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去扬州赏的,其实不是“琼花”?
gienix
gienix Lv.2
2023年05月15日 10:29:33
来自于园林植物
只看楼主

相传隋炀帝杨广酷爱琼花,自公元604年登基以来,在位14年间曾有13年待在扬州,就是为了能天天观赏琼花。开凿那条著名的大运河,也是为了能更方便地三次下扬州,看琼花。   在很多影视剧中,杨广都是荒淫无道的代名词 很多历史学家都说这些是传说,隋炀帝没那么昏庸也没那么无聊,但琼花的美名却流传下来。直到1400年后的今天,依然让无数人对它充满幻想。不过事实上,隋炀帝当年去扬州赏的,其实并不是现在我们所说的琼花。

相传隋炀帝杨广酷爱琼花,自公元604年登基以来,在位14年间曾有13年待在扬州,就是为了能天天观赏琼花。开凿那条著名的大运河,也是为了能更方便地三次下扬州,看琼花。

 

在很多影视剧中,杨广都是荒淫无道的代名词


很多历史学家都说这些是传说,隋炀帝没那么昏庸也没那么无聊,但琼花的美名却流传下来。直到1400年后的今天,依然让无数人对它充满幻想。不过事实上,隋炀帝当年去扬州赏的,其实并不是现在我们所说的琼花。


在琼花盛开的5月,一起来听听它的故事。



琼花和绣球荚蒾


《中国植物志》中,对 绣球荚蒾( Viburnum macrocephalum 琼花( V. m. 'Keteleeri' 均有记载,从拉丁学名来看,琼花是绣球荚蒾的一个变种。


可当我们看到这两种植物时就会感到奇怪,绣球荚蒾的花序上没有可育花,它不能产生种子,怎么会有发生变异的后代呢?

 

绣球荚蒾( Viburnum macrocephalum


  

琼花( V. m. 'Keteleeri'


而琼花的花分为可孕花和不孕花。可孕花小,簇拥在一起,花谢后还会结果,到秋天果实变红;不孕花组成一个圆,环绕着可孕花。一般而言,不孕花共有8朵,但也不是定数,也有开3至7朵的。


再加上这两种植物的叶、枝、干都是一模一样的,明显绣球荚蒾应该是琼花的变异种才对。


事实也确实如此。只不过因为拉丁学名的命名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只有西方人参与,名称出现的顺序也体现着西方认知世界的过程。


1847年,英国植物学家将在中国采集到的绣球荚蒾定名,而琼花则到1863年才有拉丁名。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优先律原则,因琼花在绣球荚蒾之后发表,最终琼花反倒成为了绣球荚蒾的变形。



隋炀帝赏的是什么?


现在我们在称呼一种植物的时候,可以将《中国植物志》上记载的正式中文名作为依据。然而古时中国称呼植物没有统一的中文俗名系统,所以异物同名和同物异名的情况非常普遍。

 

绣球荚蒾( Viburnum macrocephalum


《中国植物志》上被称为“琼花”和“绣球荚蒾”的植物,古时也有很多不同的称呼,比如玉蕊、山矾等。琼花这个名字大概是从宋代开始出现,最早可能来自宋代王禹偁(chēng)的《后土庙琼花诗》序:“扬州后土庙有花一株,洁白可爱,且其树大而花繁,不知实何木也,俗谓之琼花。因赋诗以状其态。”


那宋人所说的琼花是什么?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一直相传琼花仅扬州后土祠有一棵。后世不断有人宣称琼花之珍贵,甚至称其为“无双”,并在其侧修“无双亭”。如宋《山房随笔》所记:“扬州琼花,天下祇一本,士大夫爱重,作亭花侧,扁曰无双。”


琼花( V. m. 'Keteleeri'


因此综合来看,古人所说的“琼花”很可能指的是今日的绣球荚蒾——因为琼花在南方山野间挺常见,而琼花的全不育花变异类型“绣球荚蒾”则很难见到,也许这才催生了隋炀帝为看“琼花”而下扬州的传说。


虽然当年杨广不停去扬州看的应该是绣球荚蒾,但如今的人们已经按照《中国植物志》来定义这两种植物了。在扬州大明寺,有一株300年的古琼花树,号称是当地树龄最大的琼花;在琼花观、瘦西湖等著名景区,也有以琼花命名的景点。这些琼花的拉丁名,都是( V. m. 'Keteleeri' )。而在何园、五台山大桥等地,则是观赏绣球荚蒾的胜地,它们的拉丁名则应为( Viburnum macrocephalum )。

 

扬州大明寺中的琼花



“绣球”另有它物


北宋末年,扬州被金人铁骑踏破后,后土祠的琼花很可能随着城破而被毁,琼花难以寻得,后人开始种植“聚八仙”以代替琼花。“聚八仙”又称“八仙花”,它到底指的是什么,也一直众说纷纭。因为琼花的一个别名就是聚八仙。


“八仙花”这个名字基本稳定下来是在清代,指的就是如今虎耳草科的绣球,又名紫阳花。据《清稗类钞》记载,“八仙花为落叶小灌木,花大而美艳,多数丛集如圆球。其萼能变两种颜色。”变色这个特征很明确地指向了绣球这个物种。《中国植物志》为了与现在的绣球区分,于是把今天的主角定名为绣球荚蒾。

 

虎耳草科的绣球,花色可随土壤酸碱度不同而改变


现在,我们见到的绣球荚蒾都是扦插来的,它们也可以嫁接在琼花的枝干上。这些绣球荚蒾的枝条可能就来自扬州后土祠那棵“无双”的“琼花”,也有可能后土祠的“琼花”早已随着金军入侵扬州城而消失了,我们种植的绣球荚蒾是后世重新出现的变异。



长得很像的“亲戚”


随着现代观赏园艺水平的提高,除了琼花和绣球荚蒾,各地的植物园、公园和城市景观中还出现了很多与其长得很像的“亲戚”,最常见的是同属于五福花科荚蒾属的欧洲荚蒾( Viburnum opulus L.)和‘雪球’欧洲荚蒾( Viburnum opulus 'Roseum' )。

 

欧洲荚蒾( Viburnum opulus L.)


‘雪球’欧洲荚蒾( Viburnum opulus 'Roseum'


它们的关系与琼花和绣球荚蒾一样,原始种是中间为可育花、四周为不育花的欧洲荚蒾,发生变异的是‘雪球’欧洲荚蒾。它们与琼花这一家最大的区别是叶片不同,琼花这一家子的叶片为全缘,而欧洲荚蒾的叶片为有锯齿且三浅裂。


在位于北京的国家植物园,现在正是‘雪球’欧洲荚蒾的盛花期。在它的复伞形聚伞花序上,大量不育花簇生在一起,形成一个球,花朵初开时绿色,成熟后变为白色,满树白球甚是壮观。作为如今知名度最高的荚蒾之一,它已广泛用于园林之中,可以孤植,也可植于花境边缘,还能用作树篱。


另外还有一家子,有可育花的原始种叫蝴蝶戏珠花( Viburnum plicatum f. tomentosum ),全是不育花的变异种叫粉团( Viburnum plicatum Thunb)或雪球荚蒾。


蝴蝶戏珠花( Viburnum plicatum f. tomentosum


粉团( Viburnum plicatum Thunb)


与琼花不同的是,蝴蝶戏珠花的不育花是两侧对称的,看起来就好像翩翩蝴蝶,围绕着中心的“珠”——即可育花——在飞舞嬉戏。粉团则也是一个个大大的白色花球开满枝头。这一家子的叶片为狭长的纸质叶,卵圆形或椭圆形,叶脉明显,有时有褶皱。


说了这么多,最后总结下:隋炀帝当年赏的琼花,现在叫绣球荚蒾,它是如今名为琼花的变异种,没有繁殖能力。与之相似的还有‘雪球’欧洲荚蒾、粉团等。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