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渎河 吴国位于太湖流域河湖密布是水乡泽国,吴人多生业于高爽的岗地或丘陵边缘,多水环境虽有鱼稻之利但也阻碍了陆路交通。 编辑 | 张宁
伯渎河
吴国位于太湖流域河湖密布是水乡泽国,吴人多生业于高爽的岗地或丘陵边缘,多水环境虽有鱼稻之利但也阻碍了陆路交通。
编辑 | 张宁
利用纵横交错的水域航船是最经济实用的方式,吴地早在马家浜文化时期就已使用船只,圩墩遗址出土了木桨和木橹,淹城遗址的河道中1958年出土了春秋时期的独木舟。《越绝书》记载了吴王阖闾向伍子胥询问“船运之备”伍子胥回答:“船名大翼、小翼、突冒、楼船、桥船。今船军之教,比陵军(陆军)之法,乃可用之。”中国国家博物馆王冠悼研究员在《中国古船图谱(2000年版)》中写道:“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已使用风帆”。可见吴人已能熟练驾驭各种船只在水中航行,后来吴国伐楚也是依靠水军。
泰伯自岐山来梅里定居随吴地风俗断发文身,土著认为泰伯三让王位德高义重,有千余家追随归附,并拥立为君主,号“句吴”。泰伯定都梅里后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带领吴人开挖了由坊前到漕湖的伯渎港。在古时苏、锡、常间有一巨湖名“芙蓉湖”。芙蓉湖水清且浅多产芙藕,故以芙蓉为名,同时又有多个名称如无锡湖、射贵湖、上湖……据《越绝书》记载“无锡湖周万五千顷,其一千三顷毗陵上湖也,去县五十里,一名射贵湖”。和“无锡湖通长洲(今苏州吴县)多鱼而清”。唐陆羽《惠山记》记载“(惠山)东北九里,有上湖,一名射贵湖,一名芙蓉湖,其湖南控长洲,东泊江阴,北淹晋陵,周回一万五千三百顷,苍苍渺渺。”据《芙蓉湖修堤录》记载“芙蓉圩,本古芙蓉湖地,东通大江,南接龙山,西接云渎,北抵郡郊,中包芳茂、秦望诸山,烟波浩荡,相望百里”。芙蓉湖是长江冲积平原上的季节性吞吐湖,湖岸线不稳定,枯水一条线,洪水一大片,枯水季节湖泊萎缩成众多彼此相通的湖泊、河道,洪水季节湖面广阔东南可达鹅真荡、漕湖一带。梅村周边是芙蓉湖东南的丘陵岗地。
吴王阖闾命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在今苏州老城区筑阖闾大城定都苏州,在常锡交界的雪堰、胡埭间筑小阖闾城为防楚、越侵扰。还开挖了多条水道如江阴利港的渔浦沟通芙蓉湖支湖黄天荡和长江,这样吴都和西北部地区的水路就畅通了。据《越绝书》记载“古故水道,出平门,上郭池(护城河),入渎,出巢湖(漕湖),上历地,过梅亭,入杨湖(阳湖),出渔浦,入大江,奏广陵(扬州)”。这条水道始于阖闾大城西北门,经护城河向西北出漕湖经泰伯渎过梅村后进入芙蓉湖沿惠山北向西到阳湖(当时的阳湖是芙蓉湖一部分)到五牧附近向北经芙蓉圩过石堰山后向西经郑陆黄天荡后到达渔浦,进入长江后可以直达扬州。其中平门至渔浦段约100公里。清朝金武祥乘坐无机械动力船从常州出发经京杭大运河顺流而下到苏州用了两个白天时间,两地相距约84公里。从平门到渔浦是逆水大概三天可以到达。通过此水道吴国就能方便高效的运输人员和物资与中原的互通也更加便捷日益频繁。孙武带着他的《孙子兵法》或许就是通过这条水道来到吴都,伍子胥向阖闾举荐了他,孙武为吴国改革和训练了军队。十一年后阖闾在伍子胥和孙武的辅佐下打破楚军攻下郢都。
水道北段有延陵季子的封地,季子三次让国,出使北方五国,在鲁国鉴赏周乐,回程徐墓挂剑,耄耋之年劝退楚军攻徐贤德闻名诸国,圣人孔子也由衷敬佩。今焦溪吴下桥(里)是他的躬耕地,北面申港有季子祠和季子墓。季子仰慕中原文化把这块土地封给他或许是这里首先接受到中原文化的辐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