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行业养护工程创新案例 (联展) 根据《“十四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纲要》,总结和发布公路养护管理工程典型案例,促进公路养护管理高质量发展。
公路行业养护工程创新案例
(联展)
根据《“十四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纲要》,总结和发布公路养护管理工程典型案例,促进公路养护管理高质量发展。
2022年,在部公路局的支持下,中国公路学会面向全国开展 “公路行业养护工程创新案例” 征集评选活动。
征集历时一年,经过公开、公平、公正地三轮评审,共评选出45项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社会影响力大,具有广泛推广应用价值和前景的创新案例。
其中,特等案例4 项,一等案例 13 项,二等案例 28 项。
二等案例
三维激光、多波束水下扫描技术在山区高速及高烈度区桥梁下部结构养护检测中的运用
完成单位
四川高速公路建设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工程概况
都江堰 —汶川高速公路,简称都汶高速,始于成都市下辖 都江堰市 ,止于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汶川县 ,是国家高速G4217 蓉昌高速 的重要组成部分。庙子坪岷江特大桥位于都汶高速公路K53+290处,是项目的标志性工程。该桥梁全长1436.22m,桥面总宽为24.5m,桥跨布置为2×50 m简支T梁+(125+220+125)m连续刚构+17×50 m简支T梁。桥梁纵坡0.8%,设计荷载:汽车—超20级,挂车—120级;设计水位:877.00米(水库正常蓄水位),紫坪铺水库建成后河宽达1.5km;地震基本烈度:Ⅶ度。
庙子坪岷江特大桥总投资近2亿元,最高的桥墩达100余米,桥位区所在岷江河段河谷宽阔,河道蜿蜒曲折,勘察期间岷江水面高程在769~771m左右,河谷两侧山体浑厚呈垅脊状,海拔1500~1800余米,距紫平铺电站大坝4200米。2008年“5·12”地震时该桥主体结构已建成,在“5·12”地震中,庙子坪岷江特大桥第10跨桥身发生跌落,高百余米的第5号主桥墩产生裂痕,整座大桥的引桥桥身均与桥墩发生了位移,灾后检查采用蛙人下潜对水下结构进行了检测,受下潜深度及水的浑浊影响,检测效果不佳,在灾后恢复重建的修复方案,修复此桥需要重新搭建第10跨桥身,再将全部引桥上部结构及桥身移回原位,同时修补好第5号桥墩在水下数10米深处的裂痕。
该桥维修加固后于2009年5月修复后建成通车营运,据统计营运期间4.0级以上余震几万余次,同时在营运期间的桥梁定期检查结果中发现箱梁纵向或斜向裂缝,T 梁在横向上与盖梁挡块抵死,导致挡块开裂,支座剪切开裂,下部结构受检测手段的影响,采用的望远镜或无人机等远程查看,未见明显病害,同时第10跨梁板在水下与桩基础的相互关系不明确,水下墩柱的加固效果如何?这些一直是定期检测的盲区,为养护决策带来了困扰。
主要创新点
庙子坪特大桥建设期间遭受“5·12”地震,桥梁受损严重,经修复后投入运营,运营期间又频遭余震,但由于该桥处于深水区,河宽1.5km,检测手段受限,该桥下部结构变形、位移、缺损等状况不明,难以准确判定桥梁结构状况。亟需寻找有效手段查明下部结构水面以上墩身、水下墩身的变形、位移及竖直度,河床处墩桩结合部的缺损和冲刷情况,评价桥梁下部结构技术状况。本项目的创新点主要采用全站式影像三维激光扫描和多波束水下扫描技术的新检测方法对下部结构开展养护检测,主要创新成果如下:
1)全站仪式影像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从传统单点测量到面测量的革命性技术突破,是通过一束一束的激光照射到物体表面,能够测得结构表面几百万个激光点,激光点携带方位、距离和X、Y、Z的信息,因而测得墩身的结构激光点云,通过后处理软件汇集分析形成空间立体结构,从而分析墩身的的变形、位移及竖直度等的技术状况,对下部结构进行科学评价。全站式影像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从传统单点测量到面测量检测桥梁墩柱竖直度,经过数据处理,显著提高了检测精度,解决了传统单点测量方法在桥梁结构通车运营后受测站和测距影响下无法测得下部结构的墩身的的变形、位移及竖直度等状况,实施效果良好。
2)多波束水下扫描技术是现代水下检测领域的新兴技术,集成了现代空间测控技术、声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实现了对水下结构物和河床断面形状的高精度和高密度测量。多波束水下扫描通过搭载无人测量船,实现了由线到面的覆盖扫描,对水下结构物和河床断面的水下三维高精度点云数据的扫描储存,通过后处理软件对多波束采集原数数据进行滤波、声速等修正处理分析,生成测区三维地形图和水下结构物空间立体结构。解决了山区高速深水区、高烈度区的桥梁水下结构的变形状况(竖直度)和墩桩结合的河床处的冲刷及结构缺损状况,便于准确的判断桥梁下部结构的技术状况,为桥梁养护做出科学决策,实施效果良好。
生产、应用及推广情况
1.生产应用: 庙子坪特大桥桥位所在地段为高山峡谷的梯度电站的蓄水深水区,河面跨度1500米,近年来山区强对流天气引起的强降雨造成洪水流量不断刷新历史,距电站坝址较近,电站泄洪是否对下部结构墩桩结合部造成冲刷下切和结构造成损伤,以及“5·12”汶川地震余震频发不断,下部结构在地震力的作用下的变形(竖直度)状况是否影响运营安全,作为养管单位亟需解决桥梁下部结构检测盲区带来的困扰。2020年我省管养单位和检测单位共同研究,采用全站式影像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和多波束水下扫描技术,对高山峡谷的都汶高速公路上的庙子坪特大桥开展了下部结构的专项检测。通过检测结果分析,桥梁下部结构的墩身变形(竖直度)状况在规范允许偏差范围内,墩桩结合部未见冲刷缺损,尺寸大小与设计资料基本相符,河床与设计相比未见下切。
2.推广应用: 在庙子坪特大桥检测实施效果良好的基础上,对本省其它高速公路同样情况的绵广高速上涪江四桥和白龙江大桥推广开展了全站式影像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和多波束水下扫描技术的桥梁结构专项检测。
通过创新性的检测方法,解决山区高速深水区、高烈度区的桥梁水下结构的变形状况和墩桩结合的河床处的冲刷及结构缺损状况等检测盲区对结构运营安全的困扰,并建立了桥梁养护新的比较基准,为今后养护科学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撑,提高了养护的科学性、精准度,是科学创新的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