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优化 基础的优化重点审查以下内容: 1.荷载是否准确,以往有些项目存在荷载放大的情况; 2.基础承载力取值是否合理,对于桩基础而言,承载力取值决定了布桩数量; 3.基础布置是否合理,跨度及荷载均较大区域是否考虑设置地坪桩?多桩承台桩数是否可以优化?桩间距是否合理等等; 4.局部抽柱,在不显著增加结构成本的前提下减小桩数,其实从桩反力结果及平面布置可以大概看出哪些桩可能是多余的;
基础优化
1.荷载是否准确,以往有些项目存在荷载放大的情况;
2.基础承载力取值是否合理,对于桩基础而言,承载力取值决定了布桩数量;
3.基础布置是否合理,跨度及荷载均较大区域是否考虑设置地坪桩?多桩承台桩数是否可以优化?桩间距是否合理等等;
4.局部抽柱,在不显著增加结构成本的前提下减小桩数,其实从桩反力结果及平面布置可以大概看出哪些桩可能是多余的;
5.桩长按实际土层及标贯结果优化,管桩持力层切莫陷入思维误区。
01 优化桩数
核对计算模型,主要是荷载、计算参数、桩基布置及桩反力。以下截取部分桩基存在优化空间示例:
02 抽柱
抽柱及意味着省掉一根管桩,这种情况不太多,而且优化费用也不显著
03 优化桩长
原设计提供桩长建议:桩端持力层为强风化花岗岩,入岩深度不小于1m,有效桩长约20~40米。在施工图优化阶段让设计院根据地勘成果,每个承台标注清楚桩长,特别是对于全风化比较厚的区域,肯定不能再以强风化为持力层。如果是静压成桩,而且地勘不存在造价的前提下,我个人觉得根据地勘来标桩长其实是可行的。
04 增设地坪桩
复核大跨区域增加地坪桩,减小柱下桩数,不增加总桩数前提下同时首层地梁做法(配筋和截面)更经济,施工更便利
承台优化
承台的优化重点审查以下内容:一是承台的尺寸,包括平面及高度是否合理;二是多桩承台配筋问题,实践表明基础内钢筋应力一般较低,所以承台内受力筋尽量套最小配筋率即可,构造筋可以适当放松。
对于承台设计而言,其实是分为两种情况的,一种是独立于任何底板和地基梁的;另一种是与底板/地基梁相连。而无地下室的承台因为有埋深的要求,更多的指向第一种做法,这种一般满足刚性假定即可,无需按照有限元的方式去设计及配筋。
01 承台尺寸优化
尺寸优化可分为平面尺寸及截面高度优化,平面尺寸往往根据桩间距来确定,这里一般按照最小桩间距围合即可。但也有特例,比较典型的如两桩承台,当两根桩承载力接近极限值时,往往可能变成了抗剪来控制截面,那么我们就会面临到底是加宽还是加高截面的抉择,有些设计师会有这样的思维定式,直接加高截面。加高截面带来了几个问题:一是底筋和侧面钢筋会随之增长;二是开挖深度加高,施工难度增加,尤其在软土地区这种难度会更加显著。
02 承台配筋优化
承台配筋优化,初级的做法是去抠最小配筋率,核查设计是否按照最低要求去配筋,要知道有些设计师不会去认真琢磨问题,生搬硬套是他们的强项,所以弄出来的大样有时候不一定是适合的。其次是对承台的受力状态具备概念意识,理解各个方向配筋的意义所在。
-
无地下室情况,承台与底板不在一个标高,侧面钢筋无水压力问题,满足构造即可
-
03 承台方向优化
比如下图所示承台本身埋深不大,最合理的选择是承台面平梁面,再来个旋转角度,对框架主梁来说如同神助
底板优化
对于底板的设计,一层地库常规的厚度一般会取350mm,所以优化主要针对的是配筋。
01 底板配筋优化
底板配筋优化仅针对那些基本不太有成本意识的设计师,一般都是通长构造筋+附加筋,本次也见识了d16@150的配置。另外附加筋的范围也需要根据设计结果进行精细化处理,有的地方明显不够,有的地方明显偏多。
02 底板外挑优化
关于底板外挑一定要搞清楚为何会有这种做法,以及可能会有什么问题,搞明白这些事你才能去决策什么情况可以考虑外挑,什么情况可以优化。
若筏板/底板不外挑也能满足承载力、沉降及抗浮的要求,且有柔性防水时,底板一般是不建议外挑,容易给现场施工及防水带来一定困难。
03 正负零底板是否设置?
如果土质条件比较好,无地下室结构是否有必要设置正负零结构板?
侧墙优化
结构计算模型的三要素:几何模型、边界条件、荷载,一下子翻出在设计院那会做的导图
01 侧墙厚度优化
02 侧墙配筋优化
这是一个典型的胡来的案例,下图圈出的地方都是有问题的
来源:结构菜鸟人生,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