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反应器 一般都是投加 厌氧颗粒污泥 的,接种污泥数量大小10-15%。但是很多情况下,环保公司为了省钱,让现场调试人员用 活性污泥 驯化出颗粒污泥。 1、污泥投加量计算 当一个厌氧反应器需要进行生物启动时,如果需要处理的有机负荷小于该反应器最大的处理负荷时,可以按照需处理的有机物总量核算出相应的厌氧污泥接种量,而没有必要满量接种,从而降低厌氧污泥的采购成本。
厌氧反应器 一般都是投加 厌氧颗粒污泥 的,接种污泥数量大小10-15%。但是很多情况下,环保公司为了省钱,让现场调试人员用 活性污泥 驯化出颗粒污泥。
1、污泥投加量计算
当一个厌氧反应器需要进行生物启动时,如果需要处理的有机负荷小于该反应器最大的处理负荷时,可以按照需处理的有机物总量核算出相应的厌氧污泥接种量,而没有必要满量接种,从而降低厌氧污泥的采购成本。
那么到底该接种多少厌氧污泥呢?这需要了解污泥负荷这个基本概念:污泥负荷是指每天施加给单位质量有效厌氧污泥的有机物的量,以SCOD的公斤数衡量,计算公式为:
污泥负荷(kgSCOD/kgVS.d)=Q(m3/d)*SCOD(mg/L)/VS(kg)
其中:
Q为厌氧反应器每日的处理量
SCOD为废水的溶解性cod浓度
VS为厌氧反应器中厌氧污泥的挥发性固体总量
2、接种污泥启动:
启动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分别为启动与提高污泥活性阶段、形成颗粒污泥阶段、逐渐形成颗粒污泥床阶段:
(1)启动的初始阶段:这一阶段是指反应器负荷低于2KgCOD/(m3.d)的阶段。这一阶段反应池负荷从0.5-1.5kgCOD/(m3?d)或污泥负荷0.05-0.1kgCOD/(kgVSS?d)开始。这一阶段洗出的污泥仅限于种泥中细小的分散污泥,洗出的原因主要是水的上流速度和逐渐产生的少量沼气。进入厌氧池消化降解废水的混合液浓度不大于COD 5000mg/L,并按要求控制进水,最低的COD负荷为1000mg/L。进液浓度不符合应进行稀释。
进液时不要刻意严格控制所有工艺参数,但应特别注意乙酸浓度,应保持在1000mg/L以下。进液采用间断冲击形式,即每3~4小时一次,每次5-10min,之后逐步减断间隔时间至1小时,每次进液时间逐步增长20~30min。起始阶段,进水间隔时间过长时,则应每隔1小时开动泵对污泥搅拌一次,每次3~5min。
启动第二阶段:当反应器容积负荷上升到2-5kgCOD/m3?d的启动阶段。在这一阶段洗出污泥量增大,其中大多为絮状的污泥。洗出的原因是产气和上流速度的增加引起的污泥床的膨胀。大量污泥洗出的结果是在留下的污泥中开始产生颗粒状污泥。一般在从开始启动到40d左右,可以在反应器底部观察到颗粒污泥。
在这一阶段污泥负荷的增加较快,这是因为污泥对手废水的驯化过程基本完成,污泥的活性增加。这一阶段末期,污泥的洗出由于颗粒污泥的形成而减少,颗粒污泥的良好沉淀性能使其保留在反应器内。这一阶段里,反应器内的污泥浓度由于絮状污泥的洗出降低到最底的程度。而实际上,在反应器里对较重的颗粒污泥和分散的、絮状的污泥进行了选择。
启动第三阶段: 这一阶段指反应器负荷超过5KgCOD/(m3.d)。在这一阶段里,絮状污泥变得迅速减少,而颗粒污泥加速形成,直到反应器内不再有絮状污泥存在。在这一阶段反应器负荷可以增加到很高,当反应器大部分被颗粒污泥充满时,其最大负荷可以超过50 KgCOD/(m3.d)。衡量能否获进料量和缩短进料时间的化验指标定控制发挥性脂肪酸VFA不大于500mg/L,当VFA超过500-1000mg/L,厌氧反应器呈现酸化状态,超过1000mg/L则表明已经酸化,需立即采取措施停止进料,进行菌种驯化。一般来讲第二段到第三段也需30-40d时间。
3、启动的要点
①启动一定要逐步进行,留有充裕的时间,并不能期望很短时间进入加料运行达到厌氧降解的目标 。因为启动实际上是使细菌从休眠状态恢复,即活化的过程。启动中细菌选择、驯化、增殖过程都在进行,原厌氧污泥中浓度较低的甲烷菌的增长速度相对于产酸菌要慢的多。因此,这时负荷一般不能高,时间不能短,每次进料要少,间隔时间要长。
②混合进液浓度一定要控制在较低水平,一般COD浓度为1000-5000mg/L,当超过5000mg/L,应进行出水循环和加水稀释至要求。
③若混合液中亚硫酸盐浓度大于200mg/L时,则亦应稀释至100mg/L以下才能进液。
④负荷增加操作方式:启动初期容积负荷可从0.2-0.5kgCOD/m3?d开始,当生物降解能力达到80%以上时,再逐步加大。若最低负荷进料,厌氧过程仍不正常COD不能消化,则进料间断时间应延长24h或2-3d,检查消化降解的主要指标测量VFA浓度,启动阶段VFA应保持在3mmoL/L以下。
⑤当容积负荷走到2.0kgCOD/m3?d后,每次进料负荷可增大,但最大不超过20%,只有当进料增大,而VFA浓度且维持不变,或仍维持在﹤3mmoL/L水平时,进料量才能不断增大进液间隔才能不断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