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摘要 黄土的形成一般包括四个主要阶段:黄土颗粒的产生、收缩、搬运和沉积。传统上,在仅基于物源特征而不考虑产地和运输的情况下,黄土被分为冰川黄土、沙漠黄土或其他类型。目前,对黄土成因的研究往往局限于个别地区,对世界范围内黄土分布的系统综述较少。区域研究和全球研究都缺乏关于黄土厚度、连续性和面积变异性的信息。本篇综述整合了大量关于黄土源区和运移路径以及沙漠过渡带存在的信息。确定了黄土的3种成因模式:(1)大陆冰川源区-河流搬运;(2)山地源区-河流搬运;(3)山地源区-河流搬运-沙漠过渡。精心编制了包含黄土物源和运移路径的全球
02 图表
03 结论
(2)MR 成 因 模 式 的 黄土 物 源 来自于高海拔山区,通过河流输送到中下游进行 被吹蚀 。河流与沉积区之间没有较大的沙漠过渡带。通过这种模式孕育的黄土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区,与MRD模式的物源区相比,这些地区更潮湿,可能也更寒冷。这些地区包括美国西部、阿拉斯加、阿根廷北部及其邻近地区、中欧和西欧、西伯利亚、中国东部部分地区、南亚和新西兰。在所有这些地区,河流携带着颗粒贯穿整个盆地(从山前洪积扇到河口,甚至到第四纪干涸的大陆架),大多数河流运输距离在200至600公里之间,少数达到1000公里,并在中游接收其它物源。黄土沉积分布在河流沿线,主要分布在主要河流中下游200公里(50 - 300公里)范围内。与河流的距离相对较小,可能是由于风力有限或地形的阻碍。
(3) MRD 成 因 模 式 的黄土 物 源 来自于 相对高海拔地区,经河流输送至中下游或进入沙漠盆地进行吹蚀。从河流到黄土沉积区的风输送路径(一般为200公里) 包括 大 沙漠(或沙地)作为过渡地带。这种黄土 成因 模式主要分布在阿根廷潘帕斯、中国中西部、中亚、非洲、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与其他黄土类型相比, MRD 型黄土主要集中在中低纬度干旱地区或内陆地区。大的运输距离可能是由于强风或缺乏地形障碍。从河流或沙漠中心到黄土沉积区中心的平均风沙输送距离可达700公里以上。沙漠过渡带的形成是干旱区长距离风沙搬运过程中粒子分选的结果。
(4)从地理背景上看,黄土间歇性地分布在南北半球中纬度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在中国昆仑山以北5300米的海拔范围内(如阿根廷和新西兰)都可以找到黄土沉积物(Sun, 2002b)。除了西伯利亚东北部和阿拉斯加北部富含水分的冰冻黄土外,黄土一般都在地下水位以上。
( 5 ) 世界上最厚(一般在几十~300m厚,最大可达505m ) 和最连续的黄土沉积位于中国 ( 图6和图7 ) ;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的黄土厚度通常在几十~200 m 之间。欧洲和北美的黄土厚度一般不超过20米,但在某些地方 ( 如多瑙河下游、帕卢斯地区、内布拉斯加州和阿拉斯加 ) 达到数十米或接近100米。南美洲的黄土厚度一般为50m,新西兰、非洲和阿拉伯半岛的黄土厚度一般为20m,澳大利亚的黄土厚度一般为3m。
(6)世界上黄土覆盖面积最大的地区是亚洲,其次是欧洲、北美和南美(表3)。欧洲黄土覆盖率约为16.6%,亚洲为10.6%,北美为6%,南美为2.6%。在全球范围内,黄土覆盖面积约占全球陆域面积的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