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然修复母亲河:土人设计经典呈现
老人与海燕
2023年08月01日 14:02:05
来自于环境修复
只看楼主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人类的繁衍生息都离不开母亲河的哺育。从雪山高原,到林莽峡谷,从平原阡陌,到湖沼海滩,母亲河将氧气、矿物营养分配给千万生灵。正因母亲河的流动和连续,多姿多彩的植物得以传播到广阔地域,随遇而安、生长繁衍。 在现代化的初期,越来越多的母亲河出现污染、干涸、硬化等问题,但现在我们明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会提倡运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并对已经受损的母亲河进行有效修复~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人类的繁衍生息都离不开母亲河的哺育。从雪山高原,到林莽峡谷,从平原阡陌,到湖沼海滩,母亲河将氧气、矿物营养分配给千万生灵。正因母亲河的流动和连续,多姿多彩的植物得以传播到广阔地域,随遇而安、生长繁衍。

在现代化的初期,越来越多的母亲河出现污染、干涸、硬化等问题,但现在我们明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会提倡运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并对已经受损的母亲河进行有效修复~


小编收集了十个母亲河生态修复案例,或许这里能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答案。




     

1. 海口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


     
     



 
十几年的“黑臭水体”,用18个月重归洁净。作为老辈海口人的母亲河,美舍河承载了他们的乡愁和记忆,然而130个排污口和209个雨水口以及每天近八万吨污水让之成为了触目惊心的“黑臭水体”。为了将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打造成海绵城市展示的窗口、市民游客休闲观光的好去处,设计上,运用台田、密林、果园、湿地岛链等大地景观的手法展示凤翔公园自然之美;生态上,通过人工潜流、表流湿地最大限度解决水质污染问题的同时,以乾坤湖为核心营造白鹭生境;城市休闲方面,充分考虑城市综合公园的需求,提供满足市民休闲的活动场地及慢行步道。  

 
 
设计前↑  
 
设计后↑  

 
 

 
 

 
 

 
 

 

 

 
 

 

 

     

2. 浙江黄岩永宁江湿地公园


     
     



 “与洪水为友”,让母亲河重返自然。长久以来的围垦造田和填河、填湖等,使永宁江水文过程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逐渐丧失了自然泛洪、泄洪、生物保育等功能。永宁公园秉承与洪水为友的理念,砸掉了以单一防洪为目的的水泥防洪堤,取而代之是缓坡入水的生态防洪堤,恢复河道的深潭浅滩,与洪水相适应,引入大量乡土植物,使河流生态系统得以修复,并成为城市居民的优美休憩地。


 
 
设计前↑  

 
 
设计后↑  

 
 

 
 

 
 

 

 

     

3. 河北迁安三里河生态廊道


     
     



 
百年古河重现昔日风光。迁安三里河位于河北省迁安市,是滦河支流,据记载有600年历史。历史上的三里河受滦河地下水补给,沿途泉水涌出,清澈见底,暑月清凉,严冬不冰。但在70年代以后,三里河干枯,河道成为排污沟,固体垃圾堰塞河道。迁安三里河生态廊道建成时间为2010年,占地约有135公顷,绵延全长13.4km,宽度约100m-300m。设计修复了被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污染的河道,使其成为一条生机盎然的河流。将本土“折纸艺术”融入水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当中,改变了原有的城市风貌,带动了河流两岸城市的发展。  
   
 
设计前↑  

 
 
设计后↑
 

 
 

 
 

 
 

 

 

     

4. 金华浦阳江生态廊道


     
     



 
水生态修复和景观营造拯救了曾被抛弃的母亲河。金华浦阳江生态廊道占地196公顷,建成于2016年。“水晶”工业伤害了母亲河——浦阳江,设计师运用了生态水净化、雨洪生态管理、与水为友的适应性设计以及最小干预的景观策略,结合硬化河堤的生态修复、改造利用农业水利设施,并融入安全便捷的慢行交通网络,将过去严重污染的河道彻底转变为最受市民喜爱的生态、生活廊道。设计实践了通过最低成本投入达到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可能,为河道生态修复以及河流重新回归城市生活的设计理念提供了经验。  
   
 
设计前↑  

 
 
设计后↑  

 
 

 
 

 
 

 
 

 
 

 

 

     

5. 北京永兴河生态绿道


     
     



 
4公里海绵型雨洪廊道给社区居民带来不同季节的惊喜。永兴河原名天堂河,自1960年代以来就已被渠化,不断被挖开并用混凝土硬化,失去自然行洪能力。设计后的北京永兴河绿道突破了常规的城市防洪工程模式,将季节性的城市排水通道变成了具有弹性的绿色海绵,以保留和净化城市雨洪,同时创造了一个生态健康的、生产性的、促进社区建设的绿色基础设施。去除混凝土边坡,建造湿地,通过挖填方平衡来创建多孔地形海绵,形成多样化的栖息地,并布局活动场所以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  

 
 
设计前↑  

 
 
设计后↑  

 
 

 
 

 
 

 

 

     

6. 重庆潼南涪江大佛寺湿地公园


     
     



 
潼南大佛寺湿地公园位于涪江流经重庆潼南区中心区域两岸,南侧紧邻大佛寺四级风景区,地处潼南城市形象展示的核心区域,是高密度城市中难得的滨河滩涂绿洲。设计师以打造“与洪水相适应的滨江滩地——涪江湿地的回归”为设计目标,尽可能保留河道的滩涂湿地环境,压缩城市阳台的边界,架设步行廊道,增加市民的湿地体验空间。项目以“江舟花堤悠悠走,三千须弥漫漫寻”为愿景,挖掘潼南两个非常重要的文化元素:一个是历史悠久的航运文化,一个是以大佛寺为基础的佛教文化。从而打造具有本土文化性格的城市滨河湿地景观公园。  

 
 
设计前↑  

 
 
设计后↑  

 
 

 
 

 
 

 
 

 

 

     

7. 金华婺江燕尾洲公园


     
     



 
与洪水为友,实现景观的生态弹性。作为金华市中心唯一留存的河漫滩生境,燕尾洲湿地为多种鸟类和生物提供庇护。设计吻合不同重现期的洪水淹没分析,最大程度保留和修复自然生境,结合乡土植被和地形,构建与洪水重现期相适应的弹性生态防洪堤。面对场地水位的变化,以适应性强、生命力强的乡土植被作为基底,根据不同的洪水水位区域进行分区植物配置,营造适合洪水过程的多样化景观。  
   
 
设计前↑  

 
 
设计后↑  

 
 

 
 

 
 

 
 

 

 

     

8. 上海世博会后滩公园


     
     



 
后滩公园设计案例中,利用内河人工湿地带对黄浦江受污染的水进行生态水质净化。设计的内河湿地净化带长1.7km,宽5-30m,采用了加强型人工湿地净化技术,共分为沙砾滩过滤区、植物综合净化区、植物床净化区、梯田过滤净化区、重金属净化区、病原体净化区、营养物净化区和水质稳定调节区。来自黄浦江的江水进入人工湿地后,随梯田高度和植物高低的落差逐级下渗,经过层层过滤,从劣Ⅴ类水提升为Ⅲ类水;设计的湿地水体净化处理能力为2400m3/日。  

 
 
设计前↑  

 
 
设计后↑  

 
 

 
 

 
 

 

 

 
 

 

 

     

9. 三亚河红树林生态公园


     
     



 
三亚红树林公园建成于2016年,占地面积共28公顷,城市发展建起的混凝土防洪墙,抹杀了红树林及河漫滩生态系统。设计重新利用场地内原有堆填的城市建筑垃圾,将地形改造成指状相扣的形态把海潮引进公园,利用道路与水面间的高差,建立生态廊道,净化来自城市的地表径流。建成后3年,项目就达到了恢复红树林生境,满足市民游憩需求的目标。  
   
 
设计前↑  

 
设计后↑  

 




     

10.上饶信江生态走廊


     
     



 
上饶信江生态走廊基于生态保护、通过部分生态功能的恢复与提升,形成滨河湿地带、内河亲水带、都市田园带、城市阳台带、景观道路带、谷地休闲带、荷塘谷里带七大景观风貌片区。在生态基底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低影响的慢行系统,包括位于50年一遇洪水位之上,与跨江景观桥连接的空中步行栈道;城市阳台带20年一遇的步行栈道;以及滩涂湿地区域的游步道系统,满足不同游览需求,同时应对洪水淹没风险。最终形成一个基于生态保护,又有不同风貌特色体验的城市公园。  


 
设计前↑  

 
 
设计后↑  

南山伟岸
2023年08月01日 15:35:02
2楼

谢谢小编收集的十个母亲河生态修复案例,或许这里能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答案

回复
yj蓝天
2023年08月03日 07:48:09
3楼

图片真漂亮,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