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江畔,百年老船厂,历经8载,即将重焕新生
马铃薯先生
2024年01月04日 09:59:46
只看楼主

“保留传承工业遗产中的核心信息,植入当代建筑语汇,使之成为一个适应当下和未来需求的,随时间而生长的生命体。”   ——BA设计 萨枫       项目位于芜湖市中心城区镜湖区,原址为拥有百年历史的芜湖造船厂,紧邻长江,坐拥芜湖黄金江岸,拥有不可估量的历史价值和发展潜力。


“保留传承工业遗产中的核心信息,植入当代建筑语汇,使之成为一个适应当下和未来需求的,随时间而生长的生命体。”  
——BA设计 萨枫  

 
 

项目位于芜湖市中心城区镜湖区,原址为拥有百年历史的芜湖造船厂,紧邻长江,坐拥芜湖黄金江岸,拥有不可估量的历史价值和发展潜力。

该城市更新项目由合肥滨湖集团、芜湖宜居集团、镜湖建投公司强强联手,基于对造船厂历史文化遗产的珍视和对芜湖城市发展的远见,志在打造一个集工业遗址保护和现代城市发展于一体的城市更新典范。BA设计有幸参与其中,希望用设计的力量助力文化遗产保护,赋能芜湖文旅产业,为这片热土的蓬勃发展贡献智慧与创意。

基地内留有厂房、塔吊、龙门吊等工业遗迹,是长江岸线上最宝贵、最具潜力的城市更新区域之一。

场地现状照片 ?小马科技

芜湖地处中江要冲,是我国仅有的四座跨越长江两岸的城市之一,造船业可追溯到2700年前,明朝发展至巅峰时期,除了战船,漕运、民用功能大大增强,推动了芜湖工商业的快速发展,造就其皖江漕运中心、商业中心的地位。可以说芜湖的造船史推动并见证了这座重要的长江港口城市的全部发展历史。

  1876年芜湖开埠后,芜湖江边码头场景

项目所在地芜湖造船厂,前身为1900年创办的福记恒机器厂,几代国家领导人都曾视察船厂,在近代工业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老船厂历史故事

作为芜湖市区最重要的城市更新板块,长江沿线稀缺的大尺度待更新区域,造船厂地块的城市更新方案深受重视,自2016年起,造船厂地块集结多家海内外知名设计公司进行方案设计,几经角逐,BA获得联合设计权。

近年来,全市紧扣二十大要求,强化人民城市建设主旨,把握城市更新要义,坚持高质量规划引领,以滨江板块为重点、以重塑繁华镜湖为核心,全力推进“滨江公园-雨耕山-步行街-镜湖公园-九莲塘公园-古城沿线”6.4平方公里整体更新。造船厂地块正是位于这条城市更新滨江线的端头。

  芜湖镜湖区的城市更新区域示意


01.
整体规划:
链接与缝合

从整体角度解读长江与城市的关系,造船厂地块作为芜湖滨江城市更新系统的端头和重要组成部分,既承接着历史,也承担着塑造新的城市边界和中心城市形象的使命。

面对这样的命题,设计提出“超级T台”的概念。用“-”轴链接滨江沿线,“I”缝合地块内部南北区域;在交点处,通过江上T台、瞭望平台等景观元素制造城市话题性空间。未来,超级T轴将成为超尺度的城市核心体验空间,串联文化、商业、娱乐、居住,作为区域核心驱动力,塑造城市新的文化、商业高地。

  超级T台

在地块内部,以超级T轴作为核心骨架,构建小C、双U的整体规划布局。将绿地、商业、办公、教育、住宅,以及14栋工业保留建筑进行系统性的串联整合。

C——靠近长江的商业地块结合造船厂的船台、龙门吊等工业遗存,营造以老船厂工业文化为主题的文旅商业街。内U——沿中央绿轴靠近场地东侧的商业地块打造芜湖最具特色的花园办公园区。外U——场地外环为多、高层住宅及配套用房,以现代风格营造滨江人居标杆。

大T小C双U的规划格局

在立体三维视角,将城市意向5要素,道路、区域、边界、节点、地标,进行有机的,系统性的梳理和设计,塑造有温度、可阅读的城市界面。

在道路层面,设计希望打造宜人、安定的交通系统。在园区内部采用内部化管控,消弱穿越交通;结合滨江风光带、船厂公园绿轴、漫步休闲环,形成慢行系统。对外交通形成“快连—集散—本地”三级嵌套路网,构建快慢有序的交通进出路径,让造船厂地块的能量有效辐射周边乃至整个市域。

  慢行系统

作为长江芜湖段的门户,造船厂滨江带是项目最重要的界面。以楚江天门山为意向的百米双子塔屹立于地块中央,与办公塔楼、住宅、保护建筑,形成多层级的滨江天际线和丰富立体的空间形态。



02.
工业遗产:
传承与更迭  

工业遗产作为文化遗产中的新兴形式,大多数情况下并不具备文物建筑那种独特的价值和唯一性。然而,作为具有代表性的生产场所,它们曾经大量存在,并深刻地塑造了特定时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

因此,我们的目标并非盲目地、不计后果地保持原样,而是在保留其核心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再生,使这些旧空间能更好地适应新的功能和生活需求。

造船厂地块内既定保护建筑14栋,包括船体加工车间、涂装喷砂车间、设备动力车间、军品车间、木工车间、宿舍楼等,分散在六个不同的区域。结合地块的整体规划和建筑造型尺度,我们将保留建筑的功能进行定位,形成:文体中心、艺创空间、文创空间、展创空间、商创空间、水街空间等六大主题空间。

  工业改造建筑形成六大主题空间

作为镜湖区长江沿岸6.4平方公里整体更新的重要部分,老船厂的工业遗址改造的风貌定位对整个片区起到了定向引领的作用。因此,我们将视野扩大到芜湖市域来解读建筑与城市的关系。经过现状调研,我们发现芜湖核心建筑风格主要为四种,中西合璧式、苏式工业风、传统集镇式、滨江现代风,而芜湖造船厂内留存保护建筑均为苏式工业风。

  芜湖镜湖区城市更新区域的风貌研究

“ 保留传承建筑中独特的工业语言,植入当代建筑语汇,使之成为一个适应当下和未来需求的,随时间而生长的生命体。”这是我们对于造船厂地块14栋工业保护建筑的改造更新策略。

① 文体中心

科创空间原为船体加工空间,整体建筑为砖混结构,内部设有桁架构架;屋顶为双弧形,纵向对称开天窗;西侧山墙面均为金属材料超大拉门。

现状照片?小马科技

改造后的方案整体保留原建筑的大尺度和厚重感。设计将原建筑入口极具标志性的金属推拉门改为旋转门,巧妙的实现了空间由“封闭”到“开放”的转换。

 
 

② 艺创空间

艺创空间为原职工宿舍,为四栋行列建筑,中间有通过性公共空间。

现状照片?小马科技

设计以人的感官体验为基础,采用“集聚、引入、地标”来完成流线、空间的塑造。集聚—激活口袋空间,打造入口广场;引入—采用拱券模式,缔造连续的空间界面,达到引流效果;地标— 在中心广场置入艺术展览中心形成视觉焦点。

  艺创空间设计策略

风格上,我们在老建筑苏式工业风的基础上融入了中西合璧式风格。着重提取拱券、百页的建筑符号,摒弃古典欧式建筑中复杂的雕刻部分,突出简洁的垂直线条。一排排赭红色百叶窗,密集地排列在墙面,让时代记忆穿透现代的建筑立面,与当代生活相遇。

 
 
 
 
 
 

 
③文创空间

艺创空间为原专家宿舍楼,砖混结构,现状保留两栋建筑,长约63m,进深约12m。

  现状照片?小马科技

在改造过程中保留了具有独特象征符号的烟囱、老虎窗,以及青砖外墙面。在北侧建筑端头植入连续拱圈造型,作为广场标志。底层界面打开,作为商业功能,二层通过连廊将两栋建筑进行连接,提升区域活力。

文创空间设计策略
 
 

 
④ 展创空间

展创空间为四联厂房。

现状照片?小马科技

我们希望改造后的新建筑是一个共享、共融的开放社区。因此,我们将面向城市道路界面打开,使之成为一个城市活力面;东、西侧的展区、共享办公区采用双入口形式;北侧削弱建筑体量,将厂房空间外部化,实现东西向人行动线的串联。

  展创空间改造策略

⑤ 博展空间

博展空间为原船体加工车间,造型是颇具特色的M型坡顶建筑。该建筑是场地中最靠近长江的保留建筑,周边有大量的塔吊遗存。


设计提取现场塔吊、建筑、波动的水面中共同存在的连续折线元素作为母题,将折线母题进行拓扑,形成高层造型主要体量,再将体量局部变异,保留建筑顶部及高层角部,打造多层次景观观景平台。

以折线为母体进行拓扑变异
改造后的功能分区

⑥ 市集空间

市集空间为原木工车间、军品车间。

现状照片?小马科技

该区域靠近长江,设计通过引入芜湖的传统意向“米市”水街,来进行空间组织。

水街之上,提取老厂房内部桁架结构,串联3栋建筑体块,形成不同展创商业空间,打造活力文旅商业界面;桁架下形成的灰空间中可模拟不同的水运集镇驳岸空间,打造彰显芜湖“米市”传统记忆的文化新场域。

市集空间改造策略


03.
商办空间:
文化与效率

芜湖自古以来就是全国重要的港口城市,商贸繁盛之地,码头文化的重要代表。商业与文化的交织是芜湖的重要属性。因此,传承芜湖历史文化意向的同时,创造具有当代性的效率空间是我们在商办空间设计中的重点。

商业空间所在地块内有大量塔吊、龙门架等遗迹,工业氛围浓厚。布局上希望延续芜湖传统商贸集市“米市”的氛围特点,采用街区组团模式:以一条水街串联一组遗迹形成一个市集。


设计团队从街巷尺度、景观维度、空间体验等视角对传统的芜湖米市—“十里长街”进行深入研究。将米市宜人的空间尺度、向水而生的景观特色、起承转合的空间体验运用到水街商业中。

三种街巷形态、尺度的研究

水街空间采用两街一河、一街一河、有街无河三种模式,创造丰富多变的空间体验;街道高宽比参照长街尺度,比例控制在0.5~1,让人感受亲切舒适的街巷氛围。

建筑采用2-3层坡屋顶造型,主要选材选用青砖、红砖、金属、玻璃等,打造工业风的商业建筑群,与场地内遗留的工业遗址(塔吊、码头、保留建筑)等风格统一。

在商办区域的中心位置,高层办公以双子塔楼造型塔统领全域。

塔楼以“天门中断楚江开”为意向来源,以东梁山和西梁山为基础,用对称格局营造“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气势,塑造城市地标,体现长江精神;以“帆船”为造型,寓意破浪而来,迎风扬起,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塔楼造型设计意向

为体现高低层办公产品的差异度,创造更丰富的办公生态,我们将低层办公定位为:定制化的花园办公模式。采用“水平维度弹性生长、垂直聚落混合业态”的设计策略。

建筑空间的弹性生长可满足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初创、发展、成熟、扩张)的空间需求,提供在地、灵活、快捷的弹性空间,最大限度的留住企业;而混合业态模式将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商业活力。

基于对办公空间的面积需求研究,我们以8.42 x 6=450m2为单元层进行不同办公场景的组合研究,5个单元层构成一栋建筑;每三栋建筑由一组共享公共空间相连,形成次级组团。


两个次级组团围合成一个组团;组团内部形成连续的商业界面,并通过凝聚性的开放节点,激发办公组团内部活力;组团内部设置多层级的办公露台,露台上植入运动、展陈、休闲等活动空间,形成办公空间的积极补充。


在建筑首层以连续的拱圈作为设计元素与场地工业氛围呼应,同时创造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的商业广场和庭院,延续城市活力界面。

 


04.
高端人居:
循环与流动

住宅地块分布于芜湖造船厂外环,与城市界面衔接。周边已建成住宅以刚需、安置楼盘为主,建成年份较长,立面风格较为老旧。造船厂区域亟需高端改善型住宅以满足其配套需求,最大化区域优质资源价值。

为有效整合区域资源,在前期规划阶段,设计将5个住宅地块进行整体考量。在进行景观资源、配套资源以及干扰因素等系统性分析之后,最终确定了住宅组团“一带、两轴、多中心”的规划结构。以造船厂的景观、商业、文化资源为依托,有效向住宅地块进行能量辐射,同时承接居住的配套需求,使整个区域成为一个开放的能量自循环体。

  以组团形式进行住宅地块的整体规划

人文璀璨、长江之滨,设计抽象提取长江水流元素,赋予建筑。金色的流线划过建筑立面,留下一道道颀长的曲线,如金波在江上流转,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采用公建化、全封阳台设计,成就简洁而现代的平滑立面;转角处采用弧形雕塑,凸显造型体的流动感。

 

目前住宅2号地块已经在施工过程中,预计将在2025年建成。

住宅工地照片?BA设计


05.
结语

芜湖造船厂是一次大尺度、高规格、超复合的区域性城市更新实践。该项目的顺利推进,充分体现了BA所倡导并持续践行的“策划、规划、建筑一体化”策略的优势。从蓝图到落地,BA将持续深耕芜湖造船厂城市更新的各个阶段,赋能芜湖文旅产业发展。

lijiawei411
2024年01月12日 14:32:43
3楼
该城市更新项目由合肥滨湖集团、芜湖宜居集团、镜湖建投公司强强联手,基于对造船厂历史文化遗产的珍视和对芜湖城市发展的远见,志在打造一个集工业遗址保护和现代城市发展于一体的城市更新典范。BA设计有幸参与其中,希望用设计的力量助力文化遗产保护,赋能芜湖文旅产业,为这片热土的蓬勃发展贡献智慧与创意。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