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旧改 市政公共建筑设计:海口 · 颜春岭垃圾渗滤液处理站二期项目
benjamin903
2023年07月27日 14:16:26
只看楼主

中国是发展中的大国,国民经济一直在高速发展中,环境的透支程度也日趋严重,作为环境保护的主力军之一 —— 污水处理站责无旁贷地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必须时刻依靠的重要保障。 项目作为神维环境服务公司的二期扩容工程,建筑面积5200㎡,日常工作内容是为日均总量约1300m3的城市有机废弃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每时每刻,由市政管网输送过来的墨汁一样浓稠的原水先经过预处理变成茶色超滤出水,最终通过深处理变成可排放的清澈水体。在整个处理工序中,原水要经历原水池、生化池、膜处理车间、净水池,出水池这样几个依次处理的空间。一个类似洗碗槽大小的出水池是这个处理站最终肉眼可见的直观成果,其余的处理过程都在密闭的“腔体空间”或“管体空间”内部进行自动化作业。


中国是发展中的大国,国民经济一直在高速发展中,环境的透支程度也日趋严重,作为环境保护的主力军之一 —— 污水处理站责无旁贷地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必须时刻依靠的重要保障。




项目作为神维环境服务公司的二期扩容工程,建筑面积5200㎡,日常工作内容是为日均总量约1300m3的城市有机废弃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每时每刻,由市政管网输送过来的墨汁一样浓稠的原水先经过预处理变成茶色超滤出水,最终通过深处理变成可排放的清澈水体。在整个处理工序中,原水要经历原水池、生化池、膜处理车间、净水池,出水池这样几个依次处理的空间。一个类似洗碗槽大小的出水池是这个处理站最终肉眼可见的直观成果,其余的处理过程都在密闭的“腔体空间”或“管体空间”内部进行自动化作业。




一直以来,我们对于垃圾、污水、毒物等处理厂具有惯性思维,认为其必须远离人们的日常生活。 甚至在传统观念上,这些名词还具有一些别样的意味: 晦气、不净、风水不好,等等。 而到了现代,随着科技的进步,不必再有这些顾虑: 污秽的垃圾全部通过密闭容器运送进处理中心,再进行负压环境的操作净化和处理,最后出来干净的循环物或是可以利用的能量,全过程对周围环境零污染。




原先的厂房内部的概念就可以缩小到机器表面,我们可以近距离站在机器旁边来参观这些自动化设备。 原先的人是操作类人工,现在基本转换成监视类人工。 原先的人与机器的关系是控制,现在是关注。 原先的外人与污水厂的关系是回避,现在则是共享。




在园区内部,以“水”为主体营造了一个柔软的内核,面向内核的界面是通透的自动化处理车间、粗粝而又温润的现浇混凝土池壁,这是一个反传统工业建筑的内核,将工业建筑中不为人知的美以一种独特的姿态展现出来。









随着共享与开放的概念介入,项目试图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游览参观”成为该建筑功能的一部分。设计团队尝试以“游园”的方式来组织串联园区内部交通。具体采用了曲线元素,即在传统的方整形体中嵌入不同方向和尺度的圆,这些“圆”成为游园中巧妙布置的节点,或入口、或展厅、或植物庭院,通过路径进行组织后使得厂区成为一个可观可游的开放式公园。



由于南面城市干道比场地高出四米左右,因势利导将整体厂区分为高区与低区。高区主要包含入口前场、廊桥和展厅,高区的视野利于刚进入园区就可以初步窥探污水处理站的整体形象。参观者通过内部楼梯以水为线索逐级到达低区,经内院、树下庭院、流水花园再到参观各污水处理车间,通过实地参与和互动进一步深刻了解现代化的污水处理方式。最后通过竖向楼梯环绕至展厅屋顶,除却整个园区的鸟瞰,眼前的清水池通过一根巨大的导管倾泻至屋顶再流到庭院,“水”处理和参观同时到达高潮。







生化处理池平均壁厚 600mm,需要通体现浇得以耐受巨大的污水压强。鉴于工业建筑在外立面施工的精细度水平,粗戾的表面反而更贴合工厂身份,于是直接设计模板,利用模板纹理,做出一些山形图案,“远山”意向的营造也配合污水厂形成富有东方园林意境的内院。



建筑以红砖、混凝土、钢铁与玻璃等传统工业建筑材料作为主材,通过材料的重组重新诠释了工业建筑。红砖以明快的色调唤醒了人们对厂房的原始印象,混凝土以浑厚的质感和独特的肌理凝结了建筑的光影与体量,钢铁以坚韧的材料特性为建筑提供了充满力量的图腾,玻璃以其轻盈和通透成为车间内净化设备的展窗。景观挡墙及花池使用了可就地取材的天然火山岩。




园内所有开放水景使用的都是净化后的排出水。考虑到开放的景观水池会被二次污染从而影响排出水的质量,因此水景的水不接入质检端口,从独立的排水口排出实现再利用。




建筑通过天窗、low-e玻璃幕墙,充分利用自然光,减少运营能耗,缩小碳足迹;项目设计、建设了雨水回收系统,用于厂区绿化景观(中心庭院)用水,节约水资源;通过大数据平台收集监测运营数据,科学地给出降电和降耗方案,智能化控制用电负荷和药剂投加量,在最小电耗,最小药耗的前提下,稳定运营项目,计划在2025年实现碳达峰。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