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接地和电气安全
zsd_7432926068
2023年09月07日 17:18:45
只看楼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4) 如触电者伤害相当严重,心跳和呼吸已停止,完全失去知觉,则在通畅气道后,立即施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心脏的人工循环。先按胸外4~9次,再口对口的吹气2~3次;再按压心脏4~9次,再口对口的吹气2~3次。
对人工呼吸要有耐心,不能急。不应放弃现场抢救。只有医生有权做出死亡诊断。

(3) 人工呼吸法
  人工呼吸法有仰卧压胸法、俯卧压背法和口对口吹气法等。最简便的是口对口吹气法。其步骤如下: 

  1)迅速解开触电者的衣服、裤子,松开上身的紧身衣等,使其胸部能自由扩张,不致妨碍呼吸; 
图片
5)救护人吹气完毕后换气时,应立即离开触电者的嘴巴,并放松紧捏的鼻,让其自由排气。
按上述要求对触电者反复地吹气、换气,每分钟约12次。对幼小儿童施行此法时,鼻子不必捏紧,可任其自由漏气。

(4)胸外按压心脏的人工循环法
按压心脏的人工循环法有胸外按压和开胸直接挤压心脏两种方法。后者由医生进行,这里介绍胸外按压心脏的人工循环法的操作步骤:

1)同上述人工呼吸的要求一样,迅速解开触电者的衣服、裤子,松开上身的紧身衣等,使其胸部能自由扩张,使气道通畅;

2)触电者仰卧,不垫枕头,头先侧向一边,清除其口腔内的血块、假牙及其它异物,将舌头拉出,使气道通畅,后背着地处的地面必须平整;
图片
  按上述要求对触电者的心脏进行反复地按压和放松,每分钟约60次;按压时定位要准,用力要适当。

  在进行人工呼吸时,救护人应密切关注触电者的反应。只要发现触电者有苏醒迹象,应中止操作规程几秒钟,让触电者自行呼吸和心跳。

   事实说明,只要正确地坚持施行人工救治,触电假死的人被抢救成活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1.过电压是指电气设备或线路上出现超过正常工作要求的电压升高,分为内部过电压和雷电过电压两大类。内部过电压指供配电系统内部由于开关操作、参数不利组合、单相接地等原因,使电力系统的工作状态突然改变,从而在其过渡过程中引起的过电压。雷电过电压是指雷云放电现象在电力网中引起的过电压,雷电过电压一般分为直击雷、间接雷击和雷电侵入波三种类型。遭受直击雷击时时雷电流可高达几百千安,难免灾难性结果,因此必须采取防御措施;高压线路上感应雷 可高达几十万伏,低压线路上感应雷也可达几万伏,对供电系统的危害也很大;雷电侵入波造成的雷害事故,要占所有雷害事故的50%~70%。 

   2.防雷装置是接闪器 、避雷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等的总和。其中,直击雷的防御一般采用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等避雷装置;感应雷的防御是对建筑物最有效的防护措施,通常把建筑物内的所有金属物,如设备外壳、管道、构架等均进行可靠接地,混凝土内的钢筋应绑扎或焊成闭合回路;雷电侵入波的防御一般采用避雷器。按防雷要求,建筑物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分为三类,并且,各类防雷建筑物采取的防雷措施和要求是不同的。

同时,随着我国通讯业的不断发展,信息系统的防雷越来越重要。有信息系统的建筑物需防雷击电磁脉冲时,按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采取防直击雷的防雷措施;在考虑屏蔽时,防直击雷的接闪器宜采用避雷网;并且要合理选用和安装电涌保护器(SPD)以及做符合要求的等电位联结 。SPD按用途可分为:电源防雷器、信号防雷器、天线馈线防雷器,广泛应用于低压配电系统、信息系统用以限制电网中的大气过电压,保护设备免受雷电损害。而信息系统的等电位联结目的在于减小需要防雷的空间内各金属物与各系统之间的电位差。 

3.第二道防线就是要求可靠接地。接地是保证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而采取的技术措施。在正常或事故情况下,为保证电气设备可靠地运行,必须在供配电系统中某点实行接地,称为工作接地 ;出于安全目的,对人员能经常触及的、正常时不带电的金属外壳,因绝缘损坏而有可能带电的部分实行的接地,称为保护接地。其中,保护性接地中的类型主要有:防雷接地、保护接地、防静电接地和防电蚀接地;功能性接地中主要的接地类型有:工作接地、重复接地、屏蔽接地、逻辑接地和信号接地。接地装置由接地线与接地体两部分组成。接地体包括自然接地体和人工接地体,首先考虑自然接地体的利用,在其不满足热稳定条件时,再装设人工接地装置。
   4.静电现象是一种常见的带电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中,由于两种不同物质的物体相互磨擦,就会产生静电。静电的特点是静电电量不大而静电电压很高,虽然静电电量不大,不会直接使人致命,但其电压很高,很容易发生放电,出现静电火花,甚至对人体产生电击。静电放电一般通过电磁感应、静电感应、传导耦合和放电辐射等危害电气设备,而且越是精密的仪器仪表,越是高科技的技术,静电的危害越大。防静电方法有:(1)抑制静电放电,(2)抑制静电感应,(3)抑制电磁感应,(4)抑制传导耦合,(5)做好防静电接地 工作,采用静电接地,即对设备、管道和容器等进行接地,防止可能产生或聚集的静电荷。  

  5.第三道防线是防触电死亡措施,是指人身受到电击后,如何减轻其危害程度,不致于有生命危险。安全电流就是人体触电后最大的摆脱电流;安全电压就是不致使人直接死亡或致残的电压。我国安全电流取30 mA,人体允许持续接触的安全电压一般为50V。保证电气安全的一般措施有:(1) 加强电气安全教育,(2) 严格执行安全工作规程,(3) 加强运行维护和检修试验工作,(4) 采用安全电压和和符合安全要求的相应电器,(5) 确保供电工程的设计安装质量,(6) 按规定采用电气安全用具,(7) 普及安全用电常识,(8) 正确处理电气失火事故。触电者的现场急救是抢救过程中关键的一步,为电气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