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的技术交底解析!
火爆的花生
2023年11月01日 17:33:24
只看楼主

现如今,BIM应用广泛且成熟的领域有机电深化、碰撞检测、招投标等,而BIM技术交底这个非常重要的领域正在火速风靡于各大建筑企业,且成遍地开花之势。 一、何为技术交底?有何用? 定义: 技术交底是施工企业极为重要的一项技术管理工作,是施工方案的延续和完善,也是工程质量预控的最后一道关口。其目的是使参与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人员与工人熟悉和了解所承担的工程项目的特点、设计意图、技术要求、施工工艺及应注意的问题。

现如今,BIM应用广泛且成熟的领域有机电深化、碰撞检测、招投标等,而BIM技术交底这个非常重要的领域正在火速风靡于各大建筑企业,且成遍地开花之势。

一、何为技术交底?有何用?

定义:

技术交底是施工企业极为重要的一项技术管理工作,是施工方案的延续和完善,也是工程质量预控的最后一道关口。其目的是使参与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人员与工人熟悉和了解所承担的工程项目的特点、设计意图、技术要求、施工工艺及应注意的问题。

作用:

<1> 使参与施工活动的每一个技术人员,明确本工程的特定施工条件、施工组织、具体技术要求和有针对性的关键技术措施,系统掌握工程施工过程全貌和施工的关键都位。
<2> 使参与工程施工操作每一个工人,通过技术交底,了解自己所要完成的分部分项工程的具体工作内容,操作方法、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和安全注意事项等,做到施工操作人员任务明确,心中有数达到有序地施工,以减少各种质量通病,提高施工质量的目的。

二、何为BIM技术交底?有何用?

定义:

BIM技术交底主要指:基于BIM技术进行建筑项目模型三维可视化;项目设计、建造、运营整个建设过程可视化;辅助设计施工,方便进行更好的沟通、讨论与决策(该过程强调的就是直观、可视化)。亦或指在传统交底基础上融入BIM技术,让施工提前“所见”,让现场完工“所得”。  

作用:

<1>意义: 施工可视化交底顾名思义,可视化是方式,交底是目的,相对于文字性交底而言,可视化最突出的特点是直观明了,以大量的图片视频对所要描述的信息予以直截了当的交代,视觉上的读图显然其效率要强于阅读文字,告别了枯燥的书面讲解,让重点内容信息垂直传递。
<2>价值: BIM施工可视化的表达方法“所见即所得”,更有利于施工人员直观领悟,让其能真正看到、听到、说到、做到,提高建筑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奠定企业文明施工、安全生产的良好基础。
<3>通过三维能真实再现施工过程 ,将每个施工细节通过三维软件展现出来,提高了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使工程施工变的更加简单,能有效的将施工技术通过三维模型传递给施工人员。

三、常见实用BIM技术交底列举

(一)施工模型BIM技术交底
传统的图纸交底、图纸会审等工作开展主要体现在:基于二维CAD图纸或者打印出来的纸质蓝图进行使用。虽然,图纸准备“方便”,但使用过程却不“方便”。现阶段融入BIM的图纸交底工作,前期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模型创建、问题查找等),但使用过程却变得非常高效,且有质量。
(二)深化施工BIM技术交底
传统的深化设计,由于技术的问题缺乏更具体的表现,很多时候因为深化不到位遗留后期施工问题较多。随着BIM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施工中深化设计在BIM融入之下得到了大幅改善。在施工现场复杂、涉及专业交叉作业的环境中应用BIM技术进行深化设计、施工辅助、使空间中的布置进行可视化模拟,碰撞核对。最后通过可视化技术交底的方法可以有效对施工图中存在的设计缺陷进行校对及审阅,大幅提升后期施工质量,减少变更与修改,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效果。
(三)专业协调BIM技术交底
专业协调BIM技术交底主要是指:各专业模型之间的碰撞检查应用,基于应用成果进行各专业之间沟通管理、达成共识。目前国内的建筑项目呈现出专业众多、体量大、结构复杂、管线排布错综复杂、空间布局繁杂等现象。这样就对施工方提出了很高的专业素质与技术能力的要求。而传统的专业施工协调方法是基于2D平面进行,对于隐藏点很难表现出来,尤其是构件与空间、人员与空间的软碰撞更是难上加难的问题,直接导致了施工困难,增加返工,成本过高等现象。通过BIM进行可视化交底方法呈现,更加容易进行专业间问题发现与协调。
(四)施工模拟BIM技术交底
传统的施工方法,很多情况下是边施工,遇到问题边解决,容易造成的问题是:工期受影响、施工成本增加。通过BIM技术的融入,施工前我们就可以看到模拟出来的施工场景情况、施工进度情况、施工工艺顺序情况等。基于这样的技术交底成果,我们更加容易提前发现其中存在的不合理问题,并且就此研究解决方法。等于在现场建设楼房之前,我们已经进行了所有或大部分主要问题排查。已经做到心中有数,才开始施工。这样一来,虽然我们前期使用BIM投入了时间、资金等成本,但最终得到的收获远远大于传统遇到问题时所花费的。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