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建筑行业来说,BIM带来的效率提升真的适用于所有项目吗? 01. 一些争议和事实 BIM是未来的趋势 政策导向 2016 年及以前,国家住建部及各地建设负责部门主要出台的是应用推广意见,提出了推广 BIM 的方案以及
01. 一些争议和事实
BIM是未来的趋势
2016 年及以前,国家住建部及各地建设负责部门主要出台的是应用推广意见,提出了推广 BIM 的方案以及 2020 年 BIM 发展的目标。 2017 年以来,我国住建部及各地方建设负责部门出台的 BIM 政策更加细致,落地、实操性更强,如 2017 年 5 月发布的《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中国建筑业终于有了可参考的 BIM 标准; 2017 年,上海、广东、江苏发布 BIM 收费标准或参考依据(征求意见稿),指导 BIM 技术服务收费,有利于营造更加透明、健康的 BIM 服务市场。
02 . BIM技术和CAD区别
思维模式
CAD:主要由点、线、面构成二维信息。
BlM:是通过立体,可视化角度去构成三维信息,减少了从2D转换到3D。
标注的变化
CAD:平面、立面、节点都是独立绘制的没有联系,所有的标注都需一一校对,出错率很高。
BIM:由于是三维模型,所有的标注都是自动生成,相互联动,不会有错误。
出图的变化
CAD:画施工图,多一张图,就多一份工作量。
BIM:由于创建的是三维模型,在模型完成时,所有细部信息已经涵盖,可以随意增加立面及节点,而不会产生额外的工作量。
修改的变化
CAD:平面-立面-剖面-节点大样,相应的标注,尺寸都要人为调整,很容易漏改或错改。
BlM:直接修改模型,平面、立面、节点一键生成,相应的标注,尺寸都会自动调整,不容易出错。
碰撞检测
CAD:无法从平面图来复核管线与梁、板、管道之间关系,经常遇到施工过程中暖通给排水电管道打架,需要反复修改施工图,出变更。
BlM:可以清楚地展示管线与其他构件之间的搭接关系,并能找到管线与梁、装饰结构的矛盾之处。可以预判施工的时候可能遇到的问题
协同工作
CAD:当项目过大时,工作难以拆分,比较局限。需要建筑和结构先出图,水电暖最后疯狂加班,而且沟通成本巨大。
BIM:可以多人异地进行协同工作模式,在线协同,沟通“零”距离,加快工作效率。
1 . 增加了建模的工作量
2 . 增加 了 管理流程的复杂性
3 . 软件投入高
4 . 专业人员要求高
03. BIM到底要不要学习
BIM目前主要工作是:BIM建模、BIM应用、BIM咨询、BIM标准编制等等。其中BIM建模占了大部分时间,很多人从事的是“翻模工作”,等方案设计完全稳定后,业主或设计单位为了“交差”,临时请BIM团队翻一下模型。这种都是形式主义,基本没有发挥BIM的作用,基本处于BIM的最底层。
建筑行业本身是传统行业,这就意味着他其实是很成熟且现状的运行逻辑是闭环的,那么BIM技术又是一个可以引起行业变动的技术,推广一定是需要在行业的各个环节渗透的,并且这项技术不是植入到某一工程阶段,而是要整合各个阶段工作,那么意味着普及速度会缓慢。
BIM 应用目前主流的有可视化展示、专业碰撞检查、工程量统计、净空复核、周边场地分析、施工模拟等等。BIM 应用需要以 BIM 模型作为输入,对 BIM 模型进行特定用途的利用和开发,辅助业主进行决策判断,帮助工程设计人员优化设计,协助施工单位优化施工工艺、排除隐患等。到了应用的层面, BIM 就能开始发挥应有的价值,处于 BIM 的第二层。BIM 咨询主要是针对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维,向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运营养护单位提供一套系统的 BIM 解决方案,实现工程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数字化成果交付和运营。能够实现 BIM 咨询的,一般都是大型设计院或者 BIM 团队,需要很多 BIM 方面的人才和知识储备。
BIM 标准编制主要就是制定 BIM 团体、行业、地方以及国家相关标准。目前 BIM 建模、模型审核、成果交付等都还没有成熟的标准去执行,因此 BIM 从业者鱼龙混杂,交付的 BIM 模型质量也是参差不齐。想要占领 BIM 行业的制高点, BIM 标准编制是最有效的手段。如果能够形成一套成熟的 BIM 标准,让行业内的企业、个人都去参考和执行,在行业就会有足够的话语权,从而扩大影响力。但标准的编制需要在 BIM 行业有很深厚的理解,需要从业数十年,并有前瞻性的远见,最后标准能够被广泛运用的更是凤毛麟角。
那我们作为 BIM 从业人员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根据我之前划分的四个层次,尽量往更高的层次去扩充、发展自己的能力,才能不会被历史的滚滚洪流所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