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我所在的城市要举办某高级别的峰会,整个城市的基础设施都在改造升级。我所在的单位有幸参与了这个系统工程的“冰山一角”,并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完成了题目所说的这件事。 我们是在一家总包单位下面提供劳务,参与的高架桥涂装项目,当时整个城市平面、里面、顶面全部采取统一标准涂装。
2013年,我所在的城市要举办某高级别的峰会,整个城市的基础设施都在改造升级。我所在的单位有幸参与了这个系统工程的“冰山一角”,并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完成了题目所说的这件事。
我们是在一家总包单位下面提供劳务,参与的高架桥涂装项目,当时整个城市平面、里面、顶面全部采取统一标准涂装。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发现桥梁混凝土防撞拦板由于钢筋锈蚀,导致混凝土大量起鼓、脱落。
按照原来图纸设计,需要在原拦板表面刮腻子、涂装面漆,腻子厚度两遍750um,但上面图片可以看到,现场这种现象已远远超过图纸要求厚度。
起初我们项目部并没有在意这个事,最先提出来的是施工工人,因为按照正常情况工人一天挂腻子可以刮120m2以上,但因为坑槽较深局部位置超过3cm,注定一次是怎么也刮不起来、抹不平。增加了人工消耗,降低了工友收入,所以最先是带班班长找到我谈及此事。
第二天我跑到现场查看像这种脱落的情况面积范围有多大,也是因为一个意外我在查看现场同时,正好碰到大货车因避让车辆将防撞栏杆刮擦了十几米,结果刮擦部位混凝土全部脱落,于是我带着把铁锤沿线全部敲打一边,发现稍用力混凝土就全部脱落。
一、全线用锤子敲打,然后再刮腻子,注定是要增加成本,而且腻子厚度过厚,由于桥梁震动,长时间会导致整体脱落;
二、如果不敲掉,就这刮腻子,工期是肯定能保证,但质量是无法保证。
我们当时涂装总长是20公里,人数达到500人,且又在高桥桥上作业,如果局部位置搁置,回头再处理就会过交管管理窗口期,同时安全维护设施将重新搭设。
当天晚上项目例会时将此情况汇报总包单位,总包单位考虑因工期缘故,峰会日期逼近,做出回应直接用腻子刮平,不做特殊处理。
当天夜里很纠结如果按照总包单位要求,日后肯定会出现大面积维修,当然维修的时候峰会肯定也开完了,如果做处理将会面临工期无法按时完成,我们可能连工程款都拿不到手。
像这种情况是因为混凝土拦板钢筋锈蚀导致混凝土开裂或是混凝土开裂导致钢筋慢慢锈蚀,表层混凝土开始脱落,整个城市高架桥混凝土拦板坑定都会存在这个现象,于是我将周边项目图纸全部收集过来,看看有没有提前在图纸里面明确处理办法,我一晚上翻了十几本图纸,经过对比最终还是被我找出来蛛丝马迹。
我这种现象是不是类似于蜂窝、孔洞,是不是可以采用环氧砂浆修补,说实话当我看到“环氧‘二字,我瞬间眼前一亮,感觉这是做为一个造价人本有的嗅觉性,我立马查了一下环氧砂浆信息价。
于是当天夜里我就做了个决定:一定要做处理,且要按照先已有施工设计图纸靠近处理。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找到总包单位阐述我的观点一定要处理,当然总包单位一定是不愿意,因为承担工期风险太大,这样国际会议,规定时间节点是一天都不会让你拖的。因为我一直死扣“质量“这块,最后总包单位同意我去跑,但前提需要写保证,保证施工节点,自己承担购买材料、签证、审计一系列风险。
这一系列事汇报老板后,我便开始找监理,先将施工已有脱落、麻面、蜂窝现象的范围,全部草签下来,在草签过程中我一下子签了2万多平。
紧接着找设计沟通,带着其它设计院图纸,参考别人施工视频等,,最后设计说,业主同意,设计愿意出变更或者联系单。
监理同意、设计同意、业主自然而然地被动同意了,当然这些同意都是口头上同意,只是默认而已,想把默认变成事实,这中间还有太多太多的事。组织各参建单位查勘现场,到了现场还要保持口径一致、组织各参建单位一会、二会、三会,每一次会议都需层层递进,有讨论会,有现场施工及其它临近项目施工录像,每一次都需滴水不漏。
当然这里面最难的莫过于找监理、设计、业主,有知识理论博弈,有人情世故交换、有过硬的施工能力,当然如果 这里面没有总包单位大力投入,期间难免会有 很多困难。
惊险之外一:工程完工后进入结算时,被总包单位实习预算员不知道说了什么,让业主单位预算部将这个事提上议程,因为造价过于偏高,处理费用远远高于涂装费用。还好我们过程资料做的完美无瑕,只是将走过流程重新在现场走一遍。
惊险之外二:最后审计阶段也遇到好多质疑,查原材料的合格证、用量,当然这些对施工单位来说都不是难事,我做的最有力的一件事就是将原材料送到省检测站检测,留了足够多的检测报告,所有合格证,我想都不及这有监理见证下送检,然后由省检测站出具检测报告来的有力道,在原材上扣不出文章便在面积工程量上抽查,有时候不得佩服审计专业能力,施工单位能力再强,有时候也感觉都不过审计的法眼,部分拦板上装了隔音板(隔音板装在拦板上面)是我们没考虑到的,最终被确定下来工程量1.7万多平方,结算价200多元/m2(当然这也是在我意料之中和掌控之中…嘿嘿)
在这期间,其实一直都是提心吊胆,每一个环节都在担心,生怕哪里做的有所纰漏会被别有用心的人揪住不放,毕竟我在做的或者追求的属于合理范围以外的超额利润。
真正地舒心是在二审报告出来那一刻,心中悬着的一块巨石终于缓缓落下,尘埃落定。这中间有太多太多对抗、博弈、狡辩、专业知识展现、专业能力展现,我们怎样把自己所学的合理合规合法展现出来,拿到桌面与别人对抗、博弈,这里面太多太多只可意会,无法言传的事。
整个结算下来,老板答应奖励十万块钱的,最终也没有兑现,最终还是印证蛙兄那句话:‘我们的知识终将变成别人财富“。
转眼已3年过去,每次从那段高架路过,就会浮现出无数次想放弃却又不甘的场景,无数次夜以继日奋斗过努力过地方。这件事虽然对自己而言没有实际的好处,但这个过程本身和后来争取到的结果反而作为一种成就永远树立在我的职业生涯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