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奕龙 建筑设计充分尊重原有老历史厂房和场地环境,在完美保持老建筑的立面和结构的情况下,新建建筑呈U字形与老建筑围合出四合院式的回字布局,并在中庭内引入四合院式的门楹,与地质大学北京院区建立了一段跨越空间的对话。
建筑设计充分尊重原有老历史厂房和场地环境,在完美保持老建筑的立面和结构的情况下,新建建筑呈U字形与老建筑围合出四合院式的回字布局,并在中庭内引入四合院式的门楹,与地质大学北京院区建立了一段跨越空间的对话。
印刷厂楼群维修改造项目,属老建筑改造,将原有设备仓库拆除后,仅保留北侧印刷厂建筑,将其内部改造为办公空间,南面新建建筑部分作为主体展厅,陈列展示中国地质大学校史档案。项目总用地面积10922.26平方米,原有建筑面积为3684平方米,拆除建筑面积为2265.30平方米,保留建筑1418.70平方米,新建建筑面积3989.4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408.1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2900.34平方米。本项目属于中国地质大学重点校园工程,在11月份地质大学70周年校庆之时开馆。
业主希望校史馆正统大气,既能承托地质大学悠久的校园历史,又能弘扬地质大学的精神。建筑设计充分尊重原有老历史厂房和场地环境,在完美保持老建筑的立面和结构的情况下,新建建筑呈U字形与老建筑围合出四合院式的回字布局,并在中庭内引入四合院式的门楹,与地质大学北京院区建立了一段跨越空间的对话。
设计师取地大历史变迁雕塑“四重门”为意,采用“四方”的形态回应历史上的四个时期,同时四方印的造型方正、对称,契合本身基地四方对位的关系,和整个校区的路网机理融合。最后在新老建筑之上罩以幕墙外壳统领整体造型,外壳两侧起翘,以优美自然的弧化解四方体的生硬感,既增添了趣味性同时呼应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飞檐。
幕墙设计:整个建筑立面局部采用铝网板作为装饰面板,与大面的玻璃幕墙形成虚实对比的建筑外围护结构。通过钢通龙骨解决了局部大跨度空间幕墙系统构造做法,并且使整个外立面看起来干净利落、明亮通透,同时让整个建筑看起来轻质盈巧。间隔玻璃幕墙点缀自上而下的竖向装饰线条,既丰富了立面造型,营造出立面简洁和谐的韵律,也体现了项目场馆的特征性。
结构设计:本项目新建校史馆展厅结构采用框架结构,新建结构将原有印刷厂砖混结构罩住。结构设计过程中严格控制基础布置和基础尺寸,采用多种基础组合形式,有效避免基础结构产生碰撞和影响既有结构基础安全;结构屋面跨过既有砖混建筑,结构设计充分考虑施工可行性,采用可行的结构布置降低施工难度,避免对既有建筑造成安全隐患;校史馆建筑标高和老房子楼层标高不一致,结构采用异形螺旋楼梯对接不同的建筑标高;建筑幕墙整体罩住新老建筑,校史馆结构配合幕墙设计,设置异形幕墙支撑构件,避免幕墙悬挂于砖混结构上。
设备设计:本项目室内面积有限,展厅空调不采用常规的空调机组形式,直接选用屋顶式空调机组,通过送回风竖井至一层,有效的节省了空调机房面积。为保证展厅内净高,与建筑仔细配合,充分采用自然排烟形式,与装修及布展配合在保证空调效果情况下尽量满足装修的要求。土建屋面标高较为复杂,雨水排水系统根据各屋面标高,结合建筑造型,精细化配合雨水排水设施,在保证建筑效果及功能的前提下,使各个屋面的雨水能够迅速、有效、安全顺利的排出。
项目图纸
项目名称:印刷厂楼群维修改造——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史馆
项目类型:文化建筑
设计方: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邮箱:office@csadi.cn
项目设计:2020-2021
完成年份:2023年
主创建筑师:李钫
设计团队;刘奕、林玉琴、杜雨珊、黄磊、沈博、陈晓雯、何鹏、郭兆君、朱达莎
结构设计: 李宏胜、陈俊、吴雄
给排水: 熊建辉、靖阳、骆芳
暖通:徐鸿、曹涛、罗金卓
电气:李树庭、罗朝杨 、倪冰、 杜阳凡、 贾怡 、翟宽
概算:程军光 、宋明亮、聂钢、徐文波
幕墙设计:何鹏 、童超华
景观设计:孙蕤、王紫琪
项目地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园内
建筑面积:5408.10㎡
摄影版权:赵奕龙
合作方: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客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材料:金属屋面、铝板、金属拉丝网、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