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雁翅水文站工作了20年,站长连玉柱怎么也没想到会遇上那么大洪水。洪水来临,连玉柱和同事们没有退缩,他们在湍急的水流中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尝试不同种类测流方式,在雁翅镇断水断电断网断路的艰难情况下,通过卫星电话将宝贵的水文资料传递出去。
在雁翅水文站工作了20年,站长连玉柱怎么也没想到会遇上那么大洪水。洪水来临,连玉柱和同事们没有退缩,他们在湍急的水流中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尝试不同种类测流方式,在雁翅镇断水断电断网断路的艰难情况下,通过卫星电话将宝贵的水文资料传递出去。
在本次强降雨中,像连玉柱一样的水文工作者们站在离洪水最近的地方,传递着一份份雨水情报、一条条测报数据,为防洪抗汛提供决策依据。
讲述:勇斗洪水,监测洪峰
雁翅水文站位于门头沟区雁翅镇,是永定河重要的防汛前哨,这里也是永定河官厅水库下游的第一个水文站。2022年10月,永定河秋季补水时,记者也曾到这里采访。
8月8日上午,记者再次到达雁翅水文站,与去年采访时截然不同的是,与水文站一条马路之隔的永定河在这里留下了洪水退去的斑驳印记。在洪水的巨大冲击下,河道边高高低低分布着的水尺已经有些歪斜,曾经平整的堤岸此时堆满了碎石。平日里,连玉柱和同事们每天都要到这里测流,监测河道水流的流速、流量等,它们都是重要的水文资料。
洪水过后,永定河岸边布满碎石
去年记者采访时,岸边停靠着一艘测流船,它陪伴了连玉柱19年,连玉柱亲切地称它为“老伙计”。但是在这次洪水灾害中,“老伙计”在洪水来临前一天完成测流后,便于第二天消失在滚滚的洪流中,“我都没来得及看它最后一眼,后来同事们跟我说,测流船在洪水中一隐一现,很快就被裹挟在了洪流中。”说起“老伙计”,连玉柱心头涌起阵阵遗憾。
时间回溯到洪水来临前的7月27日。雁翅水文站接到雨情预报信息,连玉柱预感到即将到来的强降雨来者不善,“我做的第一件事是把所有观测设备、通讯设备、照明设备需要充电的全部充满电,保证强降雨来临时能够顺利完成测流任务。”此外,他还和同事们购买了生活物资,包括方便面、矿泉水、米、面、油、蔬菜等。
7月30日晚,强降雨让永定河水位迅速上涨,连玉柱穿好救生衣、带上ADCP(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站上了陪伴了他19年的测流船,准备开展测流。让连玉柱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的强降雨让永定河变得川流不息,测流船刚放出去不久,便被急流冲得横在河道中央。小船也在河道中颠簸起伏,这是在往日测流中从未遇到过的情况,“我觉得如果再在测流船上测流会非常危险,所以立即决定让同事拉回测流船。之后,他和同事开车寻找临时断面测流。”
“原本在河道上游有一座桥,可以作为临时断面。但当我们冒雨赶到那里的时候,桥已经被水淹没。我们赶紧调转车头,开到下游800米的地方,这里有一座更高的桥梁,还好,桥还在,我们便在这里测流。”连玉柱回忆说,他们在临时断面开展了两次测流,其间暴雨如注,水位也不断地刷新着高度。
汹涌的洪水裹挟测流仪翻滚,令连玉柱没想到的意外发生了:岸边的一根线杆突然断裂,将测流仪带入河道中央。但所幸岸边出现回流,测流仪又被卷到近岸,在一个漩涡中来回打转。“如同士兵没有了战斗的武器,这套新型测流仪就是我们水务人测流的‘武器’,我得把它捞上来。”连玉柱没多想,他穿好救生衣,拿起长柄钩,在同事的协助下将腰间的救生绳牢牢捆在电线杆上,他顶住洪水的冲击,一步步靠近漩涡中的测流仪,这才将测流仪捞了回来。
8月8日,雁翅水文站站长连玉柱和同事准备开始测流
在此之后不久,那根绑着救生绳的电线杆也被冲进滚滚洪流中。之后回想起这一幕,连玉柱坦言有些害怕了,他说:“当时没多想,就想着把设备‘救’回来。但现在想起来,如果我们晚一点,人可能就被冲进河道了,后果不堪设想。”
在此后的测流中,连玉柱和同事们用尽了所有测流手段,包括无线遥控雷达波测流系统、传统的浮标法测流等。
数据显示,永定河流域雁翅水文站8月1日10时初出现洪峰,为1700立方米/秒。而此前,雁翅水文站建站以来,实测最大洪峰为1590立方米/秒。
“百家油”保障卫星电话,传送宝贵水文数据
雁翅水文站建成于1951年,为国家重点水文站。北京市水文总站副主任武佃卫介绍,雁翅水文站是永定河山峡段最重要的控制站,也是官厅水库下游的第一个水文站,其水文监测数据对于防洪调度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三家店大闸和卢沟桥大闸的调度,主要是依靠雁翅水文站数据,所以这个站的数据为洪水调度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因此,把雁翅水文站监测的水文数据及时传送出去至关重要。
然而,洪水不仅给测流带来极大困难,还毁坏了电力设备,雁翅水文站所在的雁翅镇停电断网,一度与外界失去联系。如何传递数据成为连玉柱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
“我们有一部卫星电话,但是卫星电话需要有发电机的配合,发电机需要用油,这样电话才能使用。”连玉柱说,按照规定,水文站只能存储一点儿汽油,仅够维持短时间的应急用量。7月31日在断电断网一天后,水文站用应急汽油发电,通过卫星电话向外传送水文数据。
8月1日,水文站4名工作人员分散到村子,向老乡借汽油。连玉柱说:“乡亲们听说我们要使用卫星电话发送数据,都特别热情,倾尽所能提供油。”就这样,水文站向老乡借到百余升“百家油”,卫星电话得以应急使用,报送了一组组宝贵的水文数据。
不过,尽管有了“百家油”,连玉柱也用得小心谨慎,“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来电,所以这些油是我们报送数据的指望,使用卫星电话的时候我们尽量简短、明了,在最短时间内报送最详尽的数据。”不过,有一次在报送数据时,还是出现一点小小的意外。
“那次我在楼下负责用发电机发电,我同事唐磊在楼上用卫星电话报数据。发电机都发电五分钟了,楼上还没通知我关发动机,这在以前是没有的情况。”连玉柱三步并做两步,冲上楼了解情况,此时唐磊已经拨了多次卫星电话,没有一次拨通,急得满脑门子汗。连玉柱心里也焦急,他赶紧拿过电话再次拨打,这一次电话终于拨通了。把数据传送出去的那一刻,连玉柱和唐磊悬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
雁翅水文站助理工程师唐磊在开展测流
在断网断电的日子里,水文站用这部卫星电话保持着每小时报送一次数据的频率,“没事不敢多用,也不舍得用,万一没油了,报不了数据就麻烦了。”连玉柱说。
谈及未来在应急情况下提高数据报送效率的合理化建议时,武佃卫也谈到卫星电话的重要作用,他同时表示,雁翅水文站配备了可以增强卫星电话信号的卫星收发器,“如果云层比较厚,卫星电话可能无法顺利使用。但是如果有信号接收设备,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让卫星电话即使在天气情况不理想的状况下依然能够正常使用。”
来源:新京报
作者:吴婷婷 摄影: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