,开展一系列深入人心的宣传教育活动。
可你是否知道,为什么要专门设立有关水的节日呢?“水是生命之源”、“珍惜水资源”这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宣传语背后又蕴含着什么意义呢?今天,水务加?从水资源现状、个人用水和水的规划与工程三个方面总结了9条有关水的小知识,来看看你知道多少条吧!
一、从生命、地球与中国看水资源现状
WATER
1、为什么说水是生命之源?
人体内的水分,大约占体重的65%~70%。人体内的一切新陈代谢都是在水的参与下进行的。 人不 吃饭只喝水,生命可以维持 21天 ,但如果不喝水的话, 4天左右 就会昏迷, 8~12天 就会死亡。
动植物体内,有 75%~98% 的成分是水。如果动物失去 20% 的水分,便有死亡的危险。水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地球上一切生命的产生和延续、人类的所有生产活动以及自然界中气候调节、地形的形成和变化,都要靠水。 水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 地球表面约有71%是水面,才使它成为目前所知的、太阳系中的唯一一颗表面有液态水的行星,也是唯一一颗拥有生命的行星。
2、为什么要珍惜和节约水资源?
水循环是自然界的水以各种形态通过蒸发、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和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虽然我们生活用水、农业用水或者工业用水最终都会回到循环中去, 但地球上的水却非常有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公布过一组数据,地球上水的总量为13.86亿立方千米,其中96.54%是海水, 淡水仅占总量的2.53%。 而在淡水之中,又有68.7%以冰雪形式储存于南极、北极和高山冰川中,30%存储于地下,而存储于地下的又有近一半深埋于地面以下800米的岩层中。
地球上全部河流、湖泊和沼泽中储存的水量仅约为19万立方千米,占地球上全部水量的0.014%,只有这部分水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关系最为密切。从理论上讲,河湖可通过降水补充,但是 降水存在空间和时间的分布不均, 导致许多耗水量巨大的城市地区自身并没有足够河流水源来满足用水需求。
广义上的水是无限循环的,但可被人类直接提取使用的淡水很少。自然界中的淡水再生速度是有限的,当我们浪费水的时候,付出的远远不止一点水费。
3、中国的水资源现状
联合国统计,每人每年供水不足1000立方即为缺水国家,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数的22%,淡水占仅世界的8%, 人均淡水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值的1/3 。
2022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显示,2022年全国降水量和水资源量比多年平均值偏少,且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部分地区大中型水库蓄水有所减少,湖泊蓄水相对稳定。全国用水总量比2021年有所增加,用水效率进一步提升,用水结构不断优化。
中国是缺水国家 ,国务院在2023年9月1日发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意见》中提到,为落实全面节约战略、加快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推动高质量发展,发展节水产业、推进农业与工业节水、建设节水型社会等目标措施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重点关注领域。
二、个人节水与饮水
WATER
1、《公民节约用水行为规范》
为增强全民节约用水意识,引领公民践行节约用水责任,推动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保障国家水安全,促进高质量发展,2021年12月20日,水利部、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公民节约用水行为规范》,从 “了解水情状况,树立节水观念”、“掌握节水方法,养成节水习惯”、“弘扬节水美德,参与节水实践” 3个方面对公众的节水意识、用水行为、节水义务提出了朴素具体的要求。
2、国家节水标志
“国家节水标志”由水滴、人手和地球变形而成。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 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 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JS”的变形,寓意节水, 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 ;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
国家节水标志/图源网络
3、饮水注意事项
2022年4月26日,中国营养学会在北京发布了最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以下简称《指南》)。令人关注的是,新版《指南》特别增加了准则六 “规律进餐,足量饮水”。
在新版《指南》关于水的核心推荐条目中明确建议,“应主动喝水、足量饮水,少量多次。在温和气候条件下,低身体活动水平成年男性每天喝水1700毫升,成年女性每天喝水1500毫升。喝水可以在一天的任意时间,每次1杯,每杯约200ml。可早、晚各饮 1 杯水,其他时间里每1~2小时喝一杯水。建议饮水的适宜温度在10~40℃。建议喝白水或茶水,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不能用饮料代替白水”。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准则/图源网络
以下几类人群要注意饮水习惯。
儿童。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国学龄前儿童平衡膳食宝塔》《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建议,10岁以下孩子,水的需求量因年龄有所不同:6个月~1岁,每天水总摄入量为900毫升(奶/食物+饮水);1~2岁,水总摄入量1300毫升(奶/食物+饮水);2~3岁,饮水量600~700毫升;4~5岁,700~800毫升;5~7岁,800毫升;7~10岁,1000毫升。儿童饮水的主动性一般较差,且爱喝甜饮料等,家长要做好监护,及时提醒孩子喝水。
老人。 老年人容易尿频,如果不经常喝水,容易血液黏稠、血脂高,最终引起一系列代谢性疾病。因此,老年人要勤喝水,饮水量也要相应增加,具体可以根据尿液颜色来判断:如果尿液呈浅黄色,要及时补充250毫升水;如果呈茶色,说明身体缺水比较严重,应喝下500毫升水。
上班族。 上班族每天到公司后可以及时补充200毫升水,这有利于促进大脑活跃,工作注意力集中。此外,上班族在室内久坐,容易发胖,餐前半小时喝下200毫升水有利于增加饱腹感,一定程度上减少进食量。
体力劳动者。 运动员和户外作业工作者在身体进行大量活动后,需要及时补充水分。这些人群可在进行体力活动前半小时左右适当补水,活动过程中可小口少量补水,活动结束后不急于补水,过一会儿再把水补足,可适当喝点淡盐水。
此外,需要提醒的是, 肾脏、心肺功能不好的人群需要格外注意饮水要求,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饮水习惯。
三、现行水规划与水利工程运作
WATER
1、三水统筹
《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提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按照“河湖统领、三水统筹”的思路,指导地方搞清楚问题、症结、对策和如何落实,建立完善更加精准科学的流域水生态环境管理体系,推动水生态环境保护由污染防治为主,向 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流域要素系统治理、统筹推进转变,大力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
所谓“三水”,指的就是 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
水资源 是可供人类直接利用,能不断更新的天然淡水。主要指陆地上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通常以淡水水体的年补给量作为水资源的定量指标,如用河川年径流量表示地表水资源量,用含水层补给量表示地下水资源量。
水资源示意图/图源网络
按环境要素的不同, 水环境 可分为海洋环境、湖泊环境、河流环境等,是指自然界中水的形成、分布和转化所处空间的环境,或指围绕人群空间及可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水体,其正常功能是各种自然因素和有关的社会因素的总体。也有的指相对稳定的、以陆地为边界的天然水域所处的空间环境,包括水体中的植物、动物、微生物、水-陆交接部分等。
水环境示意图/图源网络
水生态是指水的存在状态及与水相关的动植物的生存状态,包括水生态中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各个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在这个体系中,生物体不断与环境进行水分、能量、物质交换,水的质和量是决定生物分布、种类的组成和数量,以及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广义上水生生态可分为淡水生态和海洋生态。
水生态示意图/图源网络
2、《“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
2021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等部委联合印发《“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发改环资〔2021〕1516号,以下简称《规划》)。在总结“十三五”节水成效、分析存在问题和研判形势要求基础上, 提出了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重点领域和保障措施,是“十四五”时期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依据。
《规划》明确,到2025年, 基本补齐节约用水基础设施短板和监管能力弱项,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用水总量控制在640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比2020年下降16.0%左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20年下降16.0%,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8,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小于9.0%。
3、南水北调工程
就是把中国长江流域丰盈的水资源抽调一部分送到华北和西北地区,以此改变该地区 水资源严重短缺 局面,促进南北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截至2024年3月18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建成通水以来,累计调水突破700亿立方米。700亿立方米相当于为北方地区调来黄河近一年半的水量,沿线7省市1.76亿人从中收益,提升了40多座大中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空间。
为提升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的综合保障能力, “数字孪生”南水北调工程 加快建设。在湖北十堰,当地应用数字孪生技术,打造丹江口库区水质 数字化监管系统 ,确保水质安全可感、可视、可控、可治。
南水北调累计调水突破700亿立方米/图源网络
“世界水日”即将到来,了解更多关于水的知识,有利于加深我们对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的认知,使“世界水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号召全民养成节水、护水的习惯,为保护水资源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