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民宿邦 游客中心设计 随着近年来旅行需求的不断提升,景区游览场地及现状设施已经难以承载每年数千万的接待人次。对于景区基础设施的全面优化提升势在必行。而游客中心的设计,应最大程度尊重场地与自然,且考虑地标性,满足游客中心的功能之外,将当地深厚的精神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与建筑相融合。使其成为城市风貌名片之一。以下是6个最新的游客中心设计,一起来看看吧~
游客中心设计
随着近年来旅行需求的不断提升,景区游览场地及现状设施已经难以承载每年数千万的接待人次。对于景区基础设施的全面优化提升势在必行。而游客中心的设计,应最大程度尊重场地与自然,且考虑地标性,满足游客中心的功能之外,将当地深厚的精神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与建筑相融合。使其成为城市风貌名片之一。以下是6个最新的游客中心设计,一起来看看吧~
01.海口西秀公园游客中心
02.崇州·竹艺村游客中心
03.合院里的路廊驿站
04.黄果树大瀑布、天星桥景区入口游客中心
05.那拉提草原游客中心
06.宜兴有秋·永续农场游客服务中心
01.
海口西秀公园游客中心
地点:海口 / 设计:慕达建筑
游客中心位于海口西海岸南片区西秀公园入口处,紧邻城市干道与北区地下停车场。设计以最大程度尊重自然,且考虑地标性,使其成为城市风貌名片之一。为契合公园整体规划的线型肌理,设计以流线型的椭圆融入景观,巧妙回应地块的椭圆形边界,与景观和谐统一。
经历了3年时间的设计与建造,游客中心已于2023年3月落成开放。它如一颗被拾至岸边的圆润卵石,卧于盎然绿意之中,枕着海浪涛声,为到访椰城的游客增添了一处体验独特的空间场所。
游客中心的主要形体由出挑的屋顶构成,屋顶根据曲线划分为四个跌级层次,由高到底直落到地面,这既是对水的姿态的抽象表达,也是对传统民居建造形式的致敬。
建筑外立面全部采用高透的超白钢化中空玻璃,使室内空间更加开放与自由,游客在室内游览的同时也可以观赏到360°的公园景观。通透的玻璃幕墙也让屋顶形体,以轻盈的姿态悬浮于雨林之上。
02.
崇州·竹艺村游客中心
地点:崇州 / 设计:小隐建筑
崇州·竹艺村游客中心是小隐建筑继宜宾·竹枝书院后又一次关于四川“竹文化”的建筑实践,也是对“意象建筑”理论更深入的思考与应用。
“以意赋象,以象见意”强调以特殊的建筑元素构建建筑场景,表达出自然和人文意象,以表现空间优美的精神内涵。意象不仅限于自然、人文的象征示喻,更是一种概念衍生,以特定的结构形式、材质、光影、色彩等来表达空间和美学,让空间更富有叙事性和主题感。
竹笋形态的大屋顶和装饰幕墙,采用长条状的深灰色铝镁锰板和半透明聚碳酸酯板两种虚实对比强烈的材料编织而成,将竹编的形态和技艺突显出来。深灰色的铝镁锰板酷似竹青,而层层叠叠的板材亦呈现出川西瓦屋顶的神韵。竹编的形式以最直截了当的方式从建筑的整体形态和外观展现出来,形成第一重叙事场景。
03.
合院里的路廊驿站
地点:台州市 / 设计:杭州园·舍建筑景观设计
项目位于田园综合体的入口区,是美丽乡路的首站驿点。所在区位亦算是田园综合体的首要形象片区。服务中心为一组交互错落的合院格局,东西开放导入人流/驻足活动;南北放置建筑聚落以游廊为串联,延续文化单体在乡村建设中的符号使命,在有限的空间内构建出多样的田园生活。
入口的服务中心与湖心岛的四叶草堂相依互望,驿为手/堂为心,两者互为联系,和合共生。功能上前者承担游客中心和非田园功能的便民服务及少年宫授课,后者承接在湖心岛的婚礼/研学/沙龙活动,成为田园综合体中的实际活动载体和营收主力。
04.
黄果树大瀑布、天星桥景区入口游客中心
地点:贵州 / 设计: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北京清水爱派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简称“景区”)位于黔西风景旅游环线和贵阳-安顺-兴义风景旅游带的交汇处。游客中心是游客游赏序列的第一印象,规划整体理念顺应白水河山水之势,以有机流动的线条凝练瀑布、山麓、流水等地域自然形态,取山水之势融入自然,建筑设计提取当地乡土民居砌筑方式,无论是造型还是材料都融合了当地一山一水一砖一瓦的气息。
游客中心通过覆土建筑的形式将主体功能隐入绿坡,游客中心、管理用房、回迁餐饮三大部分功能分别设置在流线两侧和末尾,既注重原有地貌,又将土方工程做到最小。
进出游径由两条近四百米长的石板瓦片坡屋顶蜿蜒覆盖,形态呈白水河涌动之势,与传统建筑的棱角分明不同,此次设计将天际线留给了起伏的山峦,消解建筑体量并与周边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05.
那拉提草原游客中心
地点:新疆伊犁 / 设计:启迪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那拉提草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源县境内,地处天山腹地,伊犁河谷东端。
设计以草原上花朵为原型勾勒出建筑的轮廓,然后拟态空中草原的地形,营造出一个如山峦般连绵起伏的大屋面。起伏的屋面与绵延的草原山丘的走势遥相呼应,宛如一个微缩的空中草原。建筑延续了草原的有机景观,模糊了人工与自然的边界,使得建筑与自然有机融合。
建筑的主体则覆盖于这片起伏的花瓣状屋面之下。屋顶的起伏同时也塑造了室内的空间变化——时而高耸,时而低落,使得空间产生了新的“机会”。
灵活设置的室内空间也配合着屋顶的起伏,呈现出赋予张力的戏剧化体验,同时人在建筑中也能获得多样的观景视点。四季变幻的河谷草原风光,透过落地的幕墙倾泻而入室内,置身其中能真切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动和辽阔。
06.
宜兴有秋·永续农场游客服务中心
地点:江苏宜兴/ 设计:九米设计
项目位于江苏宜兴的太湖畔,竺山染秋洲湿地公园内,这里草木繁盛,动物多样,生机勃勃,是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的地区,非常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业主希望在这里开辟一处农场和马场,为儿童认识自然提供一个室外课堂,同时作为大有秋项目美好健康生活方式的体验点,让人们在湖水与田野、湿地与芦苇林间,体会“与自然共生”,实现心灵度假的目的。
运用六个白盒子为母题,通过不同方向、不同高度的堆叠,将太湖美景、农场丰收盛景等丰富的场地特色景象映入建筑,增加了使用者在建筑内部的体验感,实现多方向的视觉体验,感受农场盎然的生机。不同的视角有着不同的建筑构架与层次,每一次转身就如同旋转万花筒,映入眼帘的是随之而变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