襟河衔胜:一种运河沿线城市风景营造理念
章鱼小肉丸全
2024年01月12日 13:23:37
只看楼主

1   何谓“襟河衔胜” 中国本土规划历来注重依凭江河,济世安人。运河乃“社稷之本”“命脉所关”,沿线人居是天下人居的重要组成,为历代所重视,先民依凭河势和水运交通勾连沿线城市、营造区域胜景、保障国家繁荣稳定,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襟河衔胜”这一运河沿线城市风景营造理念。据《辞海》所释:“襟”即衣襟,可表线性地势;“衔”即衔接,蕴含串联之义。“襟河衔胜”意指以河为带、连缀风景、构建人居秩序、巧营水景胜境的风景营造理念,深刻影响中国本土人居建设。


1

  何谓“襟河衔胜”

中国本土规划历来注重依凭江河,济世安人。运河乃“社稷之本”“命脉所关”,沿线人居是天下人居的重要组成,为历代所重视,先民依凭河势和水运交通勾连沿线城市、营造区域胜景、保障国家繁荣稳定,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襟河衔胜”这一运河沿线城市风景营造理念。据《辞海》所释:“襟”即衣襟,可表线性地势;“衔”即衔接,蕴含串联之义。“襟河衔胜”意指以河为带、连缀风景、构建人居秩序、巧营水景胜境的风景营造理念,深刻影响中国本土人居建设。

作为一种运河沿线城市风景营造理念,“襟河衔胜”蕴含多层次实践要义。首先,作为国家重要人居环境支撑系统,勾连南北五大水系,重构区域地景体系,形成了南北相映、四时不同、累累如珠的江河长卷。其次,沿线城市因河而兴、因河而名,运河融入城市生活,形成可观、可感、可游的“河城一体”风景体系。最后,为祈盼漕运顺利、纪念河工先贤,择运河沿岸关键之处营建祠庙楼塔等提振运河意境。纵观历史实践,运河在保障水利、漕运等基础功用上,贯注地方精神、凝聚大众情感、融汇人文景致,塑造区域风景廊道,展现地域特色和地方魅力。

2

 “襟河衔胜”的传统实践

结合历史文献、城市图和实地调研可知,中国历代“襟河衔胜”营造范例不胜枚举。京杭大运河沿岸因河衍景、景萃城境、集萃群耀。北运河段天津乃畿南重镇,九河津要、通衢七省,三岔河口“连樯集万艘”“人影如云巷陌通”,狮子林、望海楼、崇禧观、天后宫、玉皇阁等点缀其上,俨然一派“都会居然大国风”的繁华景卷

▲  天津城厢保甲全图(局部)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

▲            三岔河口 (引自清乾隆 江萱《潞河督运图》)           (左右滑动查看)                  

会通 河段山东东昌府(今聊城)乃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山陕会馆、海源阁、光岳楼因运河而兴,其中光岳楼四方景附,登其上“俯瞰商货之殷辏,思以宣其滞。 远览河漕之曲折,思以畅其流”。

▲  聊城府城图 [引自清嘉庆十三年 (1808年)《东昌府志》]

山东济宁乃三朝河槽衙门之地,享誉“运河之都”,虽商贸繁盛,但城之文风未见消沉,内文而外贾,设太白楼,登其上可下俯漕河,凭高远眺,城外有汶泗二水经其前,四望夷旷,据为一州之胜。 里运河段江苏淮安乃江海通津、淮楚巨防重镇,引运河水入城内文渠沟,串联府学、天妃宫、三仙楼、龙兴寺、文通塔等人文景观,形成完整水路风景,邑人赞曰“一郡风气血脉所关”。

  ▲    山阳城池图[引自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山阳县志》]

江南运河段江苏镇江乃东通吴会、南接江湖、控守长江之雄镇,运河开而连金山,依山构寺,慈寿塔、江天一览亭耸立山巅,设京口为通津以控江流,形成“一水横陈,连冈三面”之江南漕运黄金水道胜境。

     

▲  江南运河镇江段 (引自谷建华 《古运回望图》) (左右滑动查看)

  江南运河段江苏常州,上牵长江、下系太湖、运河贯城,城东运河支流筑文峰塔,每至夕照,金碧灿然,遂成“文笔夕照”之景,城内水网连桥、桥满全城,尤以文亨桥、文亨阁为最,明月穿桥,往来文人诗作不绝,遂成“文亨穿月”,时人赞曰“襟三江而带五湖,形胜甲于东南”。   凡此等等,皆具启发。   本文从诸多案例中遴选通惠河北京通州、会通河山东临清、江南运河江苏苏州,对“襟河衔胜”的传统实践做进一步阐释。
通惠河为元代京城漕运所开凿,自西山白浮泉流经元大都至通州东隅,与北运河(潞河)相接。四海漕粮经此至积水潭,万商云集,十里烟波,有“积水苍池蓄众流,节宣形胜巩皇州”的美誉。元末于通惠河、北运河交汇处“编篱为城”,是为通州。城外运河萦绕,万艘经泊,长堤如龙,蜿蜒相接,蔚为大观;城内水脉纵横,桥梁密布,帆樯如云,轴舻蔽水,形成“形势上拱”“高城巍峨”、内外一体的风景格局。通惠河沿岸景致诸多,荟萃通州八景之三。其中“长桥映月”位于西门外永通桥(八里桥),客航货舟通过之时,桨玉碎盘,水折银钩,有“八里桥不落桅”之美誉;城西北隅筑有运河四塔之一的佑胜教寺燃灯佛舍利塔,“无恙蒲帆新雨后,一枝塔影认通州”,为运河航程之终点,是为“古塔凌云”;城西北角通惠河分岔处水面宽阔,波流演迤,绿柳夹堤,是为“波分夙沼”。另有“柳荫龙舟”“二水会流”“万舟骈集”等景致,皆因运河而生,故有诗赞曰“潞河千古带通州,物色风光望里收”。
  ▲    通惠河漕运图卷局部-1(清 沈喻

▲  通惠河漕运图卷局部-2(清 沈喻

会通河贯通南北以利通航,繁荣商贸,解决生活生产用水。山东临清为南北往来交会咽喉之地,先因水患离水建城,借运河兴商,临运河修建商肆庙宇等,后建新城,遂形成内城衙署、外城市廛的运河市肆格局。漕运时节,舳舻相接、樯桅高耸、白帆点点、百里不绝,形势壮观,可谓“舟楫万里,振古所无”。运河串联起临清十景中的“卫浒柳烟”“汶水秋帆”“官桥晓月”“津楼夜雨”“塔岸闻钟”等诸多景致,由此得名“玉带城”,时人赞为“天下佳丽之地”。

▲  临清州城图[引自清康熙十二年 (1673年)《临清州志》]

▲  临清社火 [引自清道光二十九年 (1849年)《鸿雪因缘图记》]

江南运河北起镇江,勾连无锡、苏州、湖州、杭州,沿岸都会繁盛。苏州枕江倚湖、通连江海,城内援引运河水经由城西枫桥镇,至阊门、齐门、娄门与盘门流出,复与大运河主河道啸合。漕船商舟不绝,商旅辐辏,百货云集,市运不休,遂通南北经济。古人疏浚河道、筑堤建桥、构亭拓园,有调蓄防涝、城防通航、改善环境之用,亦将运河与民居、寺观、祠庙、园林、街桥相融,因循运河累代经营出“四河汇集”“石湖五堤”“水陆盘门”“平江古巷”“浒墅关”“横塘驿站”“虎丘塔”“枫桥夜泊”“吴门望亭”等诸多景致,形成了城塔相望、桥河相襟的江南人文胜境。
     

▲  苏州 (阊门至虎丘山段)  [引自《乾隆南巡图 第六卷》 (局部)] (左右滑动查看)

     
▲      苏州 (胥门段)  [引自《乾隆南巡图 第六卷》 (局部)]     (左右滑动查看)    
总之,“襟河衔胜”作为一种运河沿线城市风景营造理念,以运河为脉,融汇地方风土,巧营人居风景体系、独创风景意象,映射出人工与自然相聚合、生产生活与风景相化合、城市与运河相融合的整体性风景营造智慧。继承与弘扬这一风景营造理念,充分汲取古人区域风景营造经验,对构建国家历史文化体系、重塑区域整体秩序、彰显沿线城市空间特色都具有重要意义。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