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工地,肯定见到过构造柱,一般对于框架结构中的填充墙或者是砌体结构,都会有构造柱的存在。而新人也许会对构造柱产生疑问,对其基本的设置以及要求又是如何?本文意在从各种规范条文中梳理清构造柱的要求,从而对构造柱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也不是完全全照搬规范,而是通过这一次的梳理是自己更加清楚构造柱的相关要求,用自己的话阐述以及加上自己的理解。构造柱就是在砌体房屋墙体的规定部位,按构造配筋,并按先砌墙后浇灌混凝土柱的施工顺序制成的混凝土柱。构造柱的作用很大,一方面是在框架结构中的填充墙,加强砌体结构平面外的整体稳定性,同时加强对砖砌墙体的约束;在多层砖砌房屋中构造柱和圈梁共同作用,可以增加建筑的延性,提供建筑的抗侧能力,防止或者延缓建筑物在地震影响下发生突然倒塌或者减轻建筑物的损坏程度。其实构造柱并不是承担竖向荷载,而是用于抗击剪力、抗震等横向荷载的。
初到工地,肯定见到过构造柱,一般对于框架结构中的填充墙或者是砌体结构,都会有构造柱的存在。而新人也许会对构造柱产生疑问,对其基本的设置以及要求又是如何?本文意在从各种规范条文中梳理清构造柱的要求,从而对构造柱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也不是完全全照搬规范,而是通过这一次的梳理是自己更加清楚构造柱的相关要求,用自己的话阐述以及加上自己的理解。
构造柱就是在砌体房屋墙体的规定部位,按构造配筋,并按先砌墙后浇灌混凝土柱的施工顺序制成的混凝土柱。构造柱的作用很大,一方面是在框架结构中的填充墙,加强砌体结构平面外的整体稳定性,同时加强对砖砌墙体的约束;在多层砖砌房屋中构造柱和圈梁共同作用,可以增加建筑的延性,提供建筑的抗侧能力,防止或者延缓建筑物在地震影响下发生突然倒塌或者减轻建筑物的损坏程度。其实构造柱并不是承担竖向荷载,而是用于抗击剪力、抗震等横向荷载的。
鉴于我前面的施工经验,一般多数是在框架结构中的填充墙遇到构造柱,就先说说框架结构中填充墙的构造柱相关的要求。当时作为小白在施工现场,一般构造柱在结构施工图中并不会显示,而更多的是在建筑施工图中,而我接触的那个工地的建筑施工图纸中有关构造柱的规定在建筑总说明有明确为:“墙长大于5m时,应设置构造柱,墙高超过4m时墙体半高处应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对于构造柱的配筋及尺寸则在全厂结构总说明中有明示。以上是对一般较好素质的设计院所设计的图纸,会对这些看似很小的东西却很重要的构件的说明,而我看其他能力较差的设计院则会很容易忽略说明这个问题,认为这个很简单根本不需要说明,殊不知,这其中会牵扯到很大的问题(不仅有安全问题同时也有工程算量的问题)。如果图纸中没有对构造柱要求有所说明,则我们根据相关规范,我会在下面梳理一下。可是强调一点,如果图纸有说明,则需要按图施工,切勿根据自己以往经验或者自己看到的规范施工。下面言归正传:
根据规范《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框架填充墙与框架的连接,可根据设计要求采用脱开或不脱开方法。有抗震设防要求时宜采用填充墙与框架脱开的方法。之所以对于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填充墙与框架采用脱开的方式是因为嵌砌在框架和梁中间的填充墙砌体,当强度和刚度较大,在地震发生时,产生水平地震作用,将会顶推框架梁柱,易造成柱节点处的破坏,我们在抗震中遵循“强柱弱梁,强节点强保护”,为保护节点,因此脱开较好,所以强度过高的填充墙并不完全有利于框架结构的抗震,但是为了保证填充墙平面外的稳定性,规定了在填充墙两端的梁、板底及柱(墙)侧增设卡口铁件的要求。在我接触的工程经验当中,采用这种脱开的方式很少,毕竟多了好几道工作步骤以及验收要求。
一、当填充墙与框架采用脱开的方法时,宜符合下列规定:
填充墙两端与框架柱,填充墙顶面与框架梁之间留出不小于20mm的间隙。填充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此时构造柱不需要预留马牙槎),柱间距宜不大于20倍强厚且不大于4000mm,柱宽度不小于100mm。柱竖向钢筋不宜小于 10,箍筋宜为5,竖向间距不宜大于400mm。竖向钢筋与框架梁或其挑出部分的预埋件或预埋钢筋连接,绑扎接头时不小于30d,焊接时(单面焊)不小于10d(d为钢筋直径)。柱顶与框架梁(板)应预留不小于15mm的缝隙,用硅酮胶或其他弹性密封材料封缝。当填充墙有宽度大于2100mm的洞口时,洞口两侧应加设宽度不小于50mm的单筋混凝土柱;填充墙两端宜卡入设在梁、板底及柱侧的卡口铁件内,墙侧卡口板的竖向间距不宜大于500mm,墙顶卡口板的水平间距不宜大于150mm;墙体高度超过4m时宜在墙高中部设置与柱连通的水平系梁。水平系梁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mm。填充墙高不宜大于6m;填充墙与框架柱、梁的缝隙可采用聚乙烯泡沫塑料板条或聚氨酯发泡材料重填,并用硅酮胶或其他弹性密封胶封缝;所有连接用钢筋、金属配件、铁件、预埋件等均应作防腐防锈处理,并应符合本规范第4.3节相关耐久性的规定。嵌缝材料应能满足变形和防护要求。二、当填充墙与框架采用不脱开的方法时,宜符合下列规定:
沿柱高每隔500mm配置2根直径6mm的拉结钢筋(墙厚大于240mm时配置3根直径6mm),钢筋伸入填充墙长度不宜小于700mm,且拉结钢筋应错开截断,相距不宜小于200mm。[说明:根据震害表明,由于混凝土柱(墙)深入填充墙的拉结筋断于同一截面位置,当墙体发生竖向变形时,该部位常常产生裂缝,故埋入填充墙内的拉结筋应错开截断。]填充墙墙顶应与框架梁紧密结合。顶面与上部结构接触处宜用一皮砖或配砖斜砌楔紧。当填充墙有洞口时,宜在窗洞口的上端或下端、门洞口的上端设置钢筋混凝土带,钢筋混凝土带应与过梁的混凝土同时浇筑,其过梁的断面及配筋由设计确定。钢筋混凝土带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20。当有洞口的填充墙尽端至门窗洞口边距小于240mm,宜采用钢筋混凝土门窗框。填充墙长度超过5m或墙长大于2倍层高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措施,墙体中部应加设构造柱;墙高度超过4m时宜在墙高中部设置与柱连接的水平系梁,[注:在以前施工过的建施图中的建筑施工总说明对构造柱的设置说明依据就是这一条了吧。] 墙高超过6米时,宜沿墙高每2m设置与柱连接的水平系梁,梁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mm。以上是针对框架填充墙中对构造柱的相关要求,相对要求比较少。现在有些公司为了加快施工速度同时简化工序而想出了一套构造柱免支模板施工工艺做法,其少了支模这一道繁杂的工序,同时施工出来的构造柱感官更加好,具体大家可以看一下这篇文章。
施工技术 |【匠心独运】构造柱免支模板施工工艺做法(多图详解)然而对于砌体结构组合砖墙中的构造柱有更为具体的要求:
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构造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构造柱的截面尺寸不宜小于240mm 240mm,其厚度不应小于墙厚,边柱、角柱的截面宽度宜适当加大。柱内竖向受力钢筋,对于中柱,钢筋数量不宜小于4根、直径不宜小于12mm;对于边柱、角柱,钢筋数量不宜少于4根,直径不宜小于14mm。构造柱的竖向受力钢筋直径也不宜大于16mm。其箍筋,一般部位宜采用直径6mm、间距200mm,楼层上下500mm范围内宜采用直径6mm,间距100mm。构造柱的竖向受力钢筋应在基础梁和楼层圈梁中锚固,并应符合受拉钢筋的锚固要求;组合砖墙砌体结构房屋,应在纵横交接处、墙端部和较大洞口的洞边设置构造柱,其间距不宜大于4m。各层洞口宜设置在相应位置,并宜上下对齐;组合砖墙砌体结构房屋应在基础顶面、有组合墙的楼层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240mm;纵向钢筋数量不宜小于4根、直径不宜小于12mm,纵向钢筋应伸入构造柱内,并应符合受拉钢筋的锚固要求;圈梁的箍筋直径宜采用6mm、间距200mm;砖砌体与构造柱的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并应沿着墙高每隔500mm设2根直径6mm的拉结钢筋,且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600mm;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坪下500mm,或与埋深小于500mm的基础梁相连;组合砖墙的施工顺序应为先砌墙后浇混凝土构造柱。对于多层砖砌体房屋,对构造柱的设置要求会更加严格,因为构造柱和圈梁的设置在抗震构造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7.3条,对构造柱的设置及其要求都很清晰的罗列出来了,在此所以不再赘述,如需想了解可以参考上面提到的规范第85页翻阅。
相信我通过上面的阐述,大家会对构造柱的要求有个全新的理解。