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保护与抢救的首要选项
qq80998479
qq80998479 Lv.2
2023年05月19日 11:34:05
来自于水土保持
只看楼主

古树是一个地方自然与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人们寻乡愁、追情思的寄物,其沧桑厚重的风骨给人以激励和力量,其遒劲傲立的体质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是古气候古环境等重要的研究对象。古树资源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保护古树我们已经尽力了,但是近年来不断有古树告急的消息,这是一件令人担忧的事情。笔者经过调查研究认为,古树的保护与抢救应该把去“人为干扰”、恢复其原来的生态环境作为首要选项考虑。     

古树是一个地方自然与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人们寻乡愁、追情思的寄物,其沧桑厚重的风骨给人以激励和力量,其遒劲傲立的体质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是古气候古环境等重要的研究对象。古树资源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保护古树我们已经尽力了,但是近年来不断有古树告急的消息,这是一件令人担忧的事情。笔者经过调查研究认为,古树的保护与抢救应该把去“人为干扰”、恢复其原来的生态环境作为首要选项考虑。     


△石丛上的树木与环境达到了高度协调,人类的任何   好意   对它都可能是多余的。  


百年之龄即为古树,有些树龄可达成百上千年甚至数千年。天然起源的古树其生命的萌发应该说是机缘的巧合、环境的选择、必然中的偶然。不难想象:在它立足当下之前应该有不少     家伙     曾到此试探过、适应过,但都未能成功,而它成功了,接着就开始接受大自然的洗礼,栉风沐雨,顶雪披霜,或干旱湿涝,或灼热寒冷,或阴暗阳晒,或风高郁涵,再过极端的环境它都经受过、煎熬过,它把生命已与环境融为一体,并且达到无比精妙的平衡,任何人为活动对其生境的突然改变对它来说都有可能是一种戕害,哪怕是   细微再细微   。人工起源的古树亦同此理。


△某景区:两棵千年古树毙命于环境的改变


2020     7   月,笔者去某景区调研。山顶为花岗岩岩基,不少油松顽强地生长在狭小的石缝中,树龄当在千年以上。坚实的岩石、沧桑的古木,形成了无比诱人的美景,但有两棵发黑的   枯树   重重地闯入了人们的视野,出于职业的本能,笔者做了详细勘查。综合分析认为:景区步道建设改变了它原来的生长环境,是致其死亡的主因,建设者处于好心,为古树加砌的   雨水收集池   是导致死亡的重伤之刀。


△枯树的局部照片:树 给它带来了麻烦  


另一棵油松胸径约   40   厘米,树龄少说也有千年,死亡的原因在于它附近的建筑。建筑地基的形成完全改变了它根部水系的分布,进而导致其死亡。万年青山千年古树,到处郁郁葱葱,唯有人工设施修筑的地方出现了死亡,足可见     人为滋扰     干系难逃。


△某森林公园:步道修建导致古树死亡


2020     8   月,笔者到某森林公园调研,游览歩道沿山脊曲折而行,海拔约   2000   米,沿途松栎茂盛,林丰竹修,唯有道路两侧有个别大树死亡,仔细查看,亦不出     改变生境     的缘故。


影响树木生长的主要因子是水、肥、气、热。绝大部分生命的维系都离不开空气,树木更不例外。 树根 树体 来讲起着 固定 供养分 的作用。土壤中的空气与水分含量成反比关系,哪个过多或过少都未必是好事。土壤 水分过少 ,树木就会出现生理缺水,树液倒流,叶变黄树变蔫;土壤 水分过多 ,树根呼吸困难,根部细胞生命危急,导致物质输送供应不可维继,也会叶变黄树变蔫,直至死亡。


笔者有一次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开会,   由于到会时   间过早,就到南院散步。进门右手是冶园宾馆,宾馆南侧是一条银杏路,仔细观察发现,位于雨水管口的银杏树(下图   a   )比正常环境下的银杏树(下图   b   )要弱小很多;宾馆西侧南北路的东侧一列银杏共有   18   棵,位于污水井口旁的树木要比正常环境下的树木长势旺盛很多。这不是个例,全部调查完后发现这是一种规律。


调查资料:位于污水井口的银杏树共 9 棵,实测胸径分别为 33、29、30、35、29、30、30、32、31cm ,平均值为 31cm 。正常环境的平均胸径为 25cm 2020.10.31 补充调查)


  雨水管口 (a) 正常环境下的银杏 (b) 胸径有显著差异


研究分析认为 在水分充足的情况下,过多的来水会给树木生长带来负担,而污水井深入地下并紧靠树根,意外地为树根提供了通风透气条件,极大地改善了树木生长环境,这应该是树木长势旺盛的重要原因。


△某景区:新美的环境未必对古树是件好事


2016     9   月,笔者到某景区调研,任务是整体提升景区的绿地景观质量。调查发现,庙宇西侧地势较高,几株古柏风姿苍劲,枝繁叶茂,明显比东侧低洼处的古柏树势为旺。东西两处对比,相形见绌,低洼古柏干孤枝疏,垂垂老矣,虽不乏遒劲沧桑之感,但总有每况愈下的光景。侧柏是阳性树种,不怕湿热,天然分布可以到海南岛,但更耐干旱瘠薄。长期的充足水分供给,有悖于其生物学特性,对它来说就是一种伤害。草坪、树池,环境整治好了,却改变了古树早先原始自然的生长环境,古树很难接受这种改变。


△西安市南大街银杏行道树


2018     5   月西安市园林工程公司同志打来电话,咨询南大街银杏树的养护问题。数十年的银杏,多批次更换,还是不除顽疾,继续有生长不旺甚至死亡现象。历史名城,南大街可谓西安市的“封皮”和“名片”,不能老这样     换下去     。话里话外,打电话的人显得十分着急。笔者建议深挖一弱株做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掏上来的土壤呈湿泥状,水分过度饱和,树根几乎处在缺氧状态下。后来在树下加设竖向导管,增强土壤透气性,全面施工后近几年情况似乎有所好转。

△黄帝陵祭祀大殿两侧林带


2004   年黄帝陵祭祀大殿落成,按设计要求,东西两侧应配置油松林带。为了在大殿落成典礼前完成这项任务,只有栽大树才能尽快形成氛围。     大树、效果、短期     ,这可是个不小的挑战,当时在北京邀请来了园林大家   李嘉乐   老师操盘此事。笔者参与了这项工作。大殿位于凤凰岭南坡,林带北高南低。李先生的技术方案是:整理林带地形,最底层置碗口大小的鹅卵石(南端留出水口),其次为小鹅卵石、砂层,最上面覆约   2   米厚的土壤,同时还加设了灌溉设施。此方案的优点在于灌溉后既可以保证土壤持水,又不至于土壤积水,很好地处理了       ”“       关系。


  △环境整治好了,古树未必接受这份“好意”  


景区开发建设中,为了增加环境的美观度,往往改变了古树名木的原来生境。如,平整场地,加设树池,再施以水肥等   。人类的这种     好心好意     树木未必领情,恰恰有悖科学规则,一年半载无所谓,八年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就可能出现问题。时过境迁,后来的经营管理者就很难知道古树原来的生境状况,更不用说找到置古树于死地的真正元凶了。


基于以上案例,我们是否可以发问  


几千年的古树死在当下,正常么?正常!因为树总有一死,为什么不能死在当下?


几千年的古树死在当下,正常么?不正常!因为几千年都熬过来了,为什么会死在当下?


笔者以为,古树死亡正常与否,判断的标准 :看它是属于原生环境下的死亡,还是人类干扰过它的生境后的死亡,前者叫“寿终正寝”,后者可谓“非正常”。这样的结论不可全对,但对的方面是主要的。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