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资产审计的研究和探索
wx_64138241
2023年07月10日 11:15:38
只看楼主

摘要: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水资源资产审计对于促进区域水资源节约利用、推动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和均衡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某区实际,阐述水资源资产审计的相关内容和工作特点,对水资源资产审计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针对水资源资产审计面临的内外部挑战和困难提出对策建议。 一、政策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战略地位显著提升。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明确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法律地位,明确对土地、水资源等国有资源的审计监督。审计机关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以强有力的审计监督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摘要: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水资源资产审计对于促进区域水资源节约利用、推动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和均衡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某区实际,阐述水资源资产审计的相关内容和工作特点,对水资源资产审计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针对水资源资产审计面临的内外部挑战和困难提出对策建议。
一、政策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战略地位显著提升。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明确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法律地位,明确对土地、水资源等国有资源的审计监督。审计机关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以强有力的审计监督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二、水资源资产审计调查的特点
(一)点多。一个水资源资产审计项目往往会涉及多个分散的水体,审计人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往返于各点位,开展现场调查取证。
(二)面广。水资源资产审计涉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保护,同时还要审计相关资金征管用、项目建设运行、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执法等情况,涉及财政、发改、水务、环保等多个部门。
(三)专业性强。做好水资源资产审计,需要结合运用常规审计方法与环境科学、自然资源法规、自然资源监测等专业知识,才能取得客观充分的审计证据。因此,审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审计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生态学、动物学、植物学、社会学、工程学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同时,由于水资源资产审计涉及自然资源,最实用的审计方式是将传统审计方法与地理信息技术相结合,也就是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数字地球技术。
三、水资源资产审计的现状
辖区有2条河流、6个湖泊、4个港渠,水资源资产审计主要以专项审计、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政策落实情况跟踪审计为主,2020年区审计局开展的审计项目中涉及水资源资产审计的项目共5个,2021年共7个,大多数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近几年水资源资产审计情况表明,该区高度重视河湖保护工作,紧紧围绕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的主要任务,以推行河湖长制为契机,大力开展河湖治理和管护工作。立足不同区域、不同河湖的实际,强化系统治理,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实行一河(湖)一策,全面落实三查、三清、三治、三管责任。但同时还存在制定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不完整、河长制执行不到位、个别黑臭水体存在间歇性返黑返臭现象、个别项目结算进展缓慢等问题。
四、水资源资产审计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一)职能职责交叉不清。一方面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务等资源环境部门在职能划分和事权财权分配存在交叉、缺位和权责不清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会存在“多龙治水”问题。另一方面,部门和上下级政府之间,特别是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之间存在的上下沟通不畅、责任不清、边界模糊等问题给审计增加不少阻力。
(二)数据指标存在局限性。一方面是数据的完整性难以保证。水资源的情况单从检测的报告中很难看出全貌,例如,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数量管理与水质量管理等分别由不同的部门管理,数据提供口径统一性不够。另一方面是定性的指标无据可查,例如水资源政策的落实及执行情况、领导干部履责情况等没有定性的指标相对难以界定,尚未建立水资源资产审计操作规范,这种边实践、边探索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质量。
(三)审计方式方法有待完善。一方面审计范围界定不够清晰。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既涉及审人、审事、审部门,也涉及审资金、审项目、审制度落实等,实际审计中往往不够明确。另一方面,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不够健全。由于缺乏具体的量化指标,在评价内容中不能明确界定责任,审计报告评价内容往往过于宽泛,未能准确体现被审计对象的特点和重点,不能对审计事项精准“画像”。
五、提升水资源资产审计质效的对策建议
(一)制定“滚动式”计划。落实区域自然资源环境五年发展规划、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要求,在组织对区本级及区属单位预算执行全覆盖审计基础上,对自然资源资产的审计对象进行周期式滚动安排,充分考虑审计对象特点、单位职能,对同行业的相关资源环境开展专项审计,力争全面覆盖。
(二)探索“融合式”审计。进一步深化与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财政专项审计、政府投资审计等其他项目审计的融合,将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环境事项,嵌入各项目审计之中,审计情况在审计报告中反映,并在年度的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综合报告中合并反映。
(三)深化“一盘棋”统筹。统筹整合审计资源,打破科室界限,组建财政审计组、投资审计组、监督审理组、成果深化组等专业审计团队,集中优势逐项攻坚,切实做到“一审多果,一果多用”。借力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充分实现向外借力,有效解决审计力量不足等问题。同时,依托区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联席会议,建立健全情况沟通、资料查询、调查取证、案件会商、线索移送、结果运用等工作协助反馈机制,加强与纪委监委、组织人事、巡视巡察、环保督察等部门的工作联动和信息互通互用,明确审计移送成果的具体办理标准、移送问题线索工作办法,形成横向监督合力。加强与上级审计机关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协调联系,在项目统筹、人员调度、信息共享等方面获取工作支持,形成纵向监督合力。
(四)强化“大数据”支撑。深入落实“科技强审”的战略目标要求,依托智慧数据共享平台,加大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领域业务管理、地理信息等数据的比对、挖掘和分析力度,在数据挖掘、多维分析、审计预警等领域加强实践探索。同时,积极选送人员参加系统内的业务培训,建立由数据分析专家、审计能手、技术骨干等组成的数据分析团队,做好人才和技术上的储备,为深化水资源资产审计奠定坚实的技术和人才基础。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