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阶地
河流下切侵蚀,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 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 河流阶地 。
阶地形态要素示意图
阶地按地形单元划分为:阶地面、阶地陡坎(阶地坡)、阶地前缘和阶地后缘,如下图:
阶地单元示意图
绘图 | 椰子皮
阶地高度 :是从河床水面起算,阶地宽度指阶地前缘到阶地后缘间的距离,阶地级数从下往上依次排列。
阶地高度示意图
绘图 | 椰子皮
河流阶地沿河分布并不是连续的,多保留在河流的凸岸,阶地在两岸也不是完全对称分布的。
由于构造运动、气候变化和支流注入等因素影响,同一级阶地的相对高度在不同河段也有所不同。
河流阶地的成因
河流阶地必须具有两个条件:
①有较宽阔的谷底
②河流下切侵蚀
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
(1)河流在地势较低平的地方,侧蚀和沉积增强,形成河漫滩。
(2)地壳抬升,河流下切。
(3)河流下切至地下含水层,地下水汇入,流速减慢,河流进行新的侧蚀和沉积,形成新的河漫滩。
(4)原来的河漫滩成为阶地。
河流下切侵蚀是 构造运动 、 气候变化 和 侵蚀基准面下降 等原因造成的。由于河流下切侵蚀的原因不同,阶地的形态和结构也不一致。
当地壳上升时,河床纵剖面的位置相对抬高,水流下切侵蚀,力图使新河床达到原先位置,靠近谷坡两侧的谷底就能形成阶地。
地壳运动不是连续上升的,而是呈 间歇性 的,在每一次地壳上升运动时期,河流以下切为主,当地壳相对稳定时,河流就以侧蚀和堆积为主,这样就能形成 多级阶地 。
气候变化对阶地形成的影响主要反映在河流中 水量 和 含沙量 的变化。
气候变干,河流水量少,含沙量相对增多,同时地面植被也少,坡面侵蚀加强,带到河流中的泥沙量增多,河流发生堆积;
反之,气候变湿,河流中水量增多,含沙量相对减少,发生侵蚀。
由于气候 干湿变化 引起堆积作用和侵蚀作用的交替,就形成河流阶地。
侵蚀基准面下降是构造运动或气候变化引起的,具有独特的地貌特征。
侵蚀基准面下降引起河流下切侵蚀,最先发生在河口段,然后不断向源侵蚀,在向源侵蚀所能达到的范围,一般都会形成阶地。
河流袭夺也会形成局部阶地,一条河流溯源侵蚀较快,因而袭夺了另外一条河流的上游河段,在袭夺处以上和以下都能形成阶地。
河流阶地类型
阶地类型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