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清山 不同的功能空间以园林的方式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人们在不同的功能空间中行走、转折,体会别样的乡村美学。在乡村中探寻园林建筑这一特定的空间秩序,把建筑的内在需求和外在环境融合起来,成为二者的共同载体,从而营造一个兼容社会公共性和自然性、兼具凝聚力和开放性的乡村社区活动场所。
不同的功能空间以园林的方式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人们在不同的功能空间中行走、转折,体会别样的乡村美学。在乡村中探寻园林建筑这一特定的空间秩序,把建筑的内在需求和外在环境融合起来,成为二者的共同载体,从而营造一个兼容社会公共性和自然性、兼具凝聚力和开放性的乡村社区活动场所。
塘马村地处于溧阳市西北别桥镇,是规划布局中的田园特色村。村庄北邻溧阳第四大水库—塘马水库,依托扬溧高速进行南北向及外阜联系,处在江浙皖一小时通勤圈内,区位优势明显。项目场地原为塘马小学,现改为塘马村委,紧邻村庄主干道,同时作为日益发展的村庄门户空间在村庄整体形象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如何打造一个既满足当地人民需求又可作为村庄名片的社区中心是设计需要面对的挑战。
▲整体鸟瞰 ? 任天建筑
▲南区航拍 ? 任天建筑
融合
我们希望创造一组和当地村中那些七八十年代建筑融合,同时又有一定陌生感的建筑。通过保留原先场地中的部分建筑和加建一组新建筑让新老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乡村建筑中那种信手捏来,出乎意料的建造方式,给我们很多启发,其带来的直截了当的美学,是我们希望在这组建筑中体现的。比如,在西侧的立面中,我们将本来平淡的建筑立面,处理成有高矮,远近,虚实变化的一个整体,同时内部的空间与功能,也随着立面的变化展开。
▲剖面分析 ? 任天建筑
▲村民中心主入口视角 ? 任天建筑
▲西侧入口 ? 山间影像
▲ 游客中心入口夜景 ? 山间影像
园林
项目位于长三角地区,这里是孕育传统中国文人园林的地方,园林的思考也自然而然的融入到了项目的构思之中。我们希望这个项目以当代的建筑语言回应传统的田园生活方式,新增加的功能通过园林的逻辑进行整合,使得整体空间关系更为宜人,同时,也回应了人们寄情山水、归隐田居的精神需求。在置入功能的基础上,我们通过空间的转折和递进拉长了游览的流线、视线和时间,大量连廊与灰空间的设置,也让建筑与建筑,建筑与院子之间的关系变得暧昧起来。
▲布局分析 ? 任天建筑
▲入口改造后 ? 任天建筑
▲南区景观庭院 ? 任天建筑
▲庭院与回廊 ? 任天建筑
原型
塘马村周边有美丽的自然风光,村中民居多为建国后建造的砖混结构两层坡屋顶小房子,形式简洁,立面多为白色,装饰有少量马赛克和瓷砖。村落还保留许多状况良好的传统民居,形态优美,屋面高低交错。这种形式在当地具有普遍性,我们希望以此为原型,结合园林元素融合当地村落屋顶形式,用当代手法重构乡村公共空间。
▲形体演变 ? 任天建筑
▲廊院 ? 吴清山
▲廊下 ?山间影像
▲由回廊看庭院 ? 任天建筑
功能
作为乡村振兴试点重点改造村落,能够落地一个这样体量的公共建筑,往往需要使其发挥最大效用,同时具备复合功能,这些功能既要满足“乡村振兴学院”这样一个带有展示性和宣导性的功能,又需要是村里人日常生产生活的一部分。同时又作为乡村振兴学院展示点,里头需要满足日常宣讲,教学,文艺活动等功能,为此我们利用现有建筑与新加的体量,创造了一个大礼堂式的空间,为了满足展览,会议等需求,我们也设计了一个独立空间,与庭院形成围合。
▲多功能大厅 ? 山间影像
▲老年食堂 ?山间影像
▲礼堂 ?山间影像
▲舞台 ?山间影像 / 任天建筑
总结
为满足村里人们的日常生活,这里同时承载了红白喜事,老年食堂,村委办公,农产品销售等功能。不同的功能空间以园林的方式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人们在不同的功能空间中行走、转折,体会别样的乡村美学。在乡村中探寻园林建筑这一特定的空间秩序,把建筑的内在需求和外在环境融合起来,成为二者的共同载体,从而营造一个兼容社会公共性和自然性、兼具凝聚力和开放性的乡村社区活动场所。
▲老年食堂室内 ?山间影像
▲农产品销售展厅 ?山间影像
▲会议厅 ?山间影像
▲村民中心鸟瞰 ?山间影像
项目图纸
▲塘马村落总平面 ? 任天建筑
▲村民中心总平面 ? 任天建筑
▲村民中心一层平面 ? 任天建筑
▲南立面 ? 任天建筑
▲西立面 ? 任天建筑
▲剖面图 ? 任天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