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运河的历史渊源
踏实的棒棒糖
2023年11月21日 10:12:35
只看楼主

我国运河的历史颇早,三代时就已经有了,但是“运河”这一名称却出现颇晚。运河是后人的称呼,古代称其为“沟” “渠” “渎” “漕渠“等。    


我国运河的历史颇早,三代时就已经有了,但是“运河”这一名称却出现颇晚。运河是后人的称呼,古代称其为“沟” “渠” “渎” “漕渠“等。


   

编辑  |  张宁


中国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又被称为“大运河郑州段”、“郑州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其前身是开凿于四千多年前的鸿沟。由于在数千年的时光中鸿沟不断演变,郑州大运河因此而有不同的名称,如先秦、两汉、南北朝时期被称为鸿沟,隋唐时期被称为通济渠,宋代被称为汴河,元明清时期被称为贾鲁河等等。


     
1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之际,由于冶铁技术的发明、铁制工具的使用,兴修大型水利工程成为可能,于是人工运河应时代潮流及生产需要而产生。


魏惠王十年(公元前361年),魏国引河水南行,横过济水,注入圃田泽。又圃田泽水东流,延伸到大梁城(今河南开封)北,绕过大梁城东折而南行至陈(今河南淮阳)流入颍水,下流注入淮水,这条运河被称为大沟或鸿沟。


鸿沟水系的形成是先秦时期运河草创阶段的总结,不仅对当时的水运交通起了重要作用,还可以灌溉农田,使其流域成为农业丰产区。


 

(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航拍图)



   
2
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是中国运河体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是大规模开挖、修缮、疏浚大运河的时期,也是大运河航运的繁荣时期。


大业元年(公元605年)三月,隋炀帝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通济渠的开凿,直接沟通了黄河、泞水、淮河、长江四大水系,成为运河的主体部分。


唐代大运河的基本河段、格局、走向大体没有变化,但其名称却有“广济渠”“汴河”,另有“汴水”“莨荡渠”“俊仪渠”“汴渠”等,不一而足。究其原因,应该是黄河水数次变迁湮没原有河道,后代开新口疏新道,故而变更新名。但其位置大都在今天的郑州地区。唐政府对于大运河的管理主要在维护航道,大规模疏浚河道,改建部分河段方面。在唐代,郑州段运河成为上承黄河、下启淮河—长江、为社会经济繁荣作出巨大贡献的关键河段。


 

(惠济桥全景)



   
3
北宋时期      


北宋定都开封,改变了长期以陕、洛为全国政治中心的政治格局。


作为维护和巩固皇朝政治统治的重要措施之一,北宋政权逐步构建起以京城为中心的运河网,环绕京畿,辐射四方,联接各地。以京城为中心的“四大漕渠”,即汴河、黄河、惠民河(又名蔡河)、五丈河(又名广济河)有三条流经郑州,其中的汴河即是中国运河通济渠郑州段。郑州在当时国家水路交通中的重要作用由此可窥一斑。


北宋末期,天灾人祸横行,得不到维修和养护的汴河,泥沙淤积情况日益严重。东京(今开封)作为汴河的中心地位开始动摇,郑州段运河逐渐走向衰落。乾道五年(公元1169 年),汴河已完全不能通航。


(惠济桥)



   
4
元明清时期      


金灭北宋以后,汴河失去漕运价值,任其淤塞。元朝定都北京,为方便南粮北运,把运河绕到洛阳的那一大段“弯路”去掉,弃弓取弦,走直线。至此,通济渠逐渐废弃,但巩义洛河段航运一直延续至明清。由于中原地区河水泛滥,元朝至正十一年 (公元1351年),令贾鲁堵塞黄河决口,合京、索、须、郑四水东流入汴,是为“贾鲁河”。贾鲁河疏浚之后,这条水上通道不仅承担了中原地区与东南沿海的水上联系,而且造就了贾鲁河流域商业城镇的繁荣,更重要的是在战国鸿沟水系、隋唐通济渠、宋代汴河淤塞失去水运功能后,贾鲁河再一次承担了沟通黄河、淮河两大水系的历史重任。


明清时期的贾鲁河基本上与元代无异,是推动沿岸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伴随着贾鲁河交通功能的发展,沿岸商业城镇迅速兴起,开封朱仙镇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水运码头,郑州惠济镇也成为车水马龙的商业重镇。


光绪三十二年 (公元1906 年),京汉铁路全线正式通车,打破了依赖于水道与驿道的传统交通网络格局,中国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的漕运和交通功能带着辉煌的荣光进入了史册。


(古荥历史文化名镇牌)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