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译建筑摄影 最早构建的是一个亭子,悬挑于茶园的东南边角,通过转折的廊道和下方民宿的庭院连接,廊道由钢筋焊接而成,廊亭皆着墨色,穿越一片茂密的树林,并消隐其间。
最早构建的是一个亭子,悬挑于茶园的东南边角,通过转折的廊道和下方民宿的庭院连接,廊道由钢筋焊接而成,廊亭皆着墨色,穿越一片茂密的树林,并消隐其间。
感谢 北京观筑景观规划设计院孔祥伟工作室 对gooood的分享
泉山云顶,山东日照的一个景区,座落于河山南麓一隅。有河谷森林、泉水溪流,亦有山野民宿、茶馆工坊,景区草木丰茂,游人络绎不绝。今春,园主孙胜邀我在茶园民宿间造园,我们围炉夜话,讨论如何让人们在游园的同时获得些许思想上的收获,聊及庄子、陶渊明及隐逸思想,造园命题遂即“思想游园”。
▲ 项目视频 ? 孔祥伟工作室
山林经岁月涵养,已生机盎然,民宿处在正常运营待客中,从环境到经营,都不易大兴土木。我建议用中国山水画的经营之法来造园,仿古人画山水,路、桥、亭、阁,居舍茅舍,恰当散落于山林水溪之间,散点式布局,不动山林,仅以构筑点题,由此可将自然放在高位,让其成为隐逸思想表达载体。直入现场,和工匠配合,在场地之中自然生发设计,以钢筋为线条,依据模数,不断建构,构筑自然生长于山林之中,间隙穿行,不伤草木。从春入秋,历经半载,点构成园,生成物外剧场、超然亭与逍遥阁,游人流连其间,可体味隐逸之趣,又或有瞬时超脱的心境。
隐逸思想贯穿中国历史,山水则是隐逸思想的生发之地,南朝沈约《宋书·隐逸传》,记叙了十七位隐士,多好慕山水, 恒处幽林。中国造园,内循隐逸思想,思想游园把自然山林作为造园的对象,将人工构筑隐入其间。
把“轻”作为建构的姿态,来对话隐逸思想。李安的电影《卧虎藏龙》,最经典的镜头之一便是李慕白和玉娇龙在竹林之上比剑的场景,“轻”是一种中国元素,而“线”则最能表达“轻”,所谓“吴带当风”,线由钢筋来实现,可以在一片山林中,自由表现各类构筑。
整个园子不同地方拥有特定的场域气氛。在中南部,有一片松林和槐树围绕的茶园,藏风纳气,草木俱佳,经连续营造,最终形成了一个林间剧场。最早构建的是一个亭子,悬挑于茶园的东南边角,通过转折的廊道和下方民宿的庭院连接,廊道由钢筋焊接而成,廊亭皆着墨色,穿越一片茂密的树林,并消隐其间。
登上槐树树冠下的亭子,可以眺望远山之间的城市,颇有处江湖又可见庙堂之意。接续,在其斜对坡地的一棵大槐树下,搭建一处琴台,自此,中国山水画常常描绘的雅集空间的意趣逐渐出现。在琴台下方的几棵松树一侧增设平台,形似《韩熙载夜宴图》中的床榻。琴台上方几棵大松树下,则生出另一亭子,松间明月,欲表现王维田园诗之意境。东北望去,又有一亭,着银色浮在空中,略带太白诗篇的豪放。
随着按照中国画散点透视法散置的构筑的成形,场地愈来愈像一个围合的剧场。遂在场地四周设置看台,在一片茂密的松林之间,以树为伞,高低错落。中心茶园的正南方,与路相邻,做隔栅屏障,与看台结合,如东篱、南山,对应陶潜诗中的闲适田园。最后在中心茶园点布大小不一的舞台,飘于茶树之上。剧场完成,有虚空之意,似超然物外。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苏轼被贬密州,修复了城外一处观景台,其弟苏辙很明白他当时的处境,故在诗中将观景台命名“超然台”,取自《道德经》中“虽有荣观,燕处超然”。超然二字也总能概括苏轼,苏轼也总是能够在一贬再贬中超然处之。
超然台,离此地相去不过百余里,此山为河山,和苏轼赞誉的“奇秀不减雁荡”的五莲山对望,再过去就是他做官之地密州。园子东部的中心,有一块巨石,处在茶园之间,站在巨石上,可以看周边的山色,宛如苏轼的超然台,于此台加一处亭子,名之超然亭,岂不有趣?钢筋在岩石上生根,亭子飘于其上,岩石有两处凸起,便在这两处做亭,用回转的廊道把这两处亭子连接,廊道也顺应地势高差,既有跌宕起伏,又有峰回路转。夜幕下,环境遁入黑暗,亭子亮起,一袭银白飘浮于岩石之上。
▲ 钢筋在岩石上生根,亭子飘于其上 ?直译建筑摄影
▲ 亭子亮起,一袭银白飘浮于岩石之上 ?直译建筑摄影
庄子的《逍遥游》,渗透着自由,有着超乎世俗之境界,“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鹏御风而行,洒脱无比,逍遥游是隐逸哲学的精准表达,如何化以物象呢?一者高,二者远,三者轻。传统园林中的“阁”恰可表达高远之趣,阁为架空之小楼房,四周设栏杆回廊,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又成为架空的栈道。简约的钢筋来表现“阁”,栈道仅一人游走,《庄子·在宥》:“出入六合, 游乎九州, 独往独来, 是谓独有。独有之人, 是之谓至贵。”,独往是《隐逸传》中最高的思想境界。楼阁也用最少的线条来实现。一个在空中转折的栈道连接着一个高阁,飘在天空之中,也时常消隐于山林的云雾当中。
中国古人有着和自然深度相处的超能力,自然既是寄情与审美的对象,同时也是栖居之所。思想游园,将尊重自然作为第一要义,对自然实现最少介入,做到最小干扰,纤细的钢筋几乎在不破坏一棵树的情况下,实现了承载身体的构筑。人们游走其间,与自然实现最亲密的接触。
山林中造园,以构筑点缀其间,需要以“在场营造”的方式来实现,难以依赖现成的图纸,接近雕塑家创作的状态。我以少量的草图导引,亲自定点,和工匠通过口述,渐次生发完成。构筑有机生长,如同从一片树林中生出另一片树,身体作为尺子,丈量构筑尺度,避让树枝,包容树木,在一种不能预知结果的过程中,常常产生颇有妙趣的物象。
思想游园,试图形成一种“自然淡远”的美学风格。唐代诗人司空图著《二十四诗品》,以其为审美风格来阐释诗歌的境界。思想游园的构筑线条所表现出来的“轻”,正合自然淡远。构筑的建构也映合了二十四品格,在“物外剧场”中,林间看台含蓄而自然,茶间舞台则疏野、旷达;“逍遥阁”,传达了典雅、清奇、洗炼、绮丽与飘逸;而“超然亭”则将劲健、缜密、委曲、旷达、豪放、超诣融为一体。
物外剧场,超然亭和逍遥阁,似乎脱离了重力的影响,漂浮在自然之中。游走其间,参与者的身体获得一种超乎寻常的体验,处在真实和虚空之间,或许,游人可以获得些许思想上的感知,物外,逍遥,隐逸,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