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何谓“襟河衔胜” 中国本土规划历来注重依凭江河,济世安人。运河乃“社稷之本”“命脉所关”,沿线人居是天下人居的重要组成,为历代所重视,先民依凭河势和水运交通勾连沿线城市、营造区域胜景、保障国家繁荣稳定,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襟河衔胜”这一运河沿线城市风景营造理念。据《辞海》所释:“襟”即衣襟,可表线性地势;“衔”即衔接,蕴含串联之义。“襟河衔胜”意指以河为带、连缀风景、构建人居秩序、巧营水景胜境的风景营造理念,深刻影响中国本土人居建设。
1
何谓“襟河衔胜”
中国本土规划历来注重依凭江河,济世安人。运河乃“社稷之本”“命脉所关”,沿线人居是天下人居的重要组成,为历代所重视,先民依凭河势和水运交通勾连沿线城市、营造区域胜景、保障国家繁荣稳定,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襟河衔胜”这一运河沿线城市风景营造理念。据《辞海》所释:“襟”即衣襟,可表线性地势;“衔”即衔接,蕴含串联之义。“襟河衔胜”意指以河为带、连缀风景、构建人居秩序、巧营水景胜境的风景营造理念,深刻影响中国本土人居建设。
作为一种运河沿线城市风景营造理念,“襟河衔胜”蕴含多层次实践要义。首先,作为国家重要人居环境支撑系统,勾连南北五大水系,重构区域地景体系,形成了南北相映、四时不同、累累如珠的江河长卷。其次,沿线城市因河而兴、因河而名,运河融入城市生活,形成可观、可感、可游的“河城一体”风景体系。最后,为祈盼漕运顺利、纪念河工先贤,择运河沿岸关键之处营建祠庙楼塔等提振运河意境。纵观历史实践,运河在保障水利、漕运等基础功用上,贯注地方精神、凝聚大众情感、融汇人文景致,塑造区域风景廊道,展现地域特色和地方魅力。
2
“襟河衔胜”的传统实践
结合历史文献、城市图和实地调研可知,中国历代“襟河衔胜”营造范例不胜枚举。京杭大运河沿岸因河衍景、景萃城境、集萃群耀。北运河段天津乃畿南重镇,九河津要、通衢七省,三岔河口“连樯集万艘”“人影如云巷陌通”,狮子林、望海楼、崇禧观、天后宫、玉皇阁等点缀其上,俨然一派“都会居然大国风”的繁华景卷 。
▲ 天津城厢保甲全图(局部)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
会通 河段山东东昌府(今聊城)乃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山陕会馆、海源阁、光岳楼因运河而兴,其中光岳楼四方景附,登其上“俯瞰商货之殷辏,思以宣其滞。 远览河漕之曲折,思以畅其流”。
▲ 聊城府城图 [引自清嘉庆十三年 (1808年)《东昌府志》]
山东济宁乃三朝河槽衙门之地,享誉“运河之都”,虽商贸繁盛,但城之文风未见消沉,内文而外贾,设太白楼,登其上可下俯漕河,凭高远眺,城外有汶泗二水经其前,四望夷旷,据为一州之胜。 里运河段江苏淮安乃江海通津、淮楚巨防重镇,引运河水入城内文渠沟,串联府学、天妃宫、三仙楼、龙兴寺、文通塔等人文景观,形成完整水路风景,邑人赞曰“一郡风气血脉所关”。
江南运河段江苏镇江乃东通吴会、南接江湖、控守长江之雄镇,运河开而连金山,依山构寺,慈寿塔、江天一览亭耸立山巅,设京口为通津以控江流,形成“一水横陈,连冈三面”之江南漕运黄金水道胜境。
▲ 江南运河镇江段 (引自谷建华 《古运回望图》) (左右滑动查看)
▲ 通惠河漕运图卷局部-2(清 沈喻 )
▲ 临清州城图[引自清康熙十二年 (1673年)《临清州志》]
▲ 临清社火 [引自清道光二十九年 (1849年)《鸿雪因缘图记》]
▲ 苏州 (阊门至虎丘山段) [引自《乾隆南巡图 第六卷》 (局部)] (左右滑动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