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工汇是一个由工业遗产改造成为拥有国际甲级办公楼、全新零售餐饮体验和充满艺术、文化多功能区域的综合体。项目位于北京西部石景山区,首钢园区两湖(群明湖和秀池)片区中部,总建筑面积223753㎡,景观面积81850m2。这里因服务2022年冬奥会而享誉海内外,如今已步入后奥运时代,首钢的城市更新仍在继续,六工汇就是在这样的时空背景下诞生出来。 项目的六块基地围绕着冬训中心展开,完成了对群明湖以北区域的总体空间织补。项目定位围绕着体育板块的配套与补充,植入了文娱、办公、商业、休闲功能。六块基地形状恰如一个“凹”字,与冬训中心群落形成的“凸”字嵌合在一起,在空间架构上实现了形态组织和功能配置的逻辑同构,也实现了基地从服务小范围专业运动员到服务广大体育爱好者和周边居民的后奥运转变。
六工汇是一个由工业遗产改造成为拥有国际甲级办公楼、全新零售餐饮体验和充满艺术、文化多功能区域的综合体。项目位于北京西部石景山区,首钢园区两湖(群明湖和秀池)片区中部,总建筑面积223753㎡,景观面积81850m2。这里因服务2022年冬奥会而享誉海内外,如今已步入后奥运时代,首钢的城市更新仍在继续,六工汇就是在这样的时空背景下诞生出来。
项目的六块基地围绕着冬训中心展开,完成了对群明湖以北区域的总体空间织补。项目定位围绕着体育板块的配套与补充,植入了文娱、办公、商业、休闲功能。六块基地形状恰如一个“凹”字,与冬训中心群落形成的“凸”字嵌合在一起,在空间架构上实现了形态组织和功能配置的逻辑同构,也实现了基地从服务小范围专业运动员到服务广大体育爱好者和周边居民的后奥运转变。
基地中心区域有一条纵贯南北、植被丰沛的带状开放空间,恰如一条“绿脊”串联了两湖区域。这一带状空间原是厂区工艺流程中的铁路运输通道,出于对基地地纹的尊重,城市设计将这条原始工艺中货、料的流线,转换为人的主要动线,进而形成了串接各种基地主要空间线索的轴线。
基地中包含了五一剧场、十四总降、加速澄清池、二泵站、7000风机房、制粉车间转运站、沉淀池(4个)、冷却塔(2个)、九总降、水质二期水泵房等大量的工业遗存建构筑物。这些遗存的结构形式、保存状态、空间位置各不相同,所以遗存保护利用设计采用了“一遗一策”的总体方案。
五一剧场始建于1975年,剧场坐西面东,背景就是石景山,它不仅是首钢职工的文化活动场所,也是和厂外各界交流友谊的地方。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在改造策略上选择了保留东侧主立面原建筑风貌,只进行最低介入度的消隐和构件更新,并尽可能保留同侧广场的完整性和仪式感。剧场西侧对空间局促的后台部分进行了拆除和扩建,增设了排练空间和配套办公,设计语汇上与保留部分有所区别,又在风貌上保持一致。
十四总降是紧邻基地北侧三高炉博物馆的保护性建筑。在空间质感上,起到了衔接其南北两个重要文化地标——三高炉和五一剧场的作用。
加速澄清池位于五一剧场对面,内部是三个南北并置的混凝土大漏斗,梁下的通行空间只有2.35米左右。倒悬的混凝土漏斗又产生了富有吸引力的空间戏剧性,设计力求在原始空间张力和商业适配内容间寻求平衡点。
二泵站始建设于日据时期1943年,是首钢园区内保存历史最悠久的工业遗存之一,木屋架是其具特色之处。更新的技术路径采取了尽力保留和展现二泵站结构空间美学特征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